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城之根:大直沽梁广中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津城之根:大直沽梁广中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26.6 7.0折 38 九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广中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30981412

出版时间2018-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1157782242660564994

上书时间2024-12-18

浓诚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世居大直沽的梁广中老师,是我近年来结识的一位文友。

  说起我和大直沽的关系,多少也算有点儿缘分。差不多在三十年前,我们承担了一项国家“七五”社科规划项目,到大直沽进行田野调查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一到大直沽,我们就受到当地父老乡亲极为热情地接待,从他们的口述中得到了许多前所未闻的历史和知识。记得那时的大直沽,基本上还保持着旧有的风貌,房屋的布局、街道的走向,无不彰显着古老斑驳的历史;风韵弥醇的大小里巷,处处渗透出优雅的闲散和老去的从容。此情此景,真是终生难忘。

  打这以后,几乎每年都要数度到大直沽来。可惜的是,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魅力,已经在大直沽如梦似幻般消失了。

  常来常往,让我见证了大直沽的沧桑变迁,也结识了大直沽的各界朋友和文友,梁广中老师便是其中的一位,尽管认识的时间不算很长,接触得也不是很多。

  梁老师出身于大直沽一个小商人家庭,自幼兄弟姐妹众多,生活清贫;又赶上了麇沸蚁动的“文化大革命”,读高中时,便不得不离乡背井,远赴内蒙古。返城后,全凭自己的努力,他当上了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教学成绩优异,于是又被调到区教育局教研室,一直工作到退休。

  梁老师热爱自己的工作,更热爱自己的家乡。退休以后,他谢绝了教学、代课、辅导等邀请,全心全意地投入对大直沽民俗、历史文化的调查研究。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从数学学科的教研岗位转到地方文史研究,对梁老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角色转换,而且长期伏案工作导致他的视力极度衰减。可这些都没难倒他。他用了近一年的时间,专门学习了有关天津历史文化的典籍,同时深入群众,进行艰辛地走访和调研。虽然困难重重,但“上山下乡”的锻炼,使他能够从容面对环境的困苦和岁月的蹉跎,始终保持着驽马十驾、人一己百乃至绳锯木断的精神。

  “皇天不负苦心人”。脚踏实地,不矜不伐,终于使他取得了斐然的成绩,研究成果连连涌现。仅数年间,他甚至可以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天津城市规划建设献计献策。

  所以,每当看到梁老师在报刊上刊登的文字,我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动。这种感动让我深深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地努力。何况,勤奋地努力、坦然地面对,应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再有,便是他的刻苦。对一个人来说,刻苦乃是一种财富,这种财富往往不能以名利、金钱作为标准来衡量。如果我们把刻苦精神作为一种生活的品质,努力就会产生价值。这是梁老师带给我们的一条人生哲理。

  其实,在人生的跑道上,无论是谁,都会遇到无数的起点和终点,那就要看自己如何去选择、去面对了。不过,无论成功或失败,我想都不要轻言放弃,坚持虽然未必能够成功,但至少多了成功的机会。这是梁老师带给我们的又一条人生哲理。

  一个人一辈子具备了这两条,我看,基本上够用了。

作者简介
  梁广中,天津市河东区教育中心中学教研员,市级优秀教研员,天津市河东区文联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妈祖文化促进会理事,历史民俗文化研究学者。

  祖祖辈辈生活在大直沽的梁广中,1947年出生在大直沽“天妃灵慈官”山门旁的祖产故居,自幼尽享“天妃(妈祖)文化”甘露的沐浴。退休十年来,以弘扬家乡大直沽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为使命,先后在《今晚报》《工人日报》以及《直沽文化》《中华妈祖》《天津档案》等报刊,在天津市文津社《天津记忆》、天津市及河东区政协文史委文史资料、天津市问津学术年会专辑《九河寻真》、《弘扬妈祖文化精神共话美丽天津·中国梦》、“今晚丛书”——《妈祖文化与天津》等多部专辑,累计发表文章五十余篇;参加了天津滨海广播电台、天津电视台公共频道、天津图书馆《海津历史文化讲坛》等媒体关于天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专题讲座活动。

目录
第一章 元代漕运把天妃(妈祖)文化送到津门

一、元代海漕终点大直沽,朝廷敕建“天妃宫”

二、“大直沽天妃灵慈宫”的五次重修

三、震撼心灵的“大直沽天妃灵慈宫”

四、“大直沽天妃灵慈宫”庆典与娘娘会

第二章 大直沽官前的繁华景象

一、副食餐饮行业

二、日用百货行业

三、服务修配行业

四、医药卫生行业

五、社会公益事业

第三章 大直沽乡梓寻真

一、观“大直沽古貌草图”,赏大直沽三宗宝之“古庙、台子高”

二、探究金代都统梁佐在大直沽的血脉关系

三、比利时租界的苦力岁月(口述史)

第四章 大直沽三宗宝之“烧刀”美酒今昔

一、天津酒业之根在大直沽

二、大直沽酒文化的灵魂是优质、货真价实

三、与时俱进的大直沽酒业

四、“义聚永”烧锅及乡贤刘氏父子

五、近代大直沽酒业的变迁

第五章 大直沽民俗故事漫谈

一、体验“端午”“中秋”食文化

二、“大直沽宫前”腊月迎春印记

三、大直沽红白喜事习俗趣闻

第六章 大直沽人的非遗文化情结

一、感受“天津叫卖”艺术

二、助力“天安寺同乐高跷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

后记

内容摘要
  梁老师热爱自己的工作,更热爱自己的家乡。退休以后,他谢绝了教学、代课、辅导等邀请,全心全意地投入对大直沽民俗、历史文化的调查研究。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从数学学科的教研岗位转到地方文史研究,对梁老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角色转换,而且长期伏案工作导致他的视力极度衰减。可这些都没难倒他。他用了近一年的时间,专门学习了有关天津历史文化的典籍,同时深入群众,进行艰辛地走访和调研。虽然困难重重,但“上山下乡”的锻炼,使他能够从容面对环境的困苦和岁月的蹉跎,始终保持着驽马十驾、人一己百乃至绳锯木断的精神。

  “皇天不负苦心人”。脚踏实地,不矜不伐,终于使他取得了斐然的成绩,研究成果连连涌现。仅数年间,他甚至可以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为天津城市规划建设献计献策。

  所以,每当看到梁老师在报刊上刊登的文字,我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动。这种感动让我深深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持续不断地努力。何况,勤奋地努力、坦然地面对,应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再有,便是他的刻苦。对一个人来说,刻苦乃是一种财富,这种财富往往不能以名利、金钱作为标准来衡量。如果我们把刻苦精神作为一种生活的品质,努力就会产生价值。这是梁老师带给我们的一条人生哲理。

  其实,在人生的跑道上,无论是谁,都会遇到无数的起点和终点,那就要看自己如何去选择、去面对了。不过,无论成功或失败,我想都不要轻言放弃,坚持虽然未必能够成功,但至少多了成功的机会。这是梁老师带给我们的又一条人生哲理。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