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拓本
¥
42000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未知
传拓年代不详
纸张其他
装帧其他
尺寸210 × 54.7 cm
数量1册
上书时间2022-02-0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拓本
------永不落幕的书法
拓本装裱为立轴形式纸本, 纵210厘米,横54.7厘米,拓心纵113厘米,横52.5厘米。轴端有“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题签。水墨拓本。碑文6行,每行10字。拓文日:
惟汉永和二年八月,敦煌
太守云中裴岑,将郡兵三
千人,诛呼衍yǎn王等,斩馘guó部
众,克敌全师,除西域之灾,
蠲juān四郡之害,边竟艾安,振
威到此,立海祠以表万世。
钤印:廿六枚,其中有“镇守巴里坤等处总兵官之印” :边长10.5厘米 高10厘米,印面呈正方形,宽边。印文为朱文兼镌满汉两种文字,左为满文篆书,右为汉文小篆“镇守巴里坤等处总兵官之印”两行十二字。该官印系驻扎巴里坤的绿营军官印。
题跋:
1. 汉敦煌太守裴岑纪碑
2.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此碑原在巴尔库尔城西五十里,雍正年间岳钟琪移之,置于新疆省巴尔坤关帝庙前。
3.盖巴尔坤印。巴尔库尔之音转也。隶法雄劲生辣,文辞亦简。古矣!藤记
4.梦草堂藏拓
参考:
1.故宫博物院--黄易鉴藏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
2.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梁启超旧藏碑帖精选——裴岑纪功碑
3.浙江省博物馆--东汉裴岑纪功碑拓本
4.湖南博物馆--朱拓:清中期拓东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
5.陕西省岐山县博物馆--孟继圣旧藏《汉敦煌太守裴岑纪 功碑》
裴岑,云中郡(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山西大同)生人。东汉名将。曾任敦煌太守。汉顺帝永和二年(137年),裴岑率本郡3000兵马出击北匈奴,斩杀呼衍王,取得40年来汉朝在这个地区的一次重大军事胜利,赢得了该地区13年的安定局面。
“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又称“镇海碑”“雍正碑”“裴岑碑”“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东汉裴岑纪功碑”“东汉永和二年碑”等,碑立于东汉永和二年(公元137年)。此碑记载了敦煌太守裴岑击败匈奴呼衍王侵扰、克敌全师的一次胜利战役。此事史书皆未载,故此碑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该碑的发现印证了传世典籍中关于敦煌太守在东部天山总领抗衡匈奴指挥权的事实存在,填补了诸多不为史籍记载的历史细节。碑旧在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尔库城西50里,碑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已碎为数块。碑高1.39米,宽0.61米,无额,隶书6行,行10字。
此碑书体为古隶,隶法简古雄劲,兼有篆意,雄健生辣,字形较它碑为长,宽博大度,章法茂密。圆劲古厚,气势磅礴。为著名的汉碑之一。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古茂雄深,得秦相笔意。” 郭尚先《芳坚馆题跋》云:“汉人分书多短,惟此碑结体独长。次则《析里碑》、《郙阁颂》耳。此碑尤圆劲瘦削,不易及也。” 清方朔谓其书“雄劲生辣,真有率三千人禽王俘众气象。乃以篆为隶,由篆变隶之渐也。”从书法史的角度来看,《裴岑碑》是现在发现唯一可以完全识读、字迹清晰的西域汉碑。其文字书写表现出由篆而隶转化的书法趣味,与中原内地发现的汉代碑刻共同印证了文字、书法源流的历史演变。而《裴岑碑》在清代初期被发现之后,正遇上清代书法史上碑学的盛行和考据学中对石刻史料运用的蔚成风气,一时书家与朴学之士,趋之若鹜,题跋、吟咏、临写不绝。从纪晓岚、毕沅、钱大昕、牛运震、翁方纲、黄易、王昶、赵绍祖、申兆定、洪颐宣、张澍、洪亮吉、梁章钜、徐松、龚自珍、许瀚、张廷济、何绍基到康有为、梁启超、王树楠、罗振玉、王国维,几乎都关注过《裴岑碑》。
不得不说的话:
《裴岑纪功碑》的拓本主要有3种:
①雍正时初拓本。首行“惟”字左旁中竖笔未泐损变粗;“煌”字“火”旁右下一点未被石花连至右下。第五行“害”字右竖笔未泐损。
②嘉庆、道光年间拓本。首行“惟”字中竖笔已泐成一长粗笔与下面“汉”字相连,但两边小竖笔却未损,尚清晰可见;煌”字左旁下部未泐损。
③清末民初拓本。首行“惟”字左旁已损泐,使得三竖笔泐损相连;“煌”字左旁“火字下部泐有一长痕向右下延伸。
作品表现:
清代史学家汪中:《裴岑碑》,得见于江宁。汉碑之存于世者,此为天下第一。(《容甫先生年谱》)
清代书法家郭尚先:①此碑朴古遒爽,其法大似摹印篆,与《鄐君》《杨孟文》《李翕》诸摩崖为类。(《芳坚馆题跋·卷一·汉裴岑纪功碑》)②汉人分书多短,惟此结体独长。次则《析里碑》耳。此石尤圆劲瘦削,不易及也。(《芳坚馆题跋·卷一·汉裴岑纪功碑》)
清代书法家方朔:字在篆隶之间,雄劲生辣,真有率三千人擒王俘众气象。(《枕经堂金石跋·卷二·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跋》)
近代书法艺术家杨守敬:余所见描本,字体肥而小,亦非从真本出。与伪姜行本纪功碑当是一手所作。真本细瘦,决不能描。(《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卷一·汉·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
近代书法家康有为:①至《褒斜》《郙阁》《裴岑》《尊楗阁》《仙友》等碑,变圆为方,削繁成简,遂成汉分,而秦分笔未亡。(《广艺舟双楫·卷二·体变第四》)②降至东汉之初,若《建平郫县石刻》《永光三处阁道石刻》《开通褒斜道石刻》《裴岑纪功碑》《石门残刻》《郙阁颂》《戚伯著碑》《杨淮表纪》,皆以篆笔作隶者。(《广艺舟双楫·卷二·分变第五》)③若《赵王上寿》《泮池刻石》,降为《褒斜》《郙阁》《裴岑》《会仙友题字》,皆朴茂雄深,得秦相笔意。(《广艺舟双楫·卷二·本汉第七》) ③余谓隶中有篆、楷、行三体,如《褒斜》《裴岑》《郙阁》,隶中之篆也;《杨震》《孔彪》《张迁》,隶中之楷也;《冯府君》《沈府君》《杨孟文》《李孟初》,隶中之草也。(《广艺舟双楫·卷二·本汉第七》) ④《三公山》为西汉分书之宗,《裴岑》《郙阁》《天发神谶》辅之。(《广艺舟双楫·卷四·十六宗第十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