寻寻MeMe,赢得自己:栽培自己的生涯企划书 9787807038337
正版现货,除尘消毒极速发货,7-9成新保存完好,多重检查,如有问题会及时留言告知(出版超过10年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哦)有特别要求可联系客服确认
¥
1.9
0.5折
¥
35
八五品
库存10件
作者吴若权 著
出版社百家出版社
ISBN9787807038337
出版时间2008-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5元
货号9787807038337
上书时间2024-10-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商品简介
“我是谁?我要往哪里去?”“每天努力念书、工作,却感觉前途茫茫,停顿在原地不动”“是不是还有其他真正想做的事”“或许现在的工作不适合我”……
其实,早点茫然,比较好!
从考不上高中的落榜生,到外资公司的行销经理,从行销管理顾问,到多方位发展的自由工作者,吴若权将自身经历过的困惑和探索自我、找到人生目标的经验,整理出寻Me自己到赢得自己的25个练习,每一项都是他人生经历的精华,鼓励大家从“心”出发、真心喜欢自己,就能拨开成长路上的迷雾,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精彩内容
步骤1 探索自己要从心开始
练习01:和自己对话
当你自觉青涩,你便开始成长;当你自认成熟,你便开始腐败。
——埃默生,哲学家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命运建筑师。
——沙拉斯特,芬兰指挥家
我是谁?我要往哪里去?
这是好问题,每个人都几乎要花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但是令人惊讶的是:有些人从来不问自己,或是,内心底层有微弱的声音在发问,但却被自己用更喧哗的噪音“我很忙!”“目前的状况还可以!”“何必自找麻烦!”掩盖了这个其实必须趁早面对、处理的问题。
青少年时期,我的人生很不如意。放学之后,常独自步行到郊外,坐在草地、望着天空,发呆。许多年以后,回头看那段日子,其实我并不是单纯地发呆,而是很认真地问自己:“我是谁?我要往哪里去?”
茫然不知所措。
高中升大学的时候,是我人生的转型期。不须旁人鞭策、督促,
一个人快马加鞭往前去,仿佛忽然之间看清了人生的方向,生怕已经大幅落后的进度再也赶不上目的地,然后埋头苦干……事后回想起来,其中有几个重大的转折点,譬如:阅读了几本探索自我的书籍,并且开始写信给心理辅导机构“张老师”,逐步建立自我对话的机制,吸收足够的心灵养分,掌握成长的关键——原来,机会就在每天的自我对话里。
从那一刻起,我不再是需要父母操心的孩子,学会了独立面对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我知道,我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独特的,我不一定可以成为第一,但绝对是唯一。
这么多年来,和自己的对话,不曾止息。任何的挫折与困境,都阻挡不了心中坚持成为自己的信念。即使明明知道自己做得还不够好,也会自我勉励往想要的方向前去。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经常写信给自己。有时候是透过日记;有时候是异国的风景明信片;有时候是夜半无眠的沉思;有时候只是公车站牌前等候十五分钟的静语。
后来,从事企管训练工作的时候,我也常勉励学员写信给自己,把他们想要对自己说的话写下来,交给我保管,两年之后从我的信箱寄出去给当事人,让他们倾听自己的心声,更加亲近真正的自己。
两年的时间,正是一段仔细观察自己的距离。用这个方式,可以了解自己有哪些梦想还没有实现,哪些想法不够实际,哪些能力还没有培养?有个学员收到我的信时,非常意外,他感谢我的用心,同时也惊讶于他对自己感到陌生。这两年来,他不曾真正听见自己的声音。
人生,就是从自己出发,绕了一大圈,再重新找回自己。路途的远近,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你能不能透过自我对话,把握每一次机会自我觉察。听见自己内心的渴望,努力找到最适当、最有效的实践方法,持之以恒地去做,就可以活出最独特、最灿烂的自己。
寻Me捷径 练习和自己对话
这样的练习不必靠别人,也不用两年做一次,其实天天都可以进行,睡前或起床后的十分钟,静下心来想想:
我是谁?我现在是什么?
我有什么梦想?我担心、害怕什么?
我最在意的是什么?
我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
我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我能对别人做出哪些贡献?
早点茫然,比较好!
如果不持续进行自我探索,人生走到半途,就会感到茫然。就像这几年来,每当受邀去大专院校演讲,常常接到同学们的指定题目,想听的是:“如何在茫然中找自我!”后来,陆续有机会在私人联谊的场合认识几位大专院校的老师,他们也不约而同地谈到这个问题,有些师长还语带遗憾地说:“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脑子里究竟是在想些什么?每天就把茫然呀、茫然呀,挂在嘴边说。”
师长们的心情,我了解。基于爱之深、责之切的理由,他们总希望每天接触的,是一群目标清楚、认真奋发的学生。如果,每天站在讲台上,看到的都是很茫然的眼神,想必师长们会很心急吧。
同学们的心情,我也懂。社会环境的变迁太快,价值观愈来愈多元,年轻的孩子不知道哪一个说法是正确的、哪一个方向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会不会今天这样、明天就又变了样呢?
自我探索,真是一条很漫长的路。但是,当我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还是早点茫然比较好。没有人是天生就很笃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我请教过许多有成就的人,他们成功的秘诀只不过是比别人早一步找到自己而已。尽管,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溢美的过奖之辞说:“他天生就是吃这行饭的。”这的确是很恭维的一句话。但事实上,他可能就是比较早开始尝试、培养兴趣,所以累积了一份信心,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
当我还是青少年的时候,因为课业成绩很差,所以也是很茫然的。当时,放学后,我常一个人背着书包,独自走向郊外,在暮色苍茫的林野中问自己:“我是谁?读书要做什么?我的方向到底在哪里?”也许,我的资质不高,所以比别人花了更多的时间去摸索,但是至少从高三到大学这段期间,我渐渐找到了比较明确的方向。
如今,回想起来,我很庆幸自己曾经那样慌张失措地茫然过,不至于理所当然地认为一切都是对的、或所有的事情都是错的!经历过许多波折,才真正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
寻Me捷径 感觉茫然的时候,怎么办?
◆先用纸笔记录。整理自己的感受。
◆将纷乱的思绪条列成为简短的陈述。
◆试着找出来龙去脉、因果关系。
◆向有经验、有智慧、想法正面的人士请教。
◆到图书馆或书店寻找相关书籍,启发自己的思考。若是选择用网络
查询,请留意信息是否正确。
成长是自己的责任
我认识很多人,从来不问这些事情,活到中年才开始茫然。于是,付出了更多的代价,才找到真正的自己。更遗憾的是,有些人从来不茫然,也从来不曾认识过自己。
甚至,还有许多人把“认识自己”的责任推给旁人。我常接到求助的信件或电话,对方用不到两百字的内容说明来意,然后直接问:“帮我出个主意,你觉得我做什么比较好?”也许他们很渴望找到目标及方向,很愿意付出努力,但是他们忘了:成长,是自己的责任!
在从事企管顾问工作时,曾有一位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平常表现很不错的同仁突然请辞,他的老板指派我去跟他谈谈,主要目的是了解他离职的原因,倒不见得是一定要勉强留人。
当我说明来意之后,对方终于解除了心防。他说:“其实,我知道总经理对我们很好,我的主管也不错。不是人的问题,也不是工作的问题。”
“那么你对薪资、福利方面有意见吗?”我试着引导他说出真正想辞职的原因。
“喔!不,不。薪资、福利也没有问题。”他迟疑了一下,“我只是觉得自己来公司几年了,最近都没有明显的成长,公司应该让我知道,对我的未来有什么规划。”
我听懂他的问题了。每天卖力工作,却感觉前途茫茫、停顿在原地不动,的确令人心灰意懒。
将心比心,我认为管理阶层的确应该给有意追求进步的年轻人多一点协助,于是我问:“我可不可以请你先说说你对自己未来前途的规划?有了初步的方向,我可以帮你向总经理沟通,提出比较具体的建议。”
他想了很久、很久,接着把头愈垂愈低,脸也渐渐涨红,“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再这样下去,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可是,可是,公司应该帮我安排啊?”
“成长,是自己的责任!”我很肯定地对他说,“你同意吗?你一定要先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想要往哪个方向发展,然后提出来和主管讨论,主管才知道怎么帮你的忙。看是要接受训练、去外面上课,还是工作轮调。否则,公司帮你安排的,未必是你真正有兴趣的,岂不浪费双方的资源?”
公司管理阶层的确应该“知人善用”,但对已经任用进来的人,下一阶段该往哪个方向发展,绝对是当事人自己的责任。公司可以提供资源协助,但不能帮你做决定。至少当事人得先表现出想要成长的决心,而不是被动依赖地由公司来给予栽培。
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肯尼迪,生平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话,应该就是他在一九六一年就职演说时呼吁的:“不要问国家能够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自己能够为国家做什么?”据说,由于他生在崇尚自由的国度,却说出带有浓厚国家主义色彩的话,曾被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同时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傅利曼严厉批评,认为这句话颠倒了国家和公民的关系。
无论是谁先为谁做了什么,我不想无限上纲地将这句话引用来作为个人成长的座右铭,只想仿造它的句法,改写一句:“不要问别人为你做了什么;要先问你为自己做了什么?”并且再三强调:成长,是自己的责任。在成长过程中,对所需要的任何资源或支持,都应该由自己先主动求助,而不是被动地等别人来给予指点。要自己先找出路,而不是等别人为你开路。
同样,每个家长可以照顾孩子、尽力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但能不能长进、学有所用,是孩子自己的责任啊!若一味地逃避这个责任,又怎么能奢望自己能够成长?
依靠别人给方向,无异于等别人报明牌,成功的机率很低,就算中奖也纯粹是侥幸而已。还有一种人是被动地需要别人鞭策才肯前进,就像自己不发动引擎,等别人帮他在后面推车一样,累死所有关心他的人,进步却十分有限啊!
当自己能够勇敢面对自己的人生时,就像把汽车的钥匙插入启动引擎的细孔,自己要先有强烈的动机、看清楚要去的方向,才能到达成功的地方。
无论你现在几岁,过去曾有什么艰困的遭遇,改变生命未来式,就从现在开始做起。下定决心、配合有效的行动,每天都可以付出一些努力,获得一些进步,渐渐地,就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保Me防跌·要多练习
1.每天给自己十分钟的静思时间,跟自己聊天,问问自己:“我今天过得好吗?”看看一天下来,有没有什么值得开·心的事?有哪些事做得不好?有没有改进的方法?
2.寄一封信给自己,描述对自已的感觉,并且写下可以在一年之内达 成的目标或完成的进度。一年之后,再打开这封信,检验自己是否做到?
3.有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检验一下自己是不是能够对自已负责的人,
每天早晨,你是被自己设定的闹钟叫醒的,还是你家人死拖活拉把你摇醒的?
4.试着接触宗教,让自已有固定的信仰,倾听自己对神的祈求,在祷告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渴望与恐惧。
5.这一生,你到底想做什么?写下来,尽量详细地描述它,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看,你会有更深刻的感觉。
练习02
认知缺点,更有自信
察觉自己的缺点,同时会在生活中带来更多的解决办法。
——《改写生命的101个忠告》
我们的外在现象,只不过是自己思想的倒影。
——博多·雪佛,欧洲理财大师
自信很重要。有自信的人,看起来都很有魅力。
但我认为,自信并非完全建立在自己认为自己很不错,甚至很完美。相反地,真正的自信,有时来自对本身缺点的认知。认识、并接受自己的缺点,也是培养自信时必经的过程。
人,没有十全十美。
但是我们总习惯对别人要求完美;在某些重要的时刻,为了达到目的或顾及颜面,也对别人谎称自己完美。就算表面上很谦虚,骨子里却坚持完美。
我曾受邀担任指导员,参加高中模拟考试面谈,也常为企业主持谋职面谈,其中有一道题是:“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呃……”很多年轻人第一次被直接击中要害时,不得不紧急思索一下,有的完全回答不出来,有的回答得很妙:“我最大的缺点是——凡事都追求完美!”
我猜想,类似的问答大概常常被刊登在报章杂志“面试时最常碰见的100题”这种专题中,所以大家也都习惯了,甚至还对答如流。仿佛进行了一场很完美的面试表演。
可是,谁的人生真的可以完美?谁的性格真的没有缺点?回答说:“我最大的缺点是——凡事都追求完美!”及回答:“我最大的缺点是——根本就没有缺点!”答案其实是很接近的。讲出这种答案,若不是故意说谎瞒骗,就是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缺点。
了解自己的缺点,需要的是反省与检讨的能力。接受自己的缺点,可就需要勇气与智慧了!而最重要的其实是心态上的改变,如果我们都能够体认到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承认自己有缺点是天经地义的事,对别人的缺点,也就能够比较体谅。
一个人有缺点,是很正常的事;不知道自己的缺点,是很危险的事;知道自己缺点但不肯接受,是很可惜的事。接受自己的缺点,是培养自信的开始!接受自己的缺点,才有机会改进缺点。对无法改进的缺点,才能自我解嘲,以自愚来娱人,生命将因此而更加完整。就像我在《你就是我的100分》这本书所提及的观念:完整比完美更重要!
欣赏优点,接受缺点
有自知之明的人,比较容易成功。这些人,看起来不但比别人多了些自信,也多了些坦然。没有好高骛远的虚张声势,也没有自卑自怜的委曲求全。不贪求他做不到、得不到的事,也不会错过任何一次该他表现、由他发挥的机会。
要锻炼出这种自知之明,秘诀无他,就是欣赏自己的优点,也能接受自己的缺点。借由不断尝试挑战的机会得到掌声或挫折,很快地明白自己擅长什么,哪些地方的确力有未逮。
这是一种动态的练习。换句话说,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就而自满,失去追求进步的动机,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败退缩,而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一次又一次地去试、去磨练,就会愈来愈知道自己擅长什么,限制又在哪里,找到自己和别人最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人生最大的价值。
在企业或组织中能获得主管青睐的,正是这种不停锻炼自知之明的人,主管也乐于给他尝试挑战的机会。因为,主管知道,每一次的挑战,都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一生。
除了接受不同挑战时可以掂掂自己的分量之外,也可以借由请教别人来检讨自己的优缺点。诚恳地问家人、朋友、师长、主管,看看自己有哪些特质,这也是增加自知之明的方式。至于,对方愿不愿意说实话,甚至明白指出你的缺点,就要看看双方之间是否存在深厚的信任关系。有时候,自己的态度也很重要,表现得太过于强势或脆弱,就很难问出真相。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