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吾作品——《心病》+《撒谎世家》--文季丛书:新文学珍本/ /稀见。
长篇小说《心病》;戏剧《撒谎世家》皆为李之代表性杰作 新文学珍本稀见
¥
1480
八品
仅1件
作者李健吾
出版社文化生活出版社
年代40年代 (1940-194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上书时间2024-12-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心病》:七品。书品完整无缺页。外封旧迹污痕较重,书脊微疵,后封及尾页上部撕损(未及文字信息)。
**《撒谎世家》:八五品。书品完整无缺页。书脊处留言粘补遗痕。外封略有岁月旧痕。
注:有关书籍情况,店主会尽量如实详细描述,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尽述,请书友注意观看实拍书影仔细斟酌。我店提供的品相仅供参考,苛求品相者慎重下单购买,以免不必要的争议。
- 商品描述
-
*《心病》李健吾著 文季丛书18 1945年12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
*《撒谎世家》李健吾著 文季丛书6 1940年9月文化生活出版社再版
**资料称,《心病》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
小说是作者根据真实报道改写的,作者在跋中说:“描写的对象是我们病态社会的一个角落,没有人过问,冷在旁边永远发霉。生活在这阴暗角落的男女,蒙着传统的灰尘,呼吸着恶浊的空气,心情自然不健康,在我们这若大的社会,这些落伍者,几乎比比皆是。《心病》十分注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主人公陈蔚成和秦绣云两人都有心病,心病都突出地表现在各自的性压抑上。小说对他们的性心理作了绝佳的描写,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陈蔚成、秦绣云的自由联想和内心独白。而这正是意识流小说最常用的两种艺术技巧。
《心病》出版后,朱自清对作者新手法的运用很是称赞。他指出,中国的新文学,直到近两年才有不以故事为主而专门描写心理的,像施蛰存的《石秀》诸篇便是,读者的反映似乎也不坏。这是一个进展。施蛰存只写了些短篇,长篇要算李健吾的《心病》为第一部。施蛰存的描写还依着逻辑的顺序,李健吾的有些地方却只是意识流的记录。这是一种新手法,李健吾承认自己是受了英国作家伍尔芙的影响。我们平常总不仔细分析人的心理,乍看这本书的描写,觉得有些生疏,反常,静静去想,却觉得入情入理(朱自清《读》)。朱自清的评价甚中肯,一语中的。李健吾有意识地使用意识流小说的艺术手法进行长篇小说创作,这在现代文学中是破天荒的,而且使用的是那样娴熟,几乎丝毫没有生硬之感,十分难得。然而,一直以来,文学史家对《心病》缺乏足够的重视,几乎没人提到李健吾的《心病》,对其文学价值认识不足。这大概一是因为在二三十年代很少有人使用意识流手法,而且李健吾也仅有《心病》一部集中地使用此种手法,没有形成规模的原因。
**《撒谎世家》,现代四幕剧,据美国费齐原著《真话》改编。
“孤岛”和沦陷时期,参与了上海剧运的李健吾进行了大量的外国剧作的改编工作(《花信风》《喜相逢》《风流债》《金小玉》《云彩霞》《撒谎世家》《王德明》《阿史那》……)。他直取原作大意,重神似而非形似。改编本的人物、情境、格调,都完全地中国化了,几乎难以看出原作的痕迹。所以,他的改编亦应视为另一种形式的“创作”。戴着别人的面具跳舞,他的动作可以特别地优美、翩跹。-----《李健吾:刺猬型的狐狸》摘录
*****《李健吾小传》摘录:
1921年(15岁),李健吾考入师大附中后,受“五四”新文学影响,他开始尝试独幕剧、短篇小说、新诗、散文等新体裁文学的创作。他的作品刊载在《晨报》上,得到编辑王统照的注意,颇有名气。1924年(18岁),他发表小说《线条山的传说》,还受到鲁迅的称赞。
1925年(19岁),李健吾考入清华大学国文系。但此时的国文系以文字、声韵、训诂为主,任教的朱自清认为他颇有创作才华,建议他改读了西洋文学系。同年,在王统照介绍下,李健吾加入了文学研究会,开始崭露头角。在清华的几年间,李健吾患有肋膜炎和肺结核,深受其苦。在养病期间,他完成了中篇小说《西山之云》。
1929年(23岁),他创作了长篇意识流小说《心病》。这种大篇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创作手法,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朱自清等人对他非常赞赏。毕业后,李健吾留校当助教。
1931年(25岁),李健吾赴法国留学,潜心研究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两年后,他回国翻译了福楼拜的名作《包法利夫人》。80多年过去,直到今天,他的翻译仍然是最出色的版本。1933年12月(27岁),李健吾专著《福楼拜评传》正式出版,开创了外国文学作家评传的先河,也奠定了李健吾对法国文学研究的地位。我国著名翻译家柳鸣九曾评价说:“一百年之内,同类著作无出其右!”
1937年(31岁),抗战全面爆发,上海、南京先后沦陷,李健吾搬到上海法租界居住。上海租界成为日本占领区的一个“孤岛”。许多人在上海坚持抗日文艺运动,称为孤岛文学,盛名一时。李健吾是剧艺社的理事,积极写戏、组织演戏,最为活跃。他出版了大量剧作,极力谴责日本侵略者,成为名噪一时的“孤岛”剧坛盟主。
1945年(39岁),抗战胜利后,李健吾应郑振铎的邀编辑《文艺复兴》。李健吾在《文艺复兴》上连载了小说《围城》,使得钱钟书一举成名。李健吾与田汉一起成立中国剧作家协会,参与筹建上海戏剧专科学校,任戏剧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48岁),李健吾离开上海回到北京。他先后在北京大学、中科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他后半生精力,主要放在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工作上。
1982年11月24日,李健吾逝世,享年76岁。
观其一生,李健吾是少有的文学全才。他在散文、小说、戏剧、评论、翻译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只因为,“他把文学看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溶在他的情感里,流淌在他的血液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