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沦陷区期刊——《杂志》 第十三卷第五期 (复刊第25号):民国33年8月10日出版--“八月号”月刊。刊载张爱玲:《诗与胡说》及扉页画《跋扈的夏》;“话剧皇帝、电影鬼才”石挥:《天涯海角篇》;
  • 沦陷区期刊——《杂志》 第十三卷第五期 (复刊第25号):民国33年8月10日出版--“八月号”月刊。刊载张爱玲:《诗与胡说》及扉页画《跋扈的夏》;“话剧皇帝、电影鬼才”石挥:《天涯海角篇》;
  • 沦陷区期刊——《杂志》 第十三卷第五期 (复刊第25号):民国33年8月10日出版--“八月号”月刊。刊载张爱玲:《诗与胡说》及扉页画《跋扈的夏》;“话剧皇帝、电影鬼才”石挥:《天涯海角篇》;
  • 沦陷区期刊——《杂志》 第十三卷第五期 (复刊第25号):民国33年8月10日出版--“八月号”月刊。刊载张爱玲:《诗与胡说》及扉页画《跋扈的夏》;“话剧皇帝、电影鬼才”石挥:《天涯海角篇》;
  • 沦陷区期刊——《杂志》 第十三卷第五期 (复刊第25号):民国33年8月10日出版--“八月号”月刊。刊载张爱玲:《诗与胡说》及扉页画《跋扈的夏》;“话剧皇帝、电影鬼才”石挥:《天涯海角篇》;
  • 沦陷区期刊——《杂志》 第十三卷第五期 (复刊第25号):民国33年8月10日出版--“八月号”月刊。刊载张爱玲:《诗与胡说》及扉页画《跋扈的夏》;“话剧皇帝、电影鬼才”石挥:《天涯海角篇》;
  • 沦陷区期刊——《杂志》 第十三卷第五期 (复刊第25号):民国33年8月10日出版--“八月号”月刊。刊载张爱玲:《诗与胡说》及扉页画《跋扈的夏》;“话剧皇帝、电影鬼才”石挥:《天涯海角篇》;
  • 沦陷区期刊——《杂志》 第十三卷第五期 (复刊第25号):民国33年8月10日出版--“八月号”月刊。刊载张爱玲:《诗与胡说》及扉页画《跋扈的夏》;“话剧皇帝、电影鬼才”石挥:《天涯海角篇》;
  • 沦陷区期刊——《杂志》 第十三卷第五期 (复刊第25号):民国33年8月10日出版--“八月号”月刊。刊载张爱玲:《诗与胡说》及扉页画《跋扈的夏》;“话剧皇帝、电影鬼才”石挥:《天涯海角篇》;
  • 沦陷区期刊——《杂志》 第十三卷第五期 (复刊第25号):民国33年8月10日出版--“八月号”月刊。刊载张爱玲:《诗与胡说》及扉页画《跋扈的夏》;“话剧皇帝、电影鬼才”石挥:《天涯海角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沦陷区期刊——《杂志》 第十三卷第五期 (复刊第25号):民国33年8月10日出版--“八月号”月刊。刊载张爱玲:《诗与胡说》及扉页画《跋扈的夏》;“话剧皇帝、电影鬼才”石挥:《天涯海角篇》;"东方卓别林"徐卓呆《庭院趣味》;作家特辑《我们该写什么》(含张爱玲);江栋良、季溎、令狐原漫画插图。稀见

800 七五品

仅1件

北京大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责任人/主编吴诚之

出版单位杂志社

期号1944-08 第 8 期

语言中文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1944-08

上书时间2024-06-1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五品
书品完整无缺页。外封边角疵裂破损,书脊磨损,有胶条加固。内页存陈迹黄斑,书口偶见疵裂。见图所示
注:有关书籍情况,店主会尽量如实详细描述,但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尽述,请书友注意仔细观看图片斟酌。图片皆为实物拍照。我店提供的品相仅供参考,苛求品相者慎重下单购买,以免不必要的争议。
商品描述
*《杂志》 第十三卷第五期 (复刊第25号)民国33年8月10日出版--“八月号”大32开  页码180
   本期刊载:张爱玲散文《诗与胡说》、扉页画《跋扈的夏》、特辑《我们该写什么》中一篇、《红玫瑰与白玫瑰》手稿影印。“话剧皇帝、电影鬼才”石挥:《天涯海角篇》;"东方卓别林"徐卓呆《庭院趣味》;作家特辑《我们该写什么》;萧达哉《黄炎培论》;谭维翰、予且、班公等作品;江栋良、季溎、令狐原漫画插图。

**   张爱玲和《杂志》--摘录
       如果说张爱玲从最初的文学舞台《紫罗兰》声名鹊起,《万象》《天地》进一步扩大了她的读者群,提高了她的知名度,那么,助推张爱玲青云直上、成为上海滩家喻户晓的明星级人物的,应该是刊名《杂志》的杂志。《杂志》创办于1938年5月,正是上海“孤岛”时期,1939年7月由于反日倾向被租界当局勒令停刊。4个月之后,《杂志》复刊。1941年4月,仍然因为表达爱国立场,又被租界当局封闭。1942年8月,《杂志》在已经沦陷的上海再度复刊,并由过去的时政类刊物改为以文学为主的综合性文艺月刊。张爱玲是在《紫罗兰》之后、《万象》之前就有文章投送《杂志》的,1943年7月号(第11卷第4期)的《杂志》就登出了她的《茉莉香片》。自此《杂志》不遗余力地为她造势喝彩,从1943年7月到1945年6月,张爱玲见之于《杂志》的作品有:小说10篇,散文11篇,译文1篇。《杂志》编者很欣赏张爱玲小说的“一种无与伦比的风格”,凡是刊出张爱玲的作品,都要在《编辑后记》中加以推荐。张爱玲的绘画才华,也在《杂志》上得到充分展现。每次刊登张爱玲自己插图的小说或散文,编者在首页题目下均注明:“张爱玲作并图。”《杂志》还邀请张爱玲为扉页作画。1944年连续7期,张爱玲画了《三月的风》《四月的暖和》《跋扈的夏》《听秋声》等7幅画作,画中女子的服饰现代时髦。张爱玲用女人象征了季节的转换,只是冬天还没到,《杂志》就停刊了。

**石挥(1915年-1957年),原名石毓涛,出生于天津市,中国电影、话剧演员、导演 。有“话剧皇帝、电影鬼才”之誉。
**徐卓呆(1881~1958),江苏吴县人,电影理论家,剧作家,小说家。擅写短篇,被誉为"文坛笑匠"和"东方卓别林"。
**江栋良(1911~1986)现代连环画家、插图画家、漫画家。别名义夫。江苏苏州人,世居上海。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上海活跃的插图画家和漫画家之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品完整无缺页。外封边角疵裂破损,书脊磨损,有胶条加固。内页存陈迹黄斑,书口偶见疵裂。见图所示
注:有关书籍情况,店主会尽量如实详细描述,但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尽述,请书友注意仔细观看图片斟酌。图片皆为实物拍照。我店提供的品相仅供参考,苛求品相者慎重下单购买,以免不必要的争议。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