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腾讯十年《腾讯十年》创作组 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腾讯十年《腾讯十年》创作组 编

12.49 3.5折 36 八五品

库存3件

福建福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腾讯十年》创作组 编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ISBN9787807092100

出版时间2008-1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9787807092100

上书时间2024-05-05

浓诚书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商品描述
商品简介
2008年7月,本书的提纲终于在反复讨论中确定,随后便是与编辑团队一起进行初稿撰写,每三、四人一组完成两年的内容,遇到资料缺少的情况,便继续进行访谈。9月,十万字的初稿完成,9月28日,陆文卓与杨颖一同进驻青青世界进行闭关,对初稿进行编撰、定稿。
 《腾讯十年》•企鹅传奇一书共分十章,以编年方式将当年所发生大事进行纪录,希望通过这些事情的发生发展,反映腾讯的做人做事方式。此外,坊间一度流传关于腾讯及其发展史有诸.多版本,有些事情更被传的神乎其神,难辨真伪。本书所有文字均依据实际访谈内容编辑而成,相信能解答大家对于腾讯十年发展史中的一些疑惑。作者相信真实的力量,也相信从这些真实的故事背后了解到,一切的偶然都有其必然的因素。

精彩内容
第一章 初生
 第一节 开始的开始
 “小刘,你在干嘛呢?”
 在中关村附近的一个政府办公楼里,老张拿着报纸,抬眼看着前面背对着他、紧盯着电脑屏幕的年轻人,问道。自从去年十月办公室的电脑连通了“英特耐特”,这小伙子就像粘在了那把椅子上,双手在键盘鼠标上忙个不停,偶尔还发出呵呵的傻笑。
 “聊天啊。”小刘顺口回答。 
 “不务正业。”老张心想,但还是忍不住问:“都是谁啊?”
 “不认识,随便找的,就聊上了。”
 “不认识有什么好聊的。”老张心里纳闷,甚至考虑有没有必要向部长汇报一下。回过头来想想,小刘上网聊天,和办公室里的大妈扎堆儿,性质也没什么不同。直到有一天,小刘从网上帮他下载打印了一篇《人民日报》刚发表的社论,省去了他大量笔墨,老张才打消了汇报的念头。而老张写的那些材料、报表,也不用再亲自跑到总部机关去递交,小刘一个“伊妹儿”就搞定了。老张慢慢觉得:有了这个“英特耐特”,还真是挺方便的。 
 这是1999年的春天,北京城风沙肆虐,老张隔着老式的钢窗望向窗外,楼下中关村大街上尘土飞扬,路边色彩斑斓的灯杆广告在风中扑啦啦的作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些广告从IBM、Microsoft、宏基,悄然换成了瀛海威、新浪、3721,人们明显感受到,这些广告新贵们财大气粗来势汹汹。“他们都是搞‘网络’的!”而“网络”这个词,也随着这些广告和新闻慢慢流行开来。
 互联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入中国,但直到1996年1月,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网络才算是开始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是那时候的网络体验并不如现在这么丰富多彩,甚至可以说是贫乏。
 首先是网络上中文的内容非常少,即便是作为未来几年崛起的三大门户网站,当时提供的内容也还是非常单薄。网络用户上网所浏览的,多是一些中国电信的信息港,如北京之窗、深圳热线、广州热线……更多的都是一些国外网站。而且当时用户上网的带宽非常窄,14K、28K已经属于很高的配置,带宽决定了网络浏览的速度与内容,在拨号之后打开任何一个网页,进度条的缓慢移动,对当时网络用户的耐心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同时,当时网络用户的人群还非常少,可以想象,当时人们在网络上可以做的事情十分有限:几分钟就能处理完邮件,接下来花半小时把所谓的今日的新鲜新闻、资讯读完,剩下来的时间便觉得相当的无聊、无趣了。
 “滴滴滴滴”
 老张从腰里掏出BP机,没消息啊?“滴滴滴滴”,老张仔细听了听,是从小刘的电脑音箱里传出来的。老张走到小刘身后,只见屏幕右下角还有个图标在闪动着。
 “小刘啊,这又是什么新玩意儿啊,怎么跟我的BP机一个声音?”老张问。
 “这个啊,这个叫网络寻呼机,比你那BP机高级。”
 “就是这个鸽子?”
 “鸽子?哈哈,你别逗我了,人家那是企鹅好不好?是OICQ的标志。”
 “OICQ,是不是就是你以前说的ICQ?”
 “哪儿啊。ICQ是外国货,速度又慢还总断线,OlCQ是咱国产的,挺好用,我刚装上的。”
 “花样越来越多。”老张嘴里嘟囔着,心里开始逐磨小刘前几天跟他说过的“网络文化”四个字,寻思着网络这个东西,没准真会带来文化以及生活各方面的变革。
 小刘使用的OICQ,也就是QQ的前身,孕育QQ的这家公叫做腾讯。
 第二节 创业
 •初入社会
 如果说一切的巧合都是命中注定的话,有些人一定不同意。巧合,除了上天的眷顾之外,还应该有人为创造的痕迹。懂得把握坚持的人,往往被披上了传奇的外衣,成为这种巧合里的主人公
 1984年,马化腾随父母来到深圳,经过了初中、高中,进深圳大学,在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进行学习。在深圳这个中国最轻的城市,他与张志东、许晨晔和陈一丹三个人相遇了。那个刻,谁也不知道他们将共同去创造一番事业。只是从深圳中学深圳大学这九年的漫长时段,四个人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彼此性格、做事的方式。
 1993年,迈出深圳大学的校门,四个人并没有走到一条路去。毕业后,马化腾进入润迅公司工作了五年,一直从事软件发工作。由于在工作岗位上的出色业绩,马化腾从软件工程师直提升到开发部主管。这时的马化腾并不仅仅专注于寻呼软件开发,就在中国股市蒸蒸日上的时候,他看准时机:和朋友一开发了针对股民的“股霸卡”。结果“股霸卡”一经面市便一炮而红,在深圳赛格电子市场几度脱销,而马化腾也通过开发期间对股市的了解;投资股票,完成原始资金的积累。 
 开发“股霸卡”的经历后来成为马化腾创业的宝贵财富,也让他明白了开发软件的意义就在于实用,而不是写作者的自娱自乐。“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写软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我希望自己写出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也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实用软件概念不仅培养了马化腾敏锐的软件市场感觉,也使他从中获益匪浅,他开始相信自己开发的东西具有市场价值。
 大学毕业后的张志东继续在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深造,获得硕士学位后在深圳黎明网络有限公司,负责软件和网络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张志东思维活跃,沉迷技术,一心希望可以通过自己提供的技术来帮助别人改变生活。有一次他去帮一个政府客户进行网络设置,当他尽善尽美地将一切功能都架设完成后,发现对方仅仅使用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功能,这对张志东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触动。用户需要的是什么,用户的感受是什么?这些才是进入网络时代的企业所需要真正考虑的。
 化学系毕业的陈一丹在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工作后他就开始攻读南京大学经济法专业,三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并很快考取了律师资格。大学时和马化腾同班的许晨晔又进修了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在深圳数据通信局任职。四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
 这一忙就是五年,那时的深圳,南山区还是山青水美,不像现在房子夹着马路,也没有南澳大鹏那些度假村,但东门和华强北已经人潮汹涌,门庭若市。深圳,渴望着新鲜的事物,渴求着新鲜的知识。互联网这股来自大洋彼岸的大潮,正在席卷着亚洲这片大陆,并在这片南国热土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梦想十分
 1998年,独立创业的想法一直激荡在马化腾心中,挥之不去,十月,他毅然离开了工作五年的润迅,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但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想清楚要做什么,还没有具体化的目标,但是创业的想法已经在心中生根发芽,迫不及待想要爆发。一方面是周围的朋友给了他非常多的鼓励和启发,另一方面,他知道对自己着迷的事情完全有能力做好。于是他的主要方向是要在寻呼与网络两大资源中找到空间。
 马化腾不是个单凭匹夫之勇便瞎干蛮干的人,他明白个人的价值,但更深谙团队的意义。他首先考虑到的便是寻找创业伙伴,第一个想到的人便是老同学张志东。
 “志东,跟我一起开公司,做点事情怎么样?”
 “做什么呢?”
 “先做寻呼吧,把寻呼搬到互联网上去,网页的寻呼啊,邮件的寻呼啊,为呼台业提供互联网扩展方案这些吧。”
 “好!”
 获得张志东的赞同和支持后,他们随后又联系了许晨晔和陈一丹。张志东和马化腾把创业的想法和他们说了之后,谁都没有考虑太多便答应了下来。许晨晔在谈起创业时候,脸上带着习惯性的微笑,笃定地说:“虽然我们毕业之后接触并不太多,但是我们知道各自的风格,我虽然不知道要做的事情能到怎样的程度,但是我知道大家肯定是认认真真地去做,不会说是打打闹闹玩一会儿,做来做去没有下文的那种人,所以这个事情我就值得参与,当时并没有其它特别的想法,就是觉得这个事情做了不会浪费时间。所以当时大家都很爽快地答应了。”
 “孩子”就要出生了,还得取个名字。1998年10月的一个上午,马化腾把张志东约到一家咖啡馆,开始集中精力构思着即将注册的公司名。他们俩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美国朗讯科技公司,那是一家在当时相当有名气的通讯公司,以技术为导向。而马化腾之前服务的公司叫润迅,也有个同音的“讯”字,同样发展得很不错。这个发现让开发出身的马化腾和张志东兴奋不已。讯,意思是通讯、信息,代表着公司今后的定位及方向。敲定“讯”字,十几个讯字组合便跃然纸上:网讯、捷讯、飞讯、腾讯……
 带着创业者的兴奋与梦想,马化腾和张志东来到市工商局注册。在他和张志东的理解中,“网讯”是最为理想的公司名称,它直截了当地告诉人们,公司与互联网息息相关,这也是他们热爱、兴趣、做梦都想进驻的行业;“捷讯”位居其二,因为“捷”字的意思是“快捷、便捷”,便利而快速的反应与服务,充分体现了网络的优势;“飞讯”,代表着公司发展的远景与自己的梦想,想想在无边的网络天空与漫漫人生天地间自由飞翔,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情。而“腾讯”似乎总不如前三者理想,虽然它借用了自己名字中的“腾”字。事情就是很巧,马化腾把所有想到的名字都试过了,却发现,只有“腾讯”闪着绿色通行。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