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故事/青少年品读国学精萃 9787536828117
正版现货,除尘消毒极速发货,7-9成新保存完好,多重检查,如有问题会及时留言告知(出版超过10年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哦)有特别要求可联系客服确认
¥
2.6
1.0折
¥
25.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和兴文化
出版社陕西人美
ISBN9787536828117
出版时间2014-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5.8元
货号9787536828117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国学文化蕴涵着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品读国学精萃·点亮智慧人生。
和兴文化编写的这本《明史故事》讲述明朝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的大事。包括朱元璋起义、徐达从军、明太祖设锦衣卫、恐怖的文字狱、明太宗即位等,是青少年不可多得的课外知识读物。
目录
名人故事
朱元璋起义
徐达从军
朱元璋封王
明太祖设锦衣卫
刘伯温功成身退
胡蓝大案
恐怖的文字狱
空印案和郭桓案
使者陈诚
三宝太监下西洋
苏禄国王访中国
纂修《永乐大典》
解缙被杀
方孝孺被诛十族
明成祖设东厂
利玛窦来华
施耐庵著《水浒传》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吴承恩著《西游记》
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明代宗即位
夺门之变
明宪宗登基
特务机构——西厂
弘治中兴
八虎乱政
大礼仪之争
严嵩排斥异己
朋党之争
清官海瑞
张居正改革
于谦忠义
袁崇焕被杀
魏忠贤陷害六君子
吴三桂降清
战争故事
朱元璋破元
负将不负法
智取湖州
围攻太原
鄱阳湖之战
靖难之变
引军人瓮
郑和平锡兰
土木之变
戚继光抗倭
援朝战争
葡萄牙侵占澳门
李自成破洛阳
李自成击毙孙传庭
朱宸濠叛乱
兵败萨尔浒
朱燮元平乱
李自成“投降”
三打开封
收复台湾
闯王进京大明亡
血战扬州
多尔衮入中原
智慧故事
明太祖招兵
智取城池
朱元璋逼杀傅友德
朱棣装病起义兵
朱棣计安土司
笑里藏刀除恶贼
刘瑾被诛
徐阶计除严嵩
海瑞惩恶
李自成设计诱敌兵
清军入关
内容摘要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浩瀚深广、源远流长,其中的国学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它蕴涵着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青少年品读国学精萃》丛书在国学原著中节选出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作品,加以注释与解读,并根据原文主旨,配以有趣的哲理故事,引导青少年准确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把握国学的精髓,在品读国学中,点亮你的智慧人生。和兴文化编写的这本《明史故事》是其中一本,讲述明朝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
的大事。
精彩内容
三宝太监,名字叫。三宝又写作三保,是永乐帝封给郑和的称号。三宝是佛教用语,指佛、法、僧。
佛是先知先觉的意思,法指的是佛教教义,僧是佛教信徒。明朝宦官大多崇信佛教,所以叫做三保的人很多。不过,郑和“三宝太监”的称号是钦封的。太监是明朝宦官的最高职位,正四品。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宦官专权乱政的教训,同时又不能不利用宦官这种家奴来替他看管成千的宫女和监督文武官吏,所
以将他的最高品级限制在四品,免得他作威作福。当然,品级低并不能成为掌握重大权力的宦官作威作福的障碍,而掌握了重大权力的宦官也并不一定要去作威作福干坏事,郑和就是用手中的大权去干了好事的好宦官。不过,像郑和这样的好宦官,在中国历史上太少见了。
郑和本姓马,是元代色目人,也就是当年追随成吉思汗到中国来的中亚布哈拉贵族赛典赤瞻思丁的后裔。世居云南,信奉伊斯兰教。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到麦加去朝过圣,被尊称为“哈只”,也就是朝圣者。
郑和也是一个伊斯兰教的信奉者。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军平定云南,消灭了元朝残余势力梁王政权。郑和当时年仅12岁,父母身亡,他本人被明军俘虏,遭阉割后被拨送到燕王府听差。
郑和聪明机敏,吃苦耐劳,很得燕王的宠信。公元1399年,燕王发动“靖难之役”,郑和随侍军中,亲临战阵,“多立奇功”。燕王夺取皇位后,提拔他当内宫监的太监,主管营建宫室和供应皇室的需要。
郑和当宦官后,兼信佛教,法名叫做“佛善”。
公元1403年九月,他曾施财刊刻《佛说摩利支天经》。
郑和成年后,长得仪表堂堂,器宇不凡。他身长九尺,腰大十围,眉目分明,耳白过面,齿如编贝,声音洪亮,行如虎步。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春节,仪表堂堂的“三宝太监”随侍帝侧,永乐帝特书一郑字,赐给他作为姓氏,他于是从此改名郑和。郑和以宦官的身份得赐姓的殊荣,在当时很为少见,可见他和永乐帝关系的密切,确非一般可比。
同年,倭寇(日本海盗)掠夺江浙沿海,永乐帝让郑和带着敕书出使日本。通过郑和卓有成效的活动,日本国王源道义主动出兵剿捕倭寇,并按本国法律治罪。源道义还接受了明朝“日本国王”的封号和金印、冠服等,并派遣使者到南京致谢,与明朝签订了《勘合贸易条约》。
郑和出使日本的成功,证明了他在外交方面具有杰出的才能。
当时,永乐帝刚夺取皇位不久。常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他虽然以强力篡夺了皇位,并且残酷镇压了反对派,但心中还是有些不踏实。首先,建文帝到底是烧死了还是从地道跑了,还是没有最终确定的事情。有人说建文帝带着众多的臣下逃到海外去了,如
果建文帝还活着,对他的统治则是一个最大的威胁。
其次,他想制造一种万国来朝,远人宾服的气象,给自己的篡位涂上一层天与人归的色彩。另外,他还需
要有大量的奇珍异宝来装扮后宫数以千计的嫔妃美女或赏赐宠臣。他需要有人替他到海外去寻找建文帝,并给他树立威望,用《明史》的话说,就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同时,这个人还要替他取宝,所以,后来他把下西洋的船舰取名为“宝船”,就是“西洋取宝船”的意思。
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去完成这些使命呢?
第一,这个人必须是心腹近侍,能为他保守秘密,让他放心。因为寻找建文帝是不能公开的,公开了不就等于承认他还活着吗?
第二,这个人还必须才能卓越,不能有负使命。
永乐帝想来想去,觉得郑和是最合适的人选。郑和是他的心腹,那是毫无疑义的。郑和的堂堂相貌,足以为“天朝上国”增辉,而他的外交才能在出使日本时已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况且郑和崇信回教(伊斯兰教),又兼通佛法,无论是到佛塔林立的暹罗(泰国)、真腊(柬埔寨),还是到回教盛行的天方(阿拉伯半岛),郑和都有与当地人共通的语言,让他出使这些地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明初所谓的“西洋”,大体指亚洲南部与非洲东部沿海的各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从公元1405年冬天到公元1433年夏末的28年间,曾7次率领船队出使西洋,经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岸的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卜刺哇(今索马里境内)、麻林(今肯尼亚马林迪)。
这七次出使西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前三次是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郑和船队的活动范围是东南亚和南亚沿海。夏天,船队从江苏太仓的刘家港出发,沿长江顺流而下出海,然后沿海岸航行到福建的五虎门(在福建长乐县闽江海口),在这里筹办物资、补充水手、维修船舶、等候信风、祭祀妈祖(海神)、祈求平安。冬天,东北信风吹起,船队就扬帆出海,经南海,第一站到达占城(今越南南部),然后经历东南亚各国,最远到达古里(印度的科泽科德)。在古里,船队
作了充分的休整,补充了各种物资,当东南信风徐徐飘拂,就鼓帆返航。
郑和在第一次出使西洋的途中碰到了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船队到达占城后,又顺风南下,20天后到达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正好碰上当地两王发生战争,西王打败了东王。当时,郑和船队的船员到东王所属地盘的市场上去采购货物,被西王的军队杀
死170人。郑和船队有将士两万七千多人,以武力报复西王,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郑和以友谊为重,判定这是一场误杀,便强忍心中的悲愤,以和平的方式处理了这一事件。爪哇西王为此对明朝政府感恩戴德,年年入贡。
第一次出使西洋的终点是古里国。郑和携带永乐帝诏封古里国王的诰命和文绮等贵重礼物来到这里,与古里建立了友好关系,并立碑纪念。后来古里成为郑和船队的中转站。
第一次下西洋返航时,郑和在旧港(今印度尼西亚巨港)捉获海盗陈祖义。陈祖义是广东潮州人,在洪武年间,因犯事,带着全家逃到这里,投奔渤淋邦国王麻那者巫里,在他手下做了一名将领。后来国王死了,他就纠集一帮海盗,自封为酋长,专干劫杀商旅、抢夺财物的勾当,致使商路梗阻。郑和捉获陈祖义,将他带到南京,依法处斩,为旧港除了一大害,从此海道清宁,人民安业。
第二次下西洋时,郑和曾经到锡兰(今斯里兰卡)访问,对锡兰山佛寺进行了大量慷慨的布施,并立碑镌文。这块石碑,公元1911年在锡兰岛的迦里镇发现,现在保存在锡兰博物馆中。碑文用汉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三种文字刻成,是中斯两国人民友好交往中的一件珍贵文物。P24-2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