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2010-中国社会转型期教师教育形态与机制调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1990-2010-中国社会转型期教师教育形态与机制调整

若图片与书名不一致,以书名和定价为准!

19 5.0折 38 全新

库存4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谢冬平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76849

出版时间2016-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45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38元

货号7233400

上书时间2024-06-28

中图网旗舰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1990-2010-中国社会转型期教师教育形态与机制调整
定价:38元
作者:谢冬平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16176849
字数:109000
页码:14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中国社会转型期教师教育形态与机制调整(1990-2010)》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提要
本书着重论述了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在高校“合并、共建、合作”的浪潮和背景下,我国师范教育与承担师范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的“转型”与“变迁”,而这种体系和机构的革新,势必对教师培养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造成深刻影响,因此本书在讨论教师培养形态与机制转型之余,也对教师的培养模式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浅显的看法,更深入的理论构建以及实践论证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目录
绪论 章教师培养形态转型: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 节我国传统师范教育的体制特征 一封闭性办学体制 二强调“师范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模式陈旧、结构单一的学科设置与课程体系 四不完善的教师教育认证制度 第二节教师教育体系的应然特征 一教育过程一体化与终身化 二培养模式开放化与大学化 三培养过程与培养目标专业化 四学科知识广博化 五质量评价全员化与制度化 六重反思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节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学历教育发展为终身教育 二办学模式的转变:师范体系发展为综合体系 三培养体系的转变:开放性取代封闭性 四评价方式的转变:发展性评价取代奖惩性评价 第四节开放化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构建仍需时日 一教师教育的边缘化趋势 二教师教育的质量持续滑坡 三教师教育地位应然与实然的落差 四正在成形的教师教育无法支撑基础教育的大厦 第二章痛苦的抉择——师范院校的变革 节高师院校转型概述 一根本原因: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力资源市场调节 二主要原因: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高层次化 三直接原因: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建设 第二节转型期高师院校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优势(师范性)不优,劣势(学术性)仍劣 二高师院校经费投入有限 三师资队伍结构失衡 四专业设置“附属化” 五教师培养与基础教育严重脱节 第三章教师培养机制转型:从“师范性”到“综合性” 节高师院校转型的三个层面 一外缘机制转型层面(机构转型) 二中缘机制转型(学科与专业转型) 三内缘机制转型(课程的转型) 第二节高师院校的生命在质量 一调整学科结构,融合“学术性”与“师范性” 二注重课程体系的建设 三立足基础教育,落实教师教育一体化 四推进制度创新,完善教师认证制度 五优化专业教师队伍 第四章培养目标转型:从“对象范本化”到“教师专业化” 节专业化: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二教师专业化的缘起与发展 三教师专业化的意义与作用 第二节问题与差距: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一专业意识缺乏 二专业发展基点偏差 三专业发展基础薄弱 第三节教师专业化:转型期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选择 一体化规划教师教育,推进继续教育的专业化 二改革教师教育管理体制 三提高高师院校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 四重视教育硕士学位建设 五健全教师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第五章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构建 节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之一——专业知识的建构 一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和基本依据 二转型后的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构想 第二节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之二——专业道德的养成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缺失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构成 第三节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之三——专业能力的提升 一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教师能力结构体系的重构 二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教师能力的培养途径 第四节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之四——教师行为的养成 一教师行为概述及本质 二教师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确立对话式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序言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