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时代高等职业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微时代高等职业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研究

若图片与书名不一致,以书名和定价为准!

30.6 4.5折 68 全新

库存3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洁

出版社中国商务出版社

ISBN9787510341632

出版时间2022-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00页

字数99999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8943998

上书时间2024-06-28

中图网旗舰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微时代高等职业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研究
定价:68元
作者:张洁
出版社:中国商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3-01
ISBN:9787510341632
字数:201000
页码:200
版次: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是包含德育目标、主体、内容、途径、方法、评价诸要素在内的系统化模型,是可以用图形立体阐释的双向循环结构,建构于深厚的理论基础、政策基础与实践基础之上。这些基础既涉及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积淀,也包含“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高职教育的特殊原则。
目录
导论章  微时代及其影响  1.1  微时代概说    1.1.1  微时代的定义    1.1.2  微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1.1.3  微时代与相近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2  微时代的精神实质与重要性质    1.2.1  微时代的精神实质:平等、民主、自由    1.2.2  微时代的重要性质:微创新  1.3  微时代对德育环境的影响    1.3.1  微时代对社会的影响    1.3.2  微时代对政治的影响    1.3.3  微时代对经济的影响    1.3.4  微时代对道德的影响第2章  微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的主体性选择  2.1  德育与德育模式    2.1.1  德育的界定    2.1.2  德育模式的界定    2.1.3  德育模式的类型  2.2  主体性德育模式的界定    2.2.1  主体性的含义    2.2.2  主体性德育的理论争鸣    2.2.3  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内涵  2.3  微时代高职院校选择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原因    2.3.1  回应微时代的主体性本质    2.3.2  改变高职德育的现状    2.3.3  应对高职学生的主体性欠缺第3章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建构基础与德育目标  3.1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建构基础    3.1.1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3.1.2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政策基础    3.1.3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实践基础  3.2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德育目标    3.2.1  微时代高职院校教育目标的演变    3.2.2  微时代高职院校德育目标的内涵第4章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德育主体  4.1  微时代高职德育受教育主体的主体性面临挑战    4.1.1  主体的能动性为信息茧房与多元思潮所捆绑    4.1.2  主体的自主性陷入微平台依赖与“沉默的螺旋”    4.1.3  主体的自由性为“自由即任性”的认知所误导    4.1.4  主体的创造性为“泛娱乐化”所消解  4.2  微时代高职德育教育主体的主体性需要激发    4.2.1  教育主体创造性的激发    4.2.2  教育主体话语体系的转变  4.3  微时代高职德育主体的主体间性    4.3.1  主体间性实现的前提: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4.3.2  主体间性实现的可能:教育反哺    4.3.3  主体间性的本质体现:平等中的首席第5章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德育内容  5.1  以信仰教育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    5.1.1  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5.1.2  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5.2  以培养积极心理为核心的情感教育    5.2.1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5.2.2  情感教育的内容  5.3  以培养法治思维为核心的“自由观”教育    5.3.1  自由观教育的重要性    5.3.2  自由观教育的内容  5.4  以培养创造力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    5.4.1  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5.4.2  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第6章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德育途径  6.1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显性途径    6.1.1  显性德育途径的必要性    6.1.2  显性德育途径的消极性    6.1.3  显性德育途径的微平台化  6.2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隐陛途径    6.2.1  隐性德育途径的重要性    6.2.2  隐性德育途径的文化教育    6.2.3  隐性德育途径的仪式教育第7章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德育方法与德育评价  7.1  微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教育主体的教育方法    7.1.1  激励教育法    7.1.2  榜样示范法    7.1.3  实践教育法    7.1.4  说理教育法  7.2  微时代高职院校德育受教育主体的自我教育方法    7.2.1  自我教育的前提:道德能力的具备    7.2.2  自我教育的逻辑起点:自我认知    7.2.3  自我教育的核心:自我学习    7.2.4  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朋辈德育  7.3  微时代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德育评价    7.3.1  评价的主体: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    7.3.2  评价的标准:道德水平的提升    7.3.3  评价的方式:创设道德情境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张洁(1981—),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校办公室主任、巡察办公室主任,副教授。201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曾获“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在《中国高等教育》《北京教育》发表论文多篇。
序言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