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根随笔 9787305056413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培根随笔 9787305056413

正版现货,除尘消毒极速发货,7-9成新保存完好,多重检查,如有问题会及时留言告知(出版超过10年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哦)有特别要求可联系客服确认

2 2.0折 9.8 八五品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冯雪松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

ISBN9787305056413

出版时间2009-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9787305056413

上书时间2024-06-18

多多图书旗舰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培根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在这本《随笔》中,培根谈及了政治、经济、宗教、爱隋、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话题,几乎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对所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从他的谈论中,还透露出培根不同的个性侧面——热衷于政治,深诘官场运作的培根;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自强不息的培根;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趣味隽永,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

精彩内容
论真理
 彼拉多善戏谑,他曾说:“真理是什么呢?”说了之后并且不肯等候回答。世上尽有一般人喜欢把意见变来变去,并且认为固定了一种信仰即等于上了一套枷锁;在思想上和在行为上他们都一样地要求意志底自由。并且虽然这一流的各派哲学家已成过去,然而仍有些心志游移的说者和他们同声同气,——虽然这般人比起古人来血气薄弱一点。但是使人们好伪说的原因,不仅是人们找寻真理时的艰难困苦,亦不是找寻着了真理之后真理所加于人们底思想的约束,而是一种天生的,虽然是恶劣的,对于伪说本身的爱好。希腊晚期哲学学派中有人曾研究过这个问题,他不懂得伪说之中有什么东西竟会使人们为伪说底本身而爱它,因为伪说既不能如诗人之所为,引人入胜;亦不能如商人之所为,导人得利。我亦不懂得这是什么缘故:可是“真理”这件东西可说是一种无隐无饰的白昼之光,世间的那些歌剧、扮演、庆典在这种光之下所显露的,远不如灯烛之光所显露的庄严美丽。真理在世人眼中其价值也许等于一颗珍珠,在日光之下看起来最好;但是它决够不上那在各种不同的光线下显得最美的钻石和红玉底价值。搀上一点伪说的道理总是给人添乐趣的。要是从人们底心中取去了虚妄的自是,自谀的希望,错误的评价,武断的想象,就会使许多人底心变成一种可怜的、缩小的东西,充满忧郁和疾病,自己看起来也讨厌。对于这一点会有人怀疑么?早期的耶教著作家中有一位曾经很严厉地把诗叫做“魔鬼底酒”,因为诗能占据人底想象,然而诗不过是伪说底影子罢了。害人的不是那从心中经过的伪说,而是那沉入心中,盘据心中的伪说。然而这些事情,无论其在人们堕落的判断力及好尚中是如何,但只要接触到真理,还是不能不被真理所征服。因为相信真理,敢于面对,才是人性中最崇高的境界。 
 在上帝创造宇宙最初的日子里,他所创造的头一件东西就是感官的光明,也就是知觉;他所创造的最后一件东西就是理智的光明;从那以后直到如今,在他的安息日,他以光明照亮人类的心灵,圣灵昭示世人。最初他在物或混沌的面上吹吐光明;然后他由人的面目中吹人光明;到如今他还在往他的选民面目之中吐射光明。有一派哲学在别的方面是肤浅的,可是有一位诗人却让真理增光不少。这位诗人曾说:“居高临下看船舶在海上簸荡是一件愉快的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也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之上(一座高出一切的山陵,在那里的空气永远是澄清而宁静的),俯视尘世中的种种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只要看的人不自傲,对这种光景永存恻隐而不要自满,那么这些话的确是说得好极了。当然,一个人如果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以天意为归宿,并且永远围绕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这人的生活可真是虽然在人间,也等于步入天堂了。
 从教义中的真理和哲学中的真理再说到实践中的真理。甚至那些行为并不坦白正直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坦白正直地待人是人性的光荣,而真假相混就像金银币中杂以合金一样,也许可以使那金银用起来更为便捷,但是却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因为这些曲曲折折的行为可说是蛇的走路方法,蛇是不用脚站立,而是很卑贱地用肚子前行的。没有什么罪孽能和被人发现是虚伪欺诈更令人蒙羞了。所以蒙田在他研究“骗子”说谎算是这样的一种羞辱、一种可恨之极的罪责的时候,他说:“深思一下吧,要是说某人说谎就等于说他对上帝很大胆,却不敢勇敢地面对世人!”正因为谎言是直对着上帝而躲避着世人的。曾经有个预言,说基督重返人间的时候,就是在地上找不到信实的时刻;而谎言可说是请上帝来审判人类全体的最后的钟声。对于虚假和背信的欺诈者们是一个严肃的警告,没有比这个说法揭露得更高明了。
 论死亡
 犹如儿童畏惧黑暗的地方一样;人类对死亡的恐惧,也是由于听信太多的鬼故事而增加,当然,静观死亡,与其视死亡为恐怖的罪孽,倒不如说是通往另一世界的去路者,人生必不可免的归宿,是虔诚而且合乎宗教的;恐惧死亡,将它视为我们对自然的被迫献祭,则是愚弱的。但是在宗教的沉思中,也难免有虚妄和迷信掺杂其中。在某种苦行僧的自戒书中你可以看到一种言辞:说是一个人应当自己思量,试想自己的一指末端被压或被刑,就何其痛苦;由此再想那使人全身器官腐败溃灭的死亡就更是痛苦难当。实际上,有多次死亡的经历未必比手指头受刑的痛苦更重,——因为人体最生死攸关的器官,并不是最敏感的器官啊。所以那位仅以一个人间哲学家及一个普通人身份的古人说得好:“与死亡俱来的一切,比死亡本身更骇人。”临死前的呻吟与痉挛、惨白的肤色、亲友的哭泣、默哀及葬仪,如此种种都显出死的可怕。值得注意者,是人心内的各种感情,无论多么脆弱,没有一种是不能克服对死亡的恐惧的;人们可以召唤许多伴侣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可见死亡不算是那样可怕的敌人了。复仇之心胜过死亡;爱情之心蔑视之;荣誉之心使人献身死亡;忧伤之心使人奔赴死亡;而怯懦软弱却会使人在死亡尚未到来之前心灵就先死了;不特如此,我们在书中还读到奥陶大帝自杀之后哀怜之心(感情中之最柔者)使得许多人也甘愿殉身,他们的死是为了对他们的君上的同情并且要做最忠心的臣子。此外塞奈喀还加上了苛求和厌倦两事。他说:“试想你做同样的事已经很长时间!不止勇者和贫困者想死,乏味与空虚同样能致人死亡。”一个人虽然既不英勇,也不困穷,然而为了同一的事,也会寻死的。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死的来临在豪杰之士的心上所引起的改变是微乎其微的,因为这些人即便是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刹那仍然是始终如一不改其本色。奥占斯塔斯大帝死时还在赞颂他的皇后:“永别了,里维亚,请你终身不要忘记我们婚后生活的时光。”泰比瑞亚斯至死仍然作伪,如史家泰西塔斯所说:“泰比瑞亚斯的体力日渐衰退,智慧却敏锐如初。”外斯帕显临死时还说笑话;他坐在一个凳子上说:“难道我就这样成为神吗?”伽尔巴临死作壮语说:“砍罢!只要对罗马人民有利。”一边说着一边伸颈就死。塞普谛米犹斯•塞外拉斯死得爽快。他的遗言是“假如还有什么事需要我办,快点来吧”。诸如此类。那些画廊派的哲学家把死的价值看得过于重了,并且因为他们对于死准备过甚,遂使死在人看起来更为可怕。“他把生命的终结算做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恩惠之一。”死亡与生命都是自然的产物,就如同一个婴儿的生与死是同样痛苦的。在炽热如火的行为中死了的人有如在血液正热的时候受伤的人一样,当时是感觉不到痛楚的;所以一个坚定执著、一心向善的心智是不会因为死亡而陷入痛苦的。但是,请你相信,最美好的挽歌就是在一个人已经达到了某种有价值的目的和希望后所唱的“主啊,如今请你让你的仆人离去”。死亡还具有一种作用:就是它打开名誉之门,熄灭妒忌之心。“生时受人妒羡的人死后将为人类所敬仰。”
 论复仇
 复仇是一种原始的裁判。人类的天性越是向着它,法律就越应当铲除它。因为头一个罪恶不过是触犯了法律;可是报复这件罪恶的举动却对法律鸠占鹊巢。毫无疑问,复了仇不过使一个人和他的仇人打个平手罢了,但若置而不较,他就比他的仇人高出一等了;因为宽宥仇敌是君王的气概。确信所罗门有言:“宽恕他人的过失是宽恕者的荣耀。”过去的事情是已经过去了,并且是一去不复返了;而明智的人留心现在和着眼将来的事情已经够忙的了;所以那些耿耿于过去事情的人简直是枉费心力而已。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为了作恶而作恶的;而是为了要给自己取得利益、乐趣、或荣誉、或诸如此类的事情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要对着某人因为他爱自己胜于爱我而发怒呢?而且即便有人纯粹因为生性本恶而作了恶,那又怎么样?也不过像荆棘一样;荆棘刺人是因为它们没有别的本事啊。复仇中最可原谅的一种就是针对那些没有法律惩治的罪行而施行的报复;可是在这种情形里那报仇的人也应当留神,他那报复的行为要没有法律惩罚才好;否则他的仇人仍然会占到便宜,因为二人之间吃亏的比例还是二比一的。有些人在报仇的时候想对方知道这报复是从哪里来的,这是比较雍容大度;因为报仇的痛快处似乎不在使对方的皮肉受到伤害,而是要让其悔不当初。那些卑劣狡猾的懦夫则有如暗中的冷箭。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