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强正面吸引力 古老的成功炼金术巴纳比
  • 超强正面吸引力 古老的成功炼金术巴纳比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超强正面吸引力 古老的成功炼金术巴纳比

部分旧书采用了标准图片,会可能出现少部分不同印次出版不同封面的情况,旧书无光盘、腰封、书衣、附件等,如有其他问题可咨询客服。

5.7 2.3折 25 八五品

仅1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巴纳比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ISBN9787539163260

出版时间2011-04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25元

货号9787539163260

上书时间2024-11-08

浓诚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思想改变能量,运用心念创造幸福未来”催化心灵用更精准的方式实现我们最渴望的梦想借助平衡、和谐的,利用正面思维的力量,可以吸引你想要得到的任何财富与成功。潜藏在人体最深处的正面吸引力一旦启动,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即将出现!
《超强正面吸引力(最古老的成功炼金术)》(作者布兰达·巴纳比)不仅仅要告诉你如何运用正面吸引力带来双喜临门,更深入分析怎样避免被负面吸引力造成祸不单行。

作者简介
英国心理学家,专业作家及心灵研究领域的记者,专研心灵力量及脑波震动的理论及其影响,涉猎所有心灵主义的本质及法则。她的主要工作是帮助他人唤醒沉睡或几乎未曾使用的心灵力量,进而让人们能够杜绝负面的振动、创造有意义的改变,来帮助自己得到更富足及满意的生活。
布兰达·巴纳比现在与她身为自然疗法医生的丈夫及两个孩子居住于英国东南部乡下的西萨塞克斯郡。

目录
前言
第1章  大揭密
第2章  尽情想象自己所希望的
第3章  走出失败的泥沼
第4章  如何积极思考
第5章  吸引力法则新解
第6章  科学、宗教与吸引力法则
第7章  放松就是释放能量
第8章  优化心灵资源
第9章  借助宇宙的能量
第10章  如何成为最富有的人
附录  为本书写作提供协助的作者们

内容摘要
 掀起全球关注热潮的吸引力法则,被称为宇宙间最古老的智慧,只要善加运用,便可教人美梦成真、走向成功。《超强正面吸引力(最古老的成功
炼金术)》(作者布兰达·巴纳比)不仅仅要告诉你如何运用正面吸引力带来双喜临门,更深入分析怎样避免被负面吸引力造成祸不单行。《超强正面吸引力(最古老的成功炼金术)》作者援引当代二十多位杰出的心理咨询师、心灵导师与思想家的理论精髓,以前沿、更有深度的视角,揭开吸引力法则背后的思想根源,并提供钜细靡遗的操作指南,带给你深刻的启迪指引。

精彩内容
 即使在过去屡遭挫折,目前还身处逆境,你也仍然有权利在未来获得成功。你完全可以拥有想要的一切,成为成功人士、受人尊重、感觉良好,还能够变得富有。实际上财富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它是一个关键点。
你完全可以告诉自己:“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发财。”这句话看上去有点自私自利、粗俗不堪。也许你曾经把“志当存高远”当做人生格言,但如果你还负债累累、捉襟见肘,那么这句格言肯定无法使你适应如今的社会。你既非僧人,又非修女(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那么请带着我们的美好祝愿继续修行),而是生活在2l世纪社会,一个竞争残酷、变化万千的时代。你知道你最需要什么吗?那就是钱,大把大把的钱!
不要对我的话一笑了之。也许你正为自己负债累累而困惑,认为我的话听起来有些荒唐,甚至还有点伤自尊。但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如果你总是怀疑自己这辈子无法发财,觉得财富遥不可及,那么你就是在不断发出消极
的讯号。如果你总是发愁挣钱太少、家庭负担沉重不堪、贷款和税费不断增加,而老板和客户又不珍惜你所付出的努力,那么你的一生必然会为钱所困。
绝大多数人认定他们的目标就是还债。这就会使他们一直处于欠债状态
,因为人在想什么,就会遭遇什么。
——鲍勃·普罗克特不要太纠结于现在的窘状,多去想想你的未来。切记上一章中华莱士·沃特尔斯的观点:如果你的理想是高远的,那么它就能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同理,吸引力法则和宇宙间的积极共鸣会产生同样的效果。所以,如果平时总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大富翁,那么终有一天,这一切会成为现实。
“财富并不意味着幸福"这句话一直被人们奉为金科玉律,其实有钱人就是利用这种理念来削弱穷人发家致富的斗志。值得一提的是,基督教福音学说始终在宣扬贫穷,它从不认为富有之地就是天堂。作为占据数百年统治地位的宗教,它一直向穷人们鼓吹信仰和顺从,并列举出有钱人不得不接受的种种惩罚。作家萧伯纳(1856~950)极其反对这一观点,他写道:“贫穷是罪恶。”然而,虽然这位愤世嫉俗的作家一次又一次地抨击传统信仰,但他的每一次批评的结果总是不了了之。
创造始于想象。想象你所渴求的,渴求你所能想象的,最终必定能如愿以偿。
——萧伯纳不过在几个世纪后,学术界对萧伯纳推崇备至。社会学者、经济学家和科学家们开始探讨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内在联系。
197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发表一篇论文,提出了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其核心思想是,钱挣得再多也不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满足感。他认为在当今社会,人们得到的越多,产生的欲望也会更多。例如,如果某人的钱够买一套房,那他还会想买第二套;如果他能买辆吉普车,就会想方设法地再买一辆豪华轿车。即使是事业蒸蒸日上的企业家,也会为不能独霸市场而黯然神伤。因此,钱越多,不满足感反而也
越深。
伊斯特林聪明地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排除在他的结论之外。这一悖论无论是在统计学角度还是概念层面上都相当有说服力,可说是从科学视角重述了“财富并不意味着幸福”的古老箴言,并且它还可以用来解释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消费型社会形成的必然性。因此,“伊斯特林悖论”自然成为社会科学界的经典公理,不仅发表在著名的科学刊物上,还屡屡被媒体引述。
但近年来“伊斯特林悖论”引起了广泛争议。2008年4月1日,来自同一
所大学的两位年轻研究者,贝蒂斯.斯蒂温森和朱斯提·沃夫斯发表了一篇反驳这一著名悖论的文章。他们认为财富虽然不能确保幸福,但可以带来幸福感。在“伊斯特林悖论”发表34年以后,大量的相关研究证实了他俩的观
点。套用斯蒂温森的话来说:“最关键的一点是,钱越来越重要。”斯蒂温森和沃夫斯的研究即刻引起了全世界经济学家的兴趣,甚至得到了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的伊斯特林本人的积极回应。在接受《纽约时代》的专访时,这位悖论的首创者强调:“现在有许多人都想证明‘伊斯特林悖论’是站不住脚的。当然,如果有谁能够令人信服地做到这一点,我会坦然接蚤。”具有讽刺意味的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
,这位普林斯顿大学的老师始终致力于说服经济学家们相信,财富并不重要
。为支持“伊斯特林悖论”,他提出是“难以控制的野心”导致那些财富增长的人无法获得幸福。但是在最近的媒体访谈中,卡尼曼又承认斯蒂温森和沃夫斯的研究是“相当令人信服”的,他们提供的大量研究论据表明,“伊斯特林悖论”确实有待商榷。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年薪10万美元的人中有49%声称自己是“非常幸福”的;而在年薪不到3万美元的人当中,有同感者所占比例下降到了24%。
最新的盖洛普调查表明,年薪高达25万美元的被调查者中有90%宣称自己“非常幸福”;在同一项调查里,年薪不到3万美元的受调查者中仅有超过42%的人仍然感到满足。有专家提出其中可能存在反比例关系:人们的幸福感越强,就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投入更多的能量。P31-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