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后现代性研究 馆藏无笔迹
¥
8
3.1折
¥
26
九品
仅1件
作者宋彦 著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3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9-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宋彦 著
-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3
-
版次
1
-
ISBN
9787209052085
-
定价
2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86页
-
字数
19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是20世纪西方思想、理论、学术界激烈争论的最重要的理论命题之一,是一门至今仍旧在世界范围内广泛论辩、争论不休的“显学”。西学东渐,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大政方针的调整和改革开放,现代性、后现代性理论陆续译介到我国,并渐次引发争论的热潮。之所以选择“现代性”、“后现代性”理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是因为该理论具有的强劲的反思、阐释力量,能给当代学术研究一个制高点,从而以宏阔的视野俯瞰各个学科(当然也包括电影艺术),透析真伪,思辨优劣。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它就像高超的CT透析机和立体扫描仪,超强的穿透力和立体扫描功能,不仅能涉及多个学科、多个学术领域,而且还可以揭示出其中的多元性和多维度,为中国文化学术研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这也是迄今为止关于“现代性”、“后现代性”的讨论依然热潮不退的原因之一。
- 【目录】
-
序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现代性、后现代性:概念与研究
一、现代性、后现代性概念探析
1.现代性概念
2.后现代性概念
二、“家族相似”概念辨析
1.现代、现代主义、现代化、现代性
2.后现代、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化、后现代性
3.现代性、后现代性
三、“现代性”、“后现代性”与新时期电影文化研究
1.研究现状
2.创新之处
第一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现代性、后现代性转型
一、新时期电影的现代性转型
1.现代性转型的历程勾勒
2.电影现代性的精神内涵
二、新时期电影的后现代性转型
1.后现代性转型的历程扫描
2.后现代性转型的文化表征
第二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现代性特征
一、新时期电影现代性的文化特征(上)
1.传统与现代
2.文明与愚昧
3.改革与守旧
4.反思与寻根
二、新时期电影现代性的文化特征(下)
1.主体意识的觉醒
2.历史人质的赎救
3.“父”与“子”的博弈
4.女性主体的找寻
三、审美现代性的反思:迷失与异化
1.都市中的迷失
2.金钱的挤压
3.传媒的异变
四、现代性电影镜像的美学风格
1.纪实美学的求真
2.写意美学的诗情
3.影像美学的崛起
第三章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后现代性特征
一、后现代性电影的文化策略
1.调侃
2.反讽
3.游戏
二、后现代性电影的精神内涵(上):解构权威
1.崇尚感性文化
2.解构中心权威
3.反叛宏大叙事
三、后现代性电影的精神内涵(中):消解主体
1.主体的退隐
2.英雄的消失
3.欲望的膨胀
四、后现代性电影的精神内涵(下):多元叙事
1.成长叙事
2.同性恋叙事
3.底层叙事
4.女性叙事
五、后现代性电影镜像风格
1.元叙事的解构
2.碎片化与拼贴
3.互文性与戏仿
第四章新时期中国电影文化的错综性
一、现代性、后现代性的错综关系
1.两者关系的不同论点解析
2.现代性的双重属性
3.后现代性是一种现代性
二、新时期中国文化的复合态
1.后现代主义来到中国
2.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文化土壤
3.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共时状态
三、现代性、后现代性交错的文本呈现
1.现代性、后现代性两大纠结点的辨析
2.文本呈现的错综性:以“第五代”电影导演为例
结语:坚守与超越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转型期中国电影文化大事编年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