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儿修身谚语300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少儿修身谚语300句

若图片与书名不一致,以书名和定价为准!

18.2 6.5折 28 全新

库存10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解思忠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22300

出版时间2014-1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28页

字数50000千字

定价28元

货号6728415

上书时间2024-07-06

中图网旗舰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少儿修身谚语300句
定价:28元
作者:解思忠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11722300
字数:50000
页码:128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谚语俗称“老人言”,是流行于民间的“口头格言”,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大都通俗易懂,琅琅上口,非常适宜用作儿童启蒙。本书以谚语修身教育为重点,通过300句谚语,让孩子从中习得传统文化的精华,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内容提要
本书编著者在从事国民素质与国学研究数十年、著述10余部,且年近古稀之时,特地面向10-15岁左右的少年儿童,遴选了300句经典谚语,内容涵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修身方面的精华;并将其分为30类,在每一类的后面都附有谚语解析,供老师与家长在讲解时参考,也可供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少年儿童自行阅读。书后另附《弟子规》及解释,和正文谚语对照阅读,能起到相得益彰之效果。
目录
前言:我为什么会把目光投向谚语1.人格2.敬畏3.知耻4.良心5.诚信6.守法7.自由8.爱国9.公德10.惜福11.谦虚12.宽容13.忍让14.吃亏15.感恩16.孝敬17.平等18.团结19.博爱20.为善21.立志22.自强23.学习24.勤奋25.有恒26.严谨27.创新28.礼仪29.健康30.安全附录:《弟子规》及解释
作者介绍

序言
前言:我为什么会把目光投向谚语      还是先从一个故事说起吧——     19世纪有位去美国打工的中国人,名字叫丁龙,给一位将军当仆人。这位将军性格暴躁,不仅经常打骂仆人,还动不动就把他们赶走,丁龙自然也避免不了这个命运。丁龙被辞退后,有一天看见这位将军家中失火,就主动奋不顾身地跑去帮助灭火。事后,这位将军好奇地问他为何不计前嫌,前来相助。丁龙回答说:“我们的孔圣人教人要仁义,不记宿怨;看你有难,我就来了。 ”将军说:“看不出你还是位读书人。”丁龙说:“不瞒将军,我一个字也不识,这些道理都是我父亲讲的。”将军说:“这么说你父亲应该是位读书人了。”丁龙说:“我父亲也不识字,是我祖父讲给他听的;而且我祖父也不识字,是我曾祖父讲给他听的.再往上,我也说不清楚了,反正能说得出的都是不识字的庄稼汉。”将军这才明白,原来像丁龙这样的文盲之所以能身体力行孔圣人的教化,靠的是一代一代口授心传。于是,又把他请回来帮忙,并以朋友相处。     后来,丁龙身患重病,自知不起,便对将军交代说:“我在这里举目无亲,你雇用了我,就是我的衣食父母;我死后的积蓄全都归还给你,这些钱本来也是你的。”将军大为感动,丁龙死后,便把他留下的一万多元积蓄,连同自己的二十多万元,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设立了一个“丁龙讲座”,专门研习中国传统文化,一则纪念丁龙,二则发扬光大中国传统文化。这个讲座一直延续至今,胡适、钱穆和余英时等著名留美学人在他们的著述中均有提及。

     从这个故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绵延数千年而经久不衰,并不断发扬光大,固然离不开历朝历代士子学人的整理与传播,但也离不开像丁龙这样的“芸芸众生”一代一代地口授心传;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更为重要。中国传统文化在这种口授心传的过程中,有一种形式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谚语。谚语俗称“老人言”,是流行于民间的“口头格言”,许多都是历经千年而不衰的真理,大多数为人民大众所创作,其中也不乏历代先哲之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外文化的交流,又不断补充进新的内容,包括外国谚语。谚语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大都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朗朗上口,非常适宜于口头传播,在师生、长幼之间的口授心传中经常被“引经据典”地引用。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做出这样的推断——当年丁龙的父亲在对他进行教诲时,肯定也使用了谚语。       我国流传至今的谚语数以万计,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其中有关修身的谚语占了很大比重。这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生哲学,而修身则堪称是“核心的核心”;历代圣贤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以修身为本。

     少儿阶段(一般是指 10—15岁左右)是奠定人生基础的重要启蒙阶段;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可以“先入为主”,一些刚萌生的错误观念和不良习惯也容易得到纠正,正如谚语所说——“树小易弯,人小易变”。古代的“小学”(一般是指 15岁以前的教育)主要就是修身,时下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其实主要就是修身教育。由于课堂教学事实上存在着的局限性,对于识字不多、阅读能力不强的少儿来说,更需要凭借师生、长幼之间在教学和生活中口授心传,而有关修身的谚语无疑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事实上,有许多老师和家长已经在利用谚语这一形式对少儿进行修身教育。

     我一岁多时父亲就去世了,儿时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母亲。母亲是位没有上过学的农村小脚妇女,虽然自己后来靠自学能识字看书,但她对我的教育完全是口授心传。时过半个多世纪,我所能记得起的她的教诲几乎都是谚语,诸如“不下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以及“人活脸,树活皮,没皮没脸难活人”等等。

    上学之后,老师的教诲至今能记得起的也大都是谚语。1960年上初中时学校分配来一位从北京大学毕业的俄语老师,名叫胡作群,他在课堂上就经常把“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之类的谚语用粉笔写在黑板上,谆谆教导我们要发奋学习。(附记:这位老师当时身处逆境仍刻苦自学,有时边走路边低头背诵外语,在学生中传为美谈;后编著出版了《当代英汉分类详解词典》等专著,调入北京某大学任教,离休前任教授兼系主任,虽年届八旬,仍坚持自学外语。我曾手书“行为人师 惠吾一生”八字,庆贺他 80寿辰。)      为了方便老师和家长利用谚语这一形式对少儿进行修身教育,我从数以万计的修身谚语中遴选出 300句,力求从整体上能涵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修身方面的精华;并将其分为30类,在每一类的后面分别附录了一篇由本人撰写的短文,供老师和家长在讲解时参考,也可供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少儿自行阅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书未对一些有出处的谚语做出说明。这是因为其中有些谚语在流传过程中已被“加工”过,即便是原文,标明出处似乎意义也不大——对于少儿来说,先记住并弄明白意思再说;以后随着年龄、学识的增长,自然会知道其出处。

     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谚语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难免会有糟粕,所选谚语有的是精华与糟粕同为一体;而且,所选谚语的内容也难以完全覆盖相应方面对修身的要求,有的谚语文字与内容对少儿来说还较为艰深,所以,在讲解时可参考每一类后面附录的“讲解参考” ,对相应方面的内容进行纠正或补充。由于少儿阶段要经历长达数年的时间,建议在讲解时有选择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

      我很早就有一个期盼,那就是能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开设一门修身课,同时组织专家编写一套相应的修身教科书,然而,这个愿望至今未能实现。国务院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期间,时任国务委员的刘延东曾于 2009年 2月 24日邀请 8位专家到国务院座谈,听取对《纲要》起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当时,我作为纲要起草组素质教育小组的成员也应邀参加,在发言中提了三点建议,其中第二点就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修身课”。

     其实种种迹象表明,社会上也有这个愿望和需要。时下,许多中小学开设了《弟子规》等古代少儿修身读物的选修课,许多家长也利用这类读物对孩子进行修身教育;但也有人,其中包括人文学者,对此持有异议。这种现象至少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我们现在急需一套面向少儿的修身读本。

     大约 10年前,某大学出版社曾约我改编《弟子规》,经过反复斟酌尝试之后,最终还是谢绝了。《弟子规》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并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尽管原作某些内容由于时代变迁原因有过时之处,但仍不失为一部迄今为止最好的儿      童修身读物。该书作者李毓秀(1647—1729)是清初一位著名学者、教育家,与我是相距 30多公里的山西运城同乡;我作为一名“晚生后学”,出于对这位先贤、同乡的敬意,也不情愿在这部传世之作上圈圈点点。

      近年来,有的出版社重印了几种民国年间出版的教科书,其中包括修身教科书。我这才得以知晓,原来 1912年中华民国刚一成立,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就主编出版过一套《新式修身教科书》。该书“编辑大意”里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指出:“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义,以养成共和国民之人格。”从目录上看,既有传统道德的内容,也有“自由之真义”、“平等之真义”、“良国民”、“纳租税”、“服兵役”、“受教育”、“慎选举”和“公德”等之类现代公民应懂得的知识和具备的素质。

      面对这样一套教科书,我不禁感慨万端——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时至今日,我们有了这样那样当年连想都不敢想,或想都想不到的东西,然而,却还没有一套可以与之相媲美的少儿修身教科书!我本人虽然业余长期从事国民素质与国学研究,也曾出版过 10余部国民素质与国学专著,其中包括 2000年出版的讲解现代人素质的启蒙读物《国民素质读本》,但对少儿来说,内容还较为艰深,也属于“少儿不宜”。

      本来早在 2006年《人生篆书——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精髓》一书出版后,我就不打算再写什么东西了,但面对这样一种局面,总觉得还应该为孩子们再写点什么,也算是弥补自己的一点缺憾。问题是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使其既得以问世,又可以对少儿修身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于是,经过一番“寻寻觅觅”之后,便有了这本小册子的酝酿与编写。

      我清楚地知道,对于少儿来说,最好的还是如上所述——能在学校开设一门修身课,同时能有一套与一个世纪前民国政府那套《新式修身教科书》相媲美的教科书,但我实在无法预知,在我有生之年能否看到。我也清楚地知道,作为少儿修身读本,谚语这种形式当然不是最理想的,但这也算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吧!

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从事国民素质与国学研究 25年、著述 10部、搁笔 8年之后,偏偏会把目光投向有点“不登大雅之堂”的谚语的原因,希望能引起广大老师与家长的理解与重视,并得到大家的批评与完善。如果这本小册子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催生一套面向少儿的修身教科书早日问世,那将是我一个美好梦想的实现!

 
解思忠
  2014年9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