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小兽绿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北京小兽绿妖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11.46 3.8折 30 九品

库存4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绿妖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42811

出版时间2012-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0元

货号1003091409899208711

上书时间2024-11-19

浓诚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序︱美如过接布

  柏邦妮

  一 动物

  几个月前,绿妖推荐我读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写得真好。李娟的好,像植物。天生天养,自给自足。“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她的好,如同山中芙蓉花。并不因为你观赏她,而格外繁盛些,也不因为冷落她,而格外萧条些。因为她生长在自然中,有一种辽阔宁静的孤独。辛苦,但并不痛苦,因为内心没有挣扎,欣然坦荡。

  但是李娟的阿勒泰,不是我们的生活。那是我们向往的,我们遗失的,早已被工业文明遗弃的旧世界。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谁能写出我们的世界?并不和谐美好,狰狞而残酷,但却是我们扎扎实实,艰难存活的丛林。

  于是我读到了绿妖的《北京小兽》。有人说,北京是一座“但见本质”的城市。一切表象到了这里,都将脱落。本质即是,我们都是动物。藏起伤口,从一个人退缩到一个带壳的生命。是坚强的蚂蚁,是只有一只眼睛的熊,是迟钝而固执的犀牛,是割掉鳍的鲨鱼,是好斗的獒犬,如此种种。然而,这仍旧是表象。

  真实的我们,是什么动物?

  小说中确实出现的动物,只有流浪狗。冷酷的主人公们,对它们倾注了过度的感情。女主角认为,心里的破洞和碎片,破胸而出,变成了一条狗。“它是从我心里跑出去的动物。……它其实已经死了,在它明白再也没有人会带它回家时,它就已经死了。”

  二 群落

  植物有根,有土,于是有了家。动物没有,流浪狗没有。《北京小兽》此前有一个名字,叫《青春无家别》。

  小说里并非只有一只动物,而是构成了一个群落。作者并没有赋予他们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他们的联系并不紧密。即便在某一个时刻,他们产生了深刻的理解和同情,进入了对方的生命,最后也是聚如蜉蝣,散如漂萍。这群动物,他们的共同点,也许就只是孤独。孤独是他们的武器,也是唯一可奉献的礼物。吐出了唯一的孤独,使他们不安,于是又想把孤独攥回手里。人物之间的张力,来源于此。

  这群动物,色彩鲜艳,层次错落,品性斑斓,生存轨迹迥异。于是就形成了一个小生态。我想,这是作者为之着迷的原因。

  三 城市

  毫无疑问,这本小说是在写北京。但是没有一个人物,是生于北京。这些异乡人,他们改变了样貌、口音,改变了习俗和人际,但是却改变不了故乡。每个人的头顶都悬浮着一个故乡。在这座光鲜亮丽的大城上方,悬浮着无数个县城、农村、荒废的工业老城,无数个“一眼就能看到未来”的地方。

  “过去,像双肩包一样背在他们身上。所以,北京并非一座城市,它的其中有许多城市的幻影叠加,它的记忆里有无数城市的过去。”

  所以,这座城市永远太挤。

  这让我想起尼尔 盖曼的《美国众神》。众多移民来到美国,把他们的神灵也一起带来。所以在美国,几乎有全世界所有的神灵。时代更替,众神衰落,人们信奉新的神灵:高科技,新媒体,核武器……于是新旧的神灵,要决一死战。

  生存在北京的动物,在他们身上,新与旧的众神之战,从来没有停止过。

  所以,这座城市永远太疼。

  作者宣称她恨这座城市。但是在她的笔下,常常出现这样的段落:“白天越来越长,如果天气晴朗,六点多钟,路灯已亮,太阳刚落,余晖均匀柔和地晕满半边天空,粉红接着浅紫,一个色阶一个色阶地弱下去,直至深蓝。那一瞬,天空就像一个花园。”

  又或者,“太阳正是落山前最辉煌时,把所有云朵都染成金色。天空犹如一座黄金之城。她看得眼睛都变成金色。眨眼之间,云朵已变幻图案,犹如万马奔腾,金色的,紫色的,灰色的野马驰骋天空,狂野壮观。”

  我没有注意到这样的景象,大概因为,我没有凝视过这座城市。凝视,需要时间,也需要距离。

  这本小说,写的是“一种凝视”。

  四 故事

  这本小说的结构很古怪。故事的第一部分,在高潮即将到来前结束。故事的第二部分,是女主角的前史闪回。故事的第三部分,平行着另外几个人物的线索,却并不在故事层面交织,仅仅是对照,映照。同时平行的,还有第一部分故事的后续闪回。

  这样的写法,应该叫任性吧?

  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在我学写标准化故事的时候,老师说,好故事能用三句话讲完。而不标准化的故事,我想就是,三句话讲不完。三句话讲不完,所以写了六年,写了十三万字。

  标准化故事的规则还包括:要有统一的主人公,统一的地点,统一的时间。每个出现的人物,应该发生人物关系。他们的关系变化,推动故事的发展。有明确的主题,高潮和结局。有明确的起承转合。而这些情节点的设置,也有规律和分寸可循……

  这些规则,《北京小兽》一个也没遵守。于是,它获得了小兽一般的自由。不靠因果,不靠联系,从而获得了自由气息,流动蜿蜒,漫无目的。不靠悬念,不靠冲突,没有一口饮尽的冲动,从而获得了魅力——跳跃,丰富,独立。反复咀嚼,越发有劲。

  朱天文说侯孝贤的电影,是“不规则的蔓延”。生命本身,是不规则的,不标准的。她写的不是故事,是生命。生命本身,不是清晰的一条线,而是混沌的一团。

  她写的是完整的一团生命。

  五 过接布

  这是绿妖的第三本书。第一本书《我们的主题曲》,是一本随笔散文集。第二本书《阑珊纪》,是短篇小说集。生长在她写作脉络上的,接续《北京小兽》的作品,是短篇小说《少女哪吒》《硬蛹》。

  《我们的主题曲》是直抒胸臆的情绪。《阑珊纪》开始编织故事,有模仿痕迹,在商业和自我之间挣扎。《北京小兽》略有些吃力,抛却标准化故事,尝试写自我生命体验。我以为《少女哪吒》《硬蛹》最好。真实,准确,深沉,微妙。不再有故事,不再有欲望,盈盈一体,饱满如水滴。从直觉到自觉,作者走过了一个创作历程。

  为什么要读《北京小兽》?如果它不如后者完美。

  去年,我们共同的朋友车向原和白略一起走访江南乡村,寻找渐已消失的民间手织布。那些布匹美不胜收。传统的手工业,皆有一种大工业时代无法企及的美,那是消耗浸润的时光之美。

  各种纹理的手织布中,我最喜欢过接布。一个图案织好了,不是咔嚓一声剪断,而是接茬织起下一个图案。为此,织女们要缝合一千两百个线头。过渡的那一小块,就是过接布。因为不可复制,因为用心良苦,反而有一种不规则的美。一种无用的美。

  《北京小兽》美如过接布。

作者简介
  绿妖

   一九七〇后出生人,县城青年,现居绍兴。做过工人、时尚杂志编辑、电台主持人等。曾出版随笔集《我们的主题曲》、小说集《阑珊纪》。《北京小兽》是其第一部长篇小说

目录
第一部

 一 没有过去的人

 二 万花筒转动了

 三 又一根火柴被划亮

 四 轻微的断裂

 五 两只蟋蟀

 六 直到世界尽头

 第二部

 一 荒城之春 

 二 还将有陌生人来临

 三 封面封底 

 四 北京小兽

 五 在烈日和暴风雨下 

 六 别把隔壁的痛苦吵醒

 第三部

 一 麦当劳里的男人 

 二 在镜中奔跑

 三 中秋

 四 时尚女编辑

 五 上海滩

 六 再见,李小路!

内容摘要
  冷漠而热烈,文字如版画,绿妖以五年之力写出《北京小兽》。这是一本伤痛之书,其中有参透、愤怒、怜悯和谅解。

   李小路孤单单从宝城到北京,成为时尚中人。她一次次搬家、分分钟准备着换工作。作为大城市的异旅人,Prada、Dior和爱人,每一样她都要拼命才能得到。

   夏永康是金牌编剧,他把生活压缩到极简。他浪迹已久,狠过,也混过,他生活的一个原则只剩下: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可替代。他甚至不能再爱。

   孙克非是世人眼中的成功者,拥有比别人更强的生存优势。惟一的问题是,这样的人也会爱吗?

   北京并非一座城市,而是更为广袤的尘世本身。外省青年在大都市,只要有点头脑,加点运气,总能立定脚跟。就如李小路,她的世界是混沌渐开,世事愈发洞明,无论爱情还是事业,都在将她锻炼成钢铁。只是,再安定也是异乡。穿起Prada,她仍是一头小兽。

主编推荐
  这是任何人都可能遭遇的伤痛之书,

   混合着参透、愤怒、怜悯和谅解的复杂人性。

   城市中的我们像无助小兽,

   总是在流浪……

   在撕咬……

   北京城里栖息着数以万计的躁动的候鸟,这些人们从四面八方而来,他们从小县城,从荒废的工业老城,从那些“一眼就能看到未来”的地方,从我们所有人来的地方,来到北京。过去,像双肩包一样随身背在他们身上.北京并非一座城市,它是许多城市的幻影叠加,它的记忆里有无数城市的过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