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 9787508622828
  • 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 9787508622828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 9787508622828

正版现货,除尘消毒极速发货,7-9成新保存完好,多重检查,如有问题会及时留言告知(出版超过10年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哦)有特别要求可联系客服确认

2.4 1.0折 25 八五品

库存2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小鹏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22828

出版时间2010-10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9787508622828

上书时间2024-06-27

多多图书旗舰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一段历经十年,终见彩虹的梦想旅程;一个以旅行为生的“狂徒”日记;一名网络时代成就的新文艺青年;一部梦想拥有者的青春读本!
  中国版的凯鲁亚克,中国版的《在路上》,让读者看到自己曾经的梦想。
每个年轻人都应该看的一本书,为叛逆的灵魂找个出口。
从菜鸟背包客到职业旅行家,一百万个男孩愿意为了这份工作“去死”!
出走十年,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永远热泪盈眶。

作者简介
小鹏,新媒体时代的旅行作家,中国第一位职业旅行者,中国职业旅行第一人,用坚持实践梦想。背包十年,游历五洲……体验别样的人生旅程,分享着体验与感悟。
他是新旅行作家,将美景与体验塞入背包,将感动与分享凝结成册,著有《我把欧洲塞进背包》、《莲花之上》他,亦是网络名博,拥趸700万网友热议,成为新媒体时代跨媒体的影响力人物感召年轻人为梦想燃烧,小鹏,30岁,看上去很年轻!小鹏,同样有着旅行专栏作家的身份以出色的旅游攻略,主题设计,表达方式,在各大时尚类、文化类、旅游类、人文类知名杂志中刊载专栏或是专题。

目录
序一 背包十年
序二 奔跑的小孩
第一章  背包行天下
2001年6月  借个背包就出发  [中国,阳朔]3
2002年9月  速辞两份工作赴欧洲  [荷兰,格罗宁根]5
2003年1月  一定要去巴黎  [法国,巴黎]9
2003年2月  活着的废墟  [西班牙,巴塞罗那]12
2003年2月  融入当地才是真正的旅行  [安道尔]18
2003年2月  旅行总有奇遇  [意大利,米兰]19
2003年5月  听从内心声音而活  [荷兰,阿姆斯特丹]21
2003年6月  生在养鸭场也没有关系  [丹麦,奥登赛]24
2003年6月  围墙内的世界太小了  [德国,柏林]26
2003年6月  双脚放在地狱,眼睛搁在天堂  [德国,柏林]29
2003年6月  旅行就是我的信仰  [梵蒂冈]31
2003年7月  寻找心中的神殿  [希腊,苏尼恩]34
2003年7月  一个人看日落  [希腊,圣托里尼]36
2003年7月  第一次露宿街头  [意大利,比萨]37
2003年7月  多走多看才不算白活  [法国,马赛]39
2003年7月  海关裸体搜身  [瑞士,日内瓦]40
2003年8月  欧洲是个什么样儿  [比利时,布鲁日]42
2003年8月  发现爱.传递爱  [祛国·尼斯]45
2003年8月  找到一个回来的理由  [法国,巴黎]46
2003年9月  想你的天空  [德国,法兰克福]47
2003年11月  在丽江好好发呆  [中国,丽江]50
2003年11月  且行且珍惜  [中国,丽江]52
2004年4月  26岁已不再年轻  [中国,北京]54
2004年12月  妈妈心中的世界地图  [中国,北京]56

第二章  艰难的旅行路
2005年1月  重返欧洲,因为有了CCTV的名片  [法国,戛纳]61
2005年6月  迷路后该怎么办  [德国,纽伦堡]64
2005年7月  在王府井乞讨  [中国,北山]68
2005年11月  旅行需要的只是决心  [越南,会刘69
2005年11月  在西贡看到海的影子  [越南,胡志明]72
2005年11月  战地记者与赤裸女孩  [越南,胡志明]74
2006年6月  边开车边睡觉的“猛”司机  [中国,青海]77
2006年6月  今夜会不会再也醒不来  [中国,青海]81
2006年6月  玛吉阿米的留言簿  [中国,拉萨]84
2006年6月  在纳木错拍裸照  [中国,纳木错]88
2006年7月  活在当下  [中国,拉姆拉错]90
2006年7月  我的尼泊尔兄弟  [尼泊尔,加德满都]93
2006年7月  适应妥协还是背叛离开  [尼泊尔,加德满都]97
2007年1月  想去印度真不容易  [斯里兰卡,科伦坡]99
2007年1月  小心新德里的三种先生  [印度,新德里]101
2007年1月  持久的微笑与仰望  [印度,斋普尔]106
2007年1月  一些印度商人的价格把戏  [印度,詹斯梅尔]108
2007年1月  把老鼠当亲人  [印度,比卡涅尔]110
2007年1月  比北京300路公交车挤一万倍的汽车  [印度,詹西]113
2007年1月  一丝不挂的修行者  [印度,瓦格纳西]115
2007年1月  实现爱的最好方式是回家  [印度,加尔各答]117
2007年1月  在加尔各答做义工  [印度,加尔各答]121
2007年1月  与小偷同眠公交车上  [印度,孟买]125
2007年E1月  孤独是自由的另一个名字  [印度,邦加罗尔]127
2007年1月  热情如火的南印度  [印度,金奈]130
2007年2月  讲旅行故事给奶奶听  [印度,克拉拉邦]132
2007年2月  许多旅行者“死”在半路上  [马尔代夫,天堂岛]136
2007年6月  改写我人生的短信  [法国,昂提布]141
2007年6月  拒绝比尔·盖茨的酒店  [法国,尼斯]143
2007年6月  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  [法国,圣保罗德旺斯]146
2007年11月  冬天要去温暖的地方  [菲律宾,忘忧岛]149
2007年12月  他们的生活,像一条河  [中国,凤凰]152
2007年12月  凤凰的素年锦时  [中国,凤凰]154

第三章  看到自己的彩虹
2008年1月  旅行不是经济学  [突尼斯,突尼斯城]157
2008年1月  在撒哈拉仰望星空  [突尼斯,撒哈拉]161
2008年5月  一串钥匙,就是家  [中国,成都]163
2008年6月  趁着雨季去湄公河  [老挝,廊多]165
2008年6月  流浪者告诉我哪里是家  [老挝,孟威村]169
2008年6月  旅行中最快乐的事情  [老挝,孟威村]173
2008年6月  独臂阿仔的故事  [老挝,孟威村]175
2008年7月  不低头的人生  [泰国,清迈]176
2008年9月  闹鬼的房间  [加拿大,金斯顿]180
2008年9月  戴着假肢奔跑  [加拿大,渥太华]182
2008年12月  诺阿诺阿  [大溪地,帕比提]184
2008年12月  水上屋的一天  [大溪地,波拉波拉岛]187
2008年12月  旅行者都是好“色”之徒  [突尼斯,西迪布塞]189
2009年3月  比职业旅行更棒的工作  [美国,纽约]192
2009年6月  莫奈的两座花园  [法国,吉维尼]197
2009年6月  就着阳光吃法国大餐  [法国,安纳西]200
2009年7月  东欧也有798  [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202
2009年7月  波西米亚生活  [捷克,布拉格]203
2009年7月  查理大桥走九遍  [捷克,布拉格]205
2009年7月  6个人,12种血统,60种观点  [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207
2009年8月  自娱自乐的最高境界  [俄罗斯,贝加尔湖]210
2009年8月  走到哪里都是家  [俄罗斯,伊尔库恩科]213
2009年12月  我不羞愧  [柬埔寨,逼粒]216
2009年12月  艺术家的人生苦旅  [柬埔寨,暹粒]220
2009年12月  佛祖的微笑  [柬埔寨,吴哥]222
2009年12月  日出后竟然听到掌声  [柬埔寨·吴哥]224
2010年1月  小海豹的守护者  [南非,开普敦]225
2010年1月  曼德拉把南非变成彩虹  [南非,比勒陀利亚]226
2010年4月  如何成为职业旅行者  [荷兰,库肯霍夫]229
2010年5月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法国,戛纳]234
2010年6月  为了年华老去时不鄙视自己  [西班牙,拉曼恰]235

内容摘要
 这是一段背包十手的旅程分享,也是一个孤独狂徒的梦想宣言,更是一趟深度心灵之旅。
从借个背包出发,到频频甩掉八份工作上路,整整十年,小鹏没干过太正经的事儿,除了旅行——这是他人生中唯一严肃对待的事情。经纬之间,他用最节俭最自助最深入的旅行方式,将半个地球统统塞进了背包。
背包十年,小鹏由最初的菜鸟背包客,变成国内首位职业旅行家。
无论是三毛,凯鲁亚克,还是切·格瓦拉,在路上的精神永远都在年轻人之间传承,无论是现实反抗,还是自我寻找,趁着年轻赶紧再放纵一
次吧!用旅行将自己狠狠甩在陌生之地,然后在孤独与自由中,再把自己找回来。

主编推荐
     《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一段历经十年,终见彩虹的梦想旅程…
    《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一个以旅行为生的“狂徒”日记… 
    《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一名网络时代成就的新文艺青年…
    《背包十年:我的职业是旅行》一部梦想拥有者的青春读本….
    中国版的凯鲁雅克,中国版的《在路上》
    让读者看到自己曾经的梦想
    励志:关于梦想与成长,自由与坚持
    现在人人都喜欢旅行,可不是没钱就是没时间。背包十年的作者在10年前也跟所有人一样既没钱也没时间,可他就是凭着对旅行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让他从一个纯业余的背包客变成了如今的职业旅行者。现在他的旅行不仅不用花钱(有各种赞助),还能赚到钱(卖游记和照片),他的10年背包生涯关于梦想、成长与坚持。是一本现代社会励志的心灵鸡汤。你是否也想复制他的成功之路?
与市面上的国别体游记不同,这本书是编年体结构。不是描述景点,而是描述一种成长,描述一个青年最绚烂的10年光阴,像朝阳一样,照亮每个心中还有梦想的人。
    美国有一个旅行家俱乐部,把世界分成318个国家和地区,但全世界只有9个人走完这全部所有。作者之前的理想就是想成为世界第10人,中国第一人。但现在他对理想进行了微调,就是通过努力,让更多人喜欢旅行热爱旅行。他从三毛、格瓦拉身上获得关于旅行的梦想,他的使命就是把这种梦想在下一代人的身上传递。
    小鹏,中国职业旅行第一人,
    生命画卷上,涂抹梦想,
    地球纵横间,珍藏感动。
    “我从三毛,格瓦拉,凯鲁雅克、路人们那儿获得了梦想和鼓励,我想告诉那些走在我后面的年轻人,人生不只是房子车子,应该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自由与梦想,虽然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坚持,就不是空中楼阁,我希望自己能够作为一种介质,将旅行梦想传递下去。你未必要成为职业旅行者,但只要还有梦想,肯为此坚持努力,就一定会在自己的天空中看到彩虹。”

    ——小鹏

精彩内容
 活着的废墟
在从巴黎开往巴塞罗那的长途汽车上,我花了六个多小时写完关于巴黎的游记。时间化成文字,文字铺展成厚厚一沓儿稿纸。坐在旁边的西班牙老头不时冲我点头微笑,虽然他完全看不懂我写的是什么,但是却一定看得出我在写很好玩的事情,因为他看我写着写着就会自顾自笑起来。后来我主动找老头儿学西班牙语,也不贪多,学会四句话就已足够: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当我用生涩的西班牙语跟老头说再见的时候,刚早晨六点多。巴塞罗那还没睡醒,懒洋洋,黑糊糊,冷飕飕,接待着我这个异乡来客。
我要找的青年旅馆在市中心,得坐几站地铁。巴塞罗那地铁站给我的感觉并不好,没有人气,偌大的地铁站连一张广告海报都没有。眼前几个人影晃过,长相雷同。似曾相识,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这时又有一个所谓长相雷同的人钻进地铁,此人矮矮胖胖,软软的头发趴在头皮上,腮帮上的胡楂儿泛着青光,与脑海中的形象完全吻合。一拍脑门,桑丘是也
。出了地铁,晨光中的巴塞罗那让我方向感顿失,在三个当地人肯定的指引下,我拖着大包小包绕了半个小时又回到了刚刚上来的地铁口,再次看到那个熟悉的地铁站牌,饥寒交迫的我几乎晕倒。
找到青年旅馆,却被告知已经客满,需要等有人退房后才能安排房间。好在我在等待名单中排第一个。坐在公共休息室里看电视,一个日本女孩主动跟我打招呼。问一些从哪儿来、哪儿人、去哪儿之类的问题。疲惫的我不走大脑地应付着,答案也是简约得不能再简约:巴黎、中国、米兰。她又问我是不是第一次来巴塞罗那,我说是。于是她递给我一本装帧精美的小册子,封面上写着“巴塞罗那——高迪的城市”。
在巴塞罗那的随后几天几乎成了寻访高迪的旅行。贴着“MadebyGaudi”标签的建筑物像一块块骨骼,支撑起整个巴塞罗那。
比如米拉公寓,外形像一个巨大蜂巢;奎尔公园,在雕塑中可以看到山川的起伏变化;当然还有圣家堂,高迪把对宗教的信仰化为对自然的皈依。
究竟是怎样一个高迪,有着怎样的大魄力,才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后世建筑界顶礼膜拜的“上帝”?
高迪出生在一个手工艺世家,上代和上上代都是铜匠。追溯更古远的祖先,甚至还能找到铁匠、木匠。遗传基因让高迪天生具有良好的空间结构能力和雕塑感觉。我甚至相信高迪作为雕塑家是先于他作为建筑师存在的,因为那些铁片、马赛克、毛石、镜面、甚至碎瓦残陶在高迪看来都可雕可塑。我还相信高迪同样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因为我听到那一块块砖瓦是凝固的音乐,那波浪的建筑曲线是流动的音乐,那绚烂的色彩是绽放的音乐,一切都是美的旋律。
圣家堂是高迪最伟大的作品。他把生命中最后46年都奉献在这里。
1926年6月7日的黄昏,像往常一样,高迪完成当天的工作从圣家堂到市中心的圣菲利普教堂。他漠然于繁华的街道,脑海中仍在构建圣家堂
的壮丽——这里应该用到什么结构,那里该用什么颜色,尖顶的线条是否太突兀……就在一刹那,一辆电车驶过,所有结构、颜色、线条都被封印在他的头脑中。
五天后,西班牙举行国葬,72年后,高迪被宗教界追封为圣人。巴塞罗那成为这起交通意外的最大受益者,高迪的若干建筑作品每年为这座城市带来超过五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但是悲剧毕竟是悲剧,他死了,圣家堂
也死了——人们相信真正的圣家堂只存在于高迪的头脑中。虽然直到今天它仍在被续建,每天还有大量游客在这里穿梭往来。但这只是一座活着的废墟,没有人可以将封印重启。
1926年,就在高迪去世后不久,一个日本年轻建筑师到巴塞罗那考查地铁项目。当看到没有完工的圣家堂时,他惊呆了,我看到东北正面与西北面的半圆形墙面已经建好,但圆顶还没有完成,抬头可见灰蒙蒙的天空。鹰架被搭到了钟楼顶端,巨大石块上的浮雕环绕着钟楼。雨中,我怀着
沉痛的心情离开了圣家堂。这个年轻的建筑师名叫今井建治,回到日本后仍久久无法忘记圣家堂带给他的巨大震撼,从此放弃了对地铁设计的研究,成了高迪的狂热追随者。
后来年轻人变成了老教授。老教授走上讲台,讲的仍是高迪,讲着讲着,老教授竟盈着泪,说不出话来。他那些自命不凡的学生们听不下去了,对教授由尊敬变成不屑,一辈子跟在别人后边,能有什么出息?有个学生偷偷溜出教室,买了张机票,来到巴塞罗那,要看看高迪到底有什么了不起。这个学生叫石山修武,当他看到未完工的圣家堂时,感受到的震惊并不比老师少多少。他把圣家堂阐释为被现代主义封印了的神话世界,神话世界通过废墟与现代连接,而圣家堂就是这样一座活着的废墟。日本人讲话总是这么悬乎。
时间一晃到了21世纪。当我站到圣家堂前,生不出只有建筑师才有的心灵感应。但是,80多年前的今井健治先生,40多年前的石山修武先生,和今天的我看到的竟是同样的景象——巨大的鹰驾,吊臂。这种相同空间不同时间的巧合却让我无法不感到迷失,前世,今生,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滞。这是只有废墟才具有的伟力。这让我相信说话悬乎的日本人有一点说对了,即圣家堂是一座活着的废墟。
既然活着。那就总有完工的一天。我甚至可以想象,这座规模上仅次于意大利圣保罗大教堂的世界第二大教堂一旦完工。它将会凌驾于世间一
切。第一场礼拜仪式定将响彻云霄,还有那可容纳2200人的唱诗席,1500个成人,700个小孩,还有七架管风琴伴奏……我甚至已经等不及,只不过前路漫漫,这一切还都遥不可期。P12-1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