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丛谈(全一册)》,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民国三十七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24开本,尺寸(长×宽×厚):21.5厘米×15.0厘米×3,0厘米,全书共计550余页。著者 葛绥成,发行人 李虞杰(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印刷者 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上海澳门路八九号),发行处 各埠中华书局。全书品相比较好,完整不缺页。
  • 《地理丛谈(全一册)》,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民国三十七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24开本,尺寸(长×宽×厚):21.5厘米×15.0厘米×3,0厘米,全书共计550余页。著者 葛绥成,发行人 李虞杰(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印刷者 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上海澳门路八九号),发行处 各埠中华书局。全书品相比较好,完整不缺页。
  • 《地理丛谈(全一册)》,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民国三十七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24开本,尺寸(长×宽×厚):21.5厘米×15.0厘米×3,0厘米,全书共计550余页。著者 葛绥成,发行人 李虞杰(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印刷者 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上海澳门路八九号),发行处 各埠中华书局。全书品相比较好,完整不缺页。
  • 《地理丛谈(全一册)》,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民国三十七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24开本,尺寸(长×宽×厚):21.5厘米×15.0厘米×3,0厘米,全书共计550余页。著者 葛绥成,发行人 李虞杰(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印刷者 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上海澳门路八九号),发行处 各埠中华书局。全书品相比较好,完整不缺页。
  • 《地理丛谈(全一册)》,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民国三十七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24开本,尺寸(长×宽×厚):21.5厘米×15.0厘米×3,0厘米,全书共计550余页。著者 葛绥成,发行人 李虞杰(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印刷者 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上海澳门路八九号),发行处 各埠中华书局。全书品相比较好,完整不缺页。
  • 《地理丛谈(全一册)》,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民国三十七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24开本,尺寸(长×宽×厚):21.5厘米×15.0厘米×3,0厘米,全书共计550余页。著者 葛绥成,发行人 李虞杰(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印刷者 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上海澳门路八九号),发行处 各埠中华书局。全书品相比较好,完整不缺页。
  • 《地理丛谈(全一册)》,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民国三十七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24开本,尺寸(长×宽×厚):21.5厘米×15.0厘米×3,0厘米,全书共计550余页。著者 葛绥成,发行人 李虞杰(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印刷者 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上海澳门路八九号),发行处 各埠中华书局。全书品相比较好,完整不缺页。
  • 《地理丛谈(全一册)》,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民国三十七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24开本,尺寸(长×宽×厚):21.5厘米×15.0厘米×3,0厘米,全书共计550余页。著者 葛绥成,发行人 李虞杰(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印刷者 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上海澳门路八九号),发行处 各埠中华书局。全书品相比较好,完整不缺页。
  • 《地理丛谈(全一册)》,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民国三十七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24开本,尺寸(长×宽×厚):21.5厘米×15.0厘米×3,0厘米,全书共计550余页。著者 葛绥成,发行人 李虞杰(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印刷者 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上海澳门路八九号),发行处 各埠中华书局。全书品相比较好,完整不缺页。
  • 《地理丛谈(全一册)》,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民国三十七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24开本,尺寸(长×宽×厚):21.5厘米×15.0厘米×3,0厘米,全书共计550余页。著者 葛绥成,发行人 李虞杰(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印刷者 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上海澳门路八九号),发行处 各埠中华书局。全书品相比较好,完整不缺页。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地理丛谈(全一册)》,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民国三十七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24开本,尺寸(长×宽×厚):21.5厘米×15.0厘米×3,0厘米,全书共计550余页。著者 葛绥成,发行人 李虞杰(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印刷者 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上海澳门路八九号),发行处 各埠中华书局。全书品相比较好,完整不缺页。

█ 葛绥成:著作等身的地理学泰斗   一生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地理学研究文章200余篇,在地图学、边疆地理学、地名学、地理志方面多有建树。1897年出生于虎鹿镇葛宅村的葛绥成,又名葛康林,字毅甫,曾任中华书局史地编辑部主任,震旦大学、大夏大学、英士大学、暨南大学地理系教授,上海地图联合出版社总编辑、地图出版社编审。

600 八品

仅1件

北京东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葛绥成

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民国37年 (1948)

印刷时间1948-04

印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纸张纯质纸

页数550页

货号尚樟柜上1

上书时间2024-06-19

汲古堂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 最新上架
【心是佛:清末~民国时期弘一法师治印煤精石老印章】弥勒佛造像微雕印纽,珍贵煤精石材质,朱文篆体(阳刻),印文:心是佛。印章边款:沙门弘一,并钤篆文“弘一”。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李书同(法号弘一)治印。印章呈长方体,尺寸:印面3.0厘米*3.0厘米,高9.5厘米,重量177.6克。
【心是佛:清末~民国时期弘一法师治印煤精石老印章】弥勒佛造像微雕印纽,珍贵煤精石材质,朱文篆体(阳刻),印文:心是佛。印章边款:沙门弘一,并钤篆文“弘一”。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李书同(法号弘一)治印。印章呈长方体,尺寸:印面3.0厘米*3.0厘米,高9.5厘米,重量177.6克。 ¥1800.00
【恭贺新禧:高级像骨筷子】一盒共10双(20支),全新密封,尚未开封使用。优点:不怕沸水,不怕酸质,不怕剥蚀,不怕变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香港HIP STING CHEONG工艺品公司制作。中文繁体字与英文双语文字说明。
【恭贺新禧:高级像骨筷子】一盒共10双(20支),全新密封,尚未开封使用。优点:不怕沸水,不怕酸质,不怕剥蚀,不怕变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香港HIP STING CHEONG工艺品公司制作。中文繁体字与英文双语文字说明。 ¥180.00
《烹饪技术•菜谱(上、下册)》全套上、下册,共2本。1983年10月唐山市商业技工学校编印,唐山市商业技工学校烹饪教材编写组编写,32开本,全套上、下册2本总计约570余页。全套书共收录京东名菜菜谱838道。
《烹饪技术•菜谱(上、下册)》全套上、下册,共2本。1983年10月唐山市商业技工学校编印,唐山市商业技工学校烹饪教材编写组编写,32开本,全套上、下册2本总计约570余页。全套书共收录京东名菜菜谱838道。 ¥360.00
【华为智能手表原装表带】山茶棕色,真皮材质,华为原厂产品,自带安装表柄。表带尺寸规格:宽度22毫米,长度21.5厘米。适合表盘直径46毫米的华为智能手表配套使用。
【华为智能手表原装表带】山茶棕色,真皮材质,华为原厂产品,自带安装表柄。表带尺寸规格:宽度22毫米,长度21.5厘米。适合表盘直径46毫米的华为智能手表配套使用。 ¥30.00
【郭天成 天津北马路官银号对过: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天津最早机器制造厂—郭天成铁工厂工具布袋】,厚实细白棉麻布材质。尺寸(长×宽):125.0厘米×43.0厘米。布袋双面钤印古代火器图腾图案、铁匠祖师尉迟恭画像,并钤篆印“郭天成铁工厂”和厂号地址章“郭天成 天津北马路官银号对过”。布袋品相比较好,完整无缺。
【郭天成 天津北马路官银号对过: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天津最早机器制造厂—郭天成铁工厂工具布袋】,厚实细白棉麻布材质。尺寸(长×宽):125.0厘米×43.0厘米。布袋双面钤印古代火器图腾图案、铁匠祖师尉迟恭画像,并钤篆印“郭天成铁工厂”和厂号地址章“郭天成 天津北马路官银号对过”。布袋品相比较好,完整无缺。 ¥800.00
《庸报•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五月十九号(公元1933.05.19)》,民国时期原版老报纸。2开1张,共4版。版面分别为:第五、六、七、八版。庸报》是民国时期中国北方最有影响的大型日报之一,1926年 6月由董显光创办于天津市法租界。
《庸报•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五月十九号(公元1933.05.19)》,民国时期原版老报纸。2开1张,共4版。版面分别为:第五、六、七、八版。庸报》是民国时期中国北方最有影响的大型日报之一,1926年 6月由董显光创办于天津市法租界。 ¥800.00
【哈尔滨日记本】一九七七年五月唐山地区印刷厂革命委员会奖品。1976年哈尔滨印刷制本厂制作,塑皮精装。胶版纸,100页(正反面200页),36开,尺寸(长×宽×厚):17.9厘米×12.9厘米×1.0厘米,全新未使用,封面印哈尔滨松花江风景名胜图案。内页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北京及哈尔滨历史名胜彩色图片6幅:“东方红”“天安门”“北海公园”“颐和公园十七孔桥”“黑龙江省展览馆”“哈尔滨人民防洪纪念塔”
【哈尔滨日记本】一九七七年五月唐山地区印刷厂革命委员会奖品。1976年哈尔滨印刷制本厂制作,塑皮精装。胶版纸,100页(正反面200页),36开,尺寸(长×宽×厚):17.9厘米×12.9厘米×1.0厘米,全新未使用,封面印哈尔滨松花江风景名胜图案。内页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北京及哈尔滨历史名胜彩色图片6幅:“东方红”“天安门”“北海公园”“颐和公园十七孔桥”“黑龙江省展览馆”“哈尔滨人民防洪纪念塔” ¥60.00
《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文物出版社出版,一九六四年四月第二版,16开本,尺寸规格(长×宽×厚):24.8厘米×14.8厘米×1.0厘米,集宋版字体,竖行排版,米黄色宣纸印制,蓝色宣纸封皮,珍珠白书名签,线装。
《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文物出版社出版,一九六四年四月第二版,16开本,尺寸规格(长×宽×厚):24.8厘米×14.8厘米×1.0厘米,集宋版字体,竖行排版,米黄色宣纸印制,蓝色宣纸封皮,珍珠白书名签,线装。 ¥600.00
【天然翡翠原石:重267.1克】呈不规则状,尺寸(长×宽×高):6.7厘米×4.5厘米×5.0厘米,重267.1克。底面和侧面已经切出剖面。可当做摆件,或者加工制作翡翠首饰。
【天然翡翠原石:重267.1克】呈不规则状,尺寸(长×宽×高):6.7厘米×4.5厘米×5.0厘米,重267.1克。底面和侧面已经切出剖面。可当做摆件,或者加工制作翡翠首饰。 ¥5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全书品相比较好,完整不缺页。
商品描述
《地理丛谈(全一册)》,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民国三十七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24开本,尺寸(长×宽×厚):21.5厘米×15.0厘米×3,0厘米,全书共计550余页。著者 葛绥成,发行人 李虞杰(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印刷者 中华书局永宁印刷厂(上海澳门路八九号),发行处 各埠中华书局。全书品相比较好,完整不缺页。
        █ 葛绥成:著作等身的地理学泰斗
  一生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地理学研究文章200余篇,在地图学、边疆地理学、地名学、地理志方面多有建树。1897年出生于虎鹿镇葛宅村的葛绥成,又名葛康林,字毅甫,曾任中华书局史地编辑部主任,震旦大学、大夏大学、英士大学、暨南大学地理系教授,上海地图联合出版社总编辑、地图出版社编审。
  出生于贫苦农家的他在小学毕业后,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不忘教诲其勤学苦读:“读书非一朝一夕之事,务须刻苦学习,始终如一,方有成就。”一日,葛绥成在阁楼尘封的柜子里翻到族祖葛铭留下的地学著述《寰瀛山水略》,从此打开了一个神奇精彩的世界。乡贤李品芳曾记录葛铭潜心探索地理之学,叹其用心之勤且毅,“诚不可及”,并认为“传世之学则君所究心者是也”。葛绥成同样选择以“传世之学”安心素命,著书立作,终在地学上有所成就。
  1914年,葛绥成从浙江第七师范学校毕业,留校工作,后又到义乌教书;1916年,考入上海中华书局当练习生,做编辑校对;1918年,任上海中华书局史地部助理编辑,次年升任史地部编辑;1932年,任中华书局史地编辑部主任。
  上海中华书局当时云集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及社会名流,如梁启超、于右任、田汉、张闻天、潘汉年、徐志摩、钱歌川等,吸引着葛绥成对地理学术倾心追求。时值清末民初,目睹国土大片沦丧,帝国主义列强欲瓜分中国的野心,著书抗日已是不二选择。1934年,葛绥成发表《南海九岛问题》,并冒着生命危险编著出版了16万字的《近代中国边疆沿革考》,叙述了我国与沙俄、英属地、法属地以及日本等国和地区交界的海陆疆界和若干国际纠纷,这对扼制帝国主义侵华野心,捍卫我国神圣领土和主权,激励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有极其积极的作用。此书后来一度被日本列为禁书。同年,《新中华》杂志社以“上海的将来”为题征文,葛绥成撰文从地理角度分析了上海曾经繁盛以及未来可能衰落的众多原因,提出了上海图谋繁荣的几种方法,于今不失借鉴意义。
  1937年,葛绥成翻译的《中国经济地理》问世,堪称中国经济地理的开河之作。这本书以“中国经济及资源分布”的基本认识为目的,根据当时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基础以及浓厚封建残余背景”,研究了中国经济及地理的发展状况与特点。中华书局早年出版的地理学教科书,什九由葛绥成编著,包括《中外地名辞典》《最新中外地名更置录》《世界文化地理》《地理教学法》《地形学》等。
  1937年底上海沦陷,为避战乱,葛绥成回到东阳。在山水环绕、鸡犬相闻的乡土村落,他直接目睹人地相互关系,更加深刻化地表达。1939年秋,他著就《乡土地理研究法》。翌年又在葛宅完成《最新中外地名辞典》,全书近200万字,收录中外地名共计25000余条,其中外国地名约占三分之二,是新中国成立前篇幅最新最大的中外地名辞典,为地名学典范之作。他在序中落款“东阳葛绥成识”,并特刊印一册在地图中标注家乡所在地“葛宅”;在《乡土地理研究法》扉页上标印“敬献给我的父母亲”;在葛宅重建的楼房门楣上赫然题着“吾爱吾庐”,拳拳家国之心一览无遗。
  对葛绥成来讲,这是动荡岁月里难得平静的日子。“动辄篝灯深夜,二三知己睹此劳拙,辄以何时可以杀青相询,激者且以迂阔见讥。私心以为事无难易,必须坚忍耐苦而后有成,故仍安之若素。”这与当年葛铭“潜心探索三十余年,于兹稽之图、经参之躔,度其有一山一水之分合,不得其故,则忘餐废寝,有求之五六年或四三年而后得者”,何其相似!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中华书局内迁重庆,葛绥成辗转任国立英士大学地理教授兼训导主任,后兼任暨南大学地理教授兼地理系主任。
  正值中国地理学发展的更替时期,记述性的旧地理学逐渐被淘汰,探寻地理事物因果规律的新地理学正在成长;又逢社会急剧动荡,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地理学也不能不受到时代影响,葛绥成坚定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在地理学界中引领进步思想。早在1931年1月,他就与刘虎如、李长傅等进步人士在上海成立中华地理学会,并出任学会总务主任,主持学会刊物的编印事务。从1932年至1937年,学会编辑《地学季刊》共2卷8册计130万字,124篇文章,成为我国最早介绍新哲学观点的地理学力作。其中,葛绥成的《地名的研究》是我国最早较系统的地名论述,《景观研究》则为我国介绍景观论的早期论述。
  1945年抗战胜利,葛绥成重返上海任中华书局地理部主任。1947年8月,中国地理学会年会讨论中学地理课程,9月,葛绥成决定筹备上海地理教育研究会,10月该会成立,后改名“中华地理教育研究会”,成为全国性地理学会组织。葛绥成任总编辑的会刊《地理之友》创刊号于1948年出版,至1949年共出版两期。
  1951年,上海地图联合出版社成立,葛绥成任总编辑。除计划编辑各类地图之外,主持编辑一套先后出版达数十种的《地理小丛书》。1954年,上海地图联合出版社同北京的新华地图社合并为地图出版社,地址迁往北京,葛绥成赴京任编审。凡是在地理上有关事项或疑难问题,他都能随口解答,无需翻查资料,众人皆尊称他为“活字典”,评价他是地理学上的“国宝”。他还精通英、日、法、德、西班牙、蒙古、朝鲜等国文字,被人称为“外语通”。学习俄语时,他已年过半百,但每夜坚持去书局学习俄语,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不到一年时间能通读翻译俄文,为的是将马列主义用到地理学科上。
  葛绥成在公务之余,与京城名家往来甚密。据《艺林散叶续编》载,葛绥成所用图章,大都出于钱君匋、郑午昌手刻。午昌刻印,外间甚少见,可略见其志向审美。
  地理学者褚绍唐曾深情回忆亦师亦友的葛绥成:“在前后四十多年交往的印象中,我感到他工作始终辛勤,孜孜不倦,他衣着很俭朴,谈吐很爽直,完全是一个书斋学者风度。我曾多次到他家中,但见满壁书架,甚至地上和桌上也都堆满了书,似乎零乱无章,实际上乃是他终身埋置在书堆里,像蜜蜂吮吸花粉似的,吸取营养,酿制蜂蜜,以哺育后人。晚年他捐赠给公家及上交的图书达万余册之多,并在生命最后阶段还想有所效力于人民,都表现了他的爱国之心。”
  综观葛绥成的一生,“素心立命,不求闻达”专做学问,主编地理书籍50余种,总字数在700万字以上,是我国近代地理学作者中著述最丰的一位。他的“传世之学”,皆以独立之人格、轶群之智慧,博综百家,广涉各域,洞悉精微,为后学所凭信,为来者所取资。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书品相比较好,完整不缺页。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