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利技术资源战略管理:知识工业时代的矛与盾
  • 专利技术资源战略管理:知识工业时代的矛与盾
  • 专利技术资源战略管理:知识工业时代的矛与盾
  • 专利技术资源战略管理:知识工业时代的矛与盾
  • 专利技术资源战略管理:知识工业时代的矛与盾
  • 专利技术资源战略管理:知识工业时代的矛与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专利技术资源战略管理:知识工业时代的矛与盾

80 4.2折 189 九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向东、张古鹏、刘小青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7

版次0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17

明宏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向东、张古鹏、刘小青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7
  • 版次 01
  • ISBN 9787030558411
  • 定价 189.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465页
  • 字数 65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知识产权管理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本专著综合专利技术资源的竞争优势发展和建设的*新研究思想,以国际国内*新研究工作为基础,系统综合作者及其研究团队在这些主题上的研究成果,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力求体现相关主题的学科和研究工作主要方面,是当前我国同类主题专著中综合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两方面的比较系统的作品,值得相关领域的读者和研究生参考和借鉴。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专利技术资源竞争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1
第一章 专利制度发展下的垄断与竞争 3
1.1 专利制度的社会福利理论 3
1.1.1 创新活动激励相关的社会福利理论 3
1.1.2 新颖知识和信息的披露相关的社会福利理论 4
1.2 专利制度设计的实践演变:需要垄断还是更需要竞争 5
1.3 知识经济时代专利制度的平衡诉求 8
1.4 技术创新活动周期特征及专利制度所保护的技术特征 11
1.5 专利制度的最优保护范围 12
1.6 专利故事:免费的专利 14
第二章 专利技术资源发展的产业经济效应 15
2.1 产业创新体系:基于清晰产业边界的创新体系与专利技术 15
2.1.1 部门或产业创新系统 15
2.1.2 产业技术创新与专利技术:技术体制 16
2.1.3 产业技术知识的开拓性与积累性 18
2.2 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专利技术 19
2.3 动态产业创新:产业演化与专利技术 22
2.4 产业创新体系初创期:新兴产业形成中的专利技术资源作用 26
2.5 本章结语 29
第三章 专利技术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30
3.1 专利技术资源与生产率的研究(国家和区域层面) 30
3.2 专利技术与生产率的研究(企业层面) 32
3.2.1 专利体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32
3.2.2 专利技术范围(技术宽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35
3.3 代入中国电子产业专利数据的企业绩效实证研究 39
3.4 代入中国电子产业专利数据的企业多元化绩效实证研究 42
3.4.1 专利技术的多元化水平观测 42
3.4.2 数据及观测模型 44
3.5 本章结论 48
第四章 国际经济环境下的专利技术资源竞争 50
4.1 国际经济发展与专利技术国际化 50
4.2 产业技术转移与创新活动国际化与专利技术资源发展特征 53
4.3 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专利权认识框架 56
4.3.1 国际经济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关系 56
4.3.2 中国经济发展因素与专利产出 57
4.3.3 专利技术资产与跨国经营模式分析框架 58
4.4 外国在华专利技术资产的竞争发展特征 58
4.4.1 数据分析:外国在华专利技术资源发展及与国内专利活动对比 59
4.4.2 外国企业在华专利申请的集中程度 64
4.4.3 外国在华职务申请和非职务申请的特点 66
4.4.4 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在华专利申请及其三方专利申请比较 69
4.4.5 外国在华专利申请决定因素分析 71
4.4.6 外国在华申请专利的因素研究结论 76
4.5 外国在华专利的质量研究 77
4.5.1 专利维持行为作为专利质量研究的基准 77
4.5.2 外国在华专利的维持水平分析 78
4.5.3 外国在华专利质量研究结论 94
4.6 本章结论 94
第二篇 专利制度与创新政策国际比较与中国专利制度发展效应 97
第五章 国际专利制度模式:美国和欧洲专利制度 99
5.1 西方国家专利制度变迁和比较 99
5.1.1 早期的专利制度思想和保护形式 99
5.1.2 欧洲专利体制的发源和运行 100
5.2 美国专利制度的代表性作用 101
5.2.1 美国专利体制的发源和运行 101
5.2.2 现代专利制度体系(美国19~20世纪) 101
5.2.3 美国的全球专利和知识产权视野 102
5.3 国际专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04
5.3.1 巴黎公约 104
5.3.2 专利合作协议 105
5.4 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制度框架下的专利获取过程 106
5.5 现代欧洲专利制度的发展特点 107
5.6 国际专利制度发展大事(西方国家的视角) 108
5.7 专利故事:一个极为“传统”的发明——火柴及火柴产业 109
第六章 中外专利制度的比较 112
6.1 中外专利制度的可专利性差异 112
6.1.1 动植物新品种的可专利性 113
6.1.2 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 114
6.1.3 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 115
6.2 中国和典型国家专利获取过程和获取标准的差异 116
6.3 中外专利维持费用(年费)及缴纳制度比较 118
6.4 典型国家专利权维持的状况 120
6.5 中外专利权执行制度的差异 122
6.6 中外专利侵权救济的差异 124
6.7 本章结语 126
第七章 中国专利制度改革与变迁效应 127
7.1 中国专利制度改革概述 127
7.2 有关专利制度演变影响的相关研究 128
7.3 考察专利制度变动效应的观测点及其解释 130
7.4 我国专利制度变动效应分析——以1992年和2000年两次变动 为例 131
7.5 我国专利制度变动效应分析——基于处理效应的分析方法 136
7.5.1 处理效应理论及其应用 136
7.5.2 分析结果 137
7.6 本章研究结论与研究方法总结 139
第八章 专利制度与政策的中外企业专利战略响应 141
8.1 保护性专利制度的技术创新效应 141
8.2 条件寿命期的专利战略含义 142
8.3 专利审查体制与专利战略选择 143
8.3.1 从条件寿命期分布考察中外企业的专利战略选择差异 144
8.3.2 基于第二阶段条件寿命期分布考察中外企业的专利战略选择 差异 145
8.4 基于条件寿命期的专利权获取响应研究 146
8.4.1 专利审查机构授予专利权意愿的差异分析 146
8.4.2 保护性专利审查机制对企业专利战略选择的影响 149
8.5 本章研究结论与研究方法总结 152
第三篇 专利技术资源竞争和战略管理:专利权控制技术 155
第九章 专利战略:获取专利权的管理 157
9.1 专利权能够做什么——专利战略考量 157
9.2 何种情况下需要专利:专利与专有技术保护机制 160
9.3 专利权获取步骤:阶段性决策 162
9.4 专利申请行为的倾向性:专利权获取的行业差别性因素 163
9.5 专利申请决定因素研究综合分析 164
9.5.1 企业层面专利申请行为的决定因素研究综述 164
9.5.2 行业/机构类型层面专利申请行为的决定因素研究 165
9.5.3 国家层面专利申请行为的决定因素研究 166
9.6 专利权获取行为体系化分析结构 167
第十章 专利战略:专利许可的控制和管理 169
10.1 国际市场专利许可行为的研究 169
10.2 外国在华专利权人的专利许可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 171
10.2.1 我国涉外专利许可合同备案的情况 171
10.2.2 外国专利许可人分析 173
10.2.3 涉外专利受让人分析 174
10.2.4 专利许可合同的类型分析 176
10.3 外国在华专利许可的决定因素 178
10.3.1 外国在华专利许可的决定因素模型 178
10.3.2 数据和分析结果 181
10.3.3 基本结论 186
10.4 专利故事:加入专利许可形式的专利竞争——微软如何围剿免费的安卓 187
第十一章 专利战略:专利联盟(专利池)地位竞争 190
11.1 专利丛林与专利联盟 190
11.2 产业专利池发展简史 191
11.3 国际市场专利池发展现状 192
11.4 我国国内市场专利池发展现状 193
11.5 典型产业专利池分类 193
11.6 专利池分析框架 196
11.7 DVD专利池分析 198
11.8 MPEG II专利池分析 207
11.9 WCDMA专利池分析 210
11.10 AVS专利池分析 213
11.11 专利池影响关系汇总 215
第十二章 专利战略:侵权诉讼与反诉讼环境下的专利技术资源管理 218
12.1 专利侵权诉讼的含义及类型 218
12.2 专利侵权诉讼的策略选择:国际与国内研究 219
12.3 我国专利侵权诉讼发展动态 222
12.3.1 国内专利侵权诉讼概况 223
12.3.2 外国专利权人司法保护 224
12.4 我国国内机械技术领域专利权诉讼分析 229
12.4.1 样本概况 229
12.4.2 机械领域专利侵权诉讼的统计 229
12.5 基于经验的我国专利诉讼应对策略分析 232
12.5.1 我国专利诉讼基本路径 232
12.5.2 专利权有效性和稳定性评估 234
12.5.3 专利权保护范围的评估 234
12.6 基于经验的我国专利发起诉讼策略分析 235
12.6.1 专利诉讼的证据采集 235
12.6.2 搜集损害赔偿证据 235
12.6.3 损害赔偿主张 236
12.6.4 专利赔偿的金额选择 237
12.7 案例故事: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海外专利维权之路 238
第四篇 专利技术资源发展与竞争分析技术:大数据挖掘 241
第十三章 专利密集领域与新兴技术的大数据分析 243
13.1 新兴技术的分析思路:基于科学文献的新技术机会的预测分析 243
13.2 新技术机会预测——基于文本挖掘的专利地图绘制技术 245
13.3 ICT技术领域的专利技术挖掘 248
13.3.1 数据选取 248
13.3.2 专利摘要文本分词结果 248
13.3.3 专利地图表现的动态变化趋势 251
13.3.4 技术空白识别及潜力评估 253
13.3.5 ICT领域的技术关联分析 255
13.3.6 ICT领域新兴技术分析结论 258
13.4 本章结论 259
第十四章 成组(群)专利质量观测和比较 260
14.1 群专利的质量分析——专利技术复杂度的分析视角 260
14.2 专利技术的宽度与深度测度 262
14.2.1 数据基础:专利分类号结构 262
14.2.2 专利技术宽度 262
14.2.3 专利技术深度 263
14.3 中国市场专利数据的技术复杂度——与欧洲专利技术复杂度对比 264
14.3.1 中国与欧洲专利技术宽度与深度差异分析 264
14.3.2 中国与欧洲专利技术复杂度共性表现 270
14.4 本章结论 273
14.5 本章附表 274
第十五章 合作型专利技术导向——产学研合作专利 275
15.1 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综述 275
15.2 我国大学及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专利申请概况 278
15.3 我国校企联合申请的三阶段演化 280
15.4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我国纳米技术领域产学研合作潜力领域 284
15.4.1 我国纳米技术领域相关研究背景 284
15.4.2 我国纳米技术领域专利信息分析技术路线 285
15.4.3 我国纳米技术领域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专利 286
15.4.4 我国纳米技术领域合作专利信息发掘 287
15.5 研究结论与启示 29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