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孟子》学史大纲 馆藏 正版 无笔迹
  • 清代《孟子》学史大纲 馆藏 正版 无笔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代《孟子》学史大纲 馆藏 正版 无笔迹

984 九品

仅1件

湖北十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畅然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8

春风书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畅然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2
  • 版次 1
  • ISBN 9787301120781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12页
  • 字数 420千字
【内容简介】

  《清代《孟子》学史大纲》较为全面地调查了清代围绕《孟子》的专著,统计了其年代分布和内容分布,探讨了所采用的各类著作体式,分别介绍、评价了清代六个时期内《孟子》学著作的概况和重要著作。本书以辩证法在人文学科的最新进展为理论准备,总结清代《孟子》学著作在思想上和学术上的积累、创新以及因袭、重复,分析其与同时期以及前代特别是宋元明种种思想观念、学术形态的联系,评价了清代考据学的治学方法。本书还对经学诠释的基础理论作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简介】

 李畅然,祖籍山东济宁,1974年生于济南。1993至200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目前供职于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中国经学史、古文献学史及相关理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清代《孟子》学的意义

第二节 前人的研究模式和研究现状

一、传统的哲学史、思想史和学术史的缺憾

二、有关《孟子》和四书的专书学史的研究

第三节 本书的定位、基本思路和材料断限

一、本书的定位

二、本书的基本思路和内容安排

三、存异求同的宏观视角

——“清代《孟子》学史大纲”命名之由来

四、本书的材料断限和资料来源

第四节 判断诠释的合法性及孰优孰劣的原则及实例举隅

第二章 清代有关《孟子》学的官方背景

第一节 四书学在清代科举教育中的兴衰和演变

一、四书学在清代科举中的地位

二、八股文的性质、意义、流变和在清代的兴废

三、从晚清新式学校的兴起到清末科举的废止

四、附:咸同间太平天国对待儒家经典的政策

第二节 以朱子学为内容的儒学作为清朝官方哲学的确立及其实际的地位与作用

一、康熙帝理学基础的奠定与反对门户之争,提倡躬行实践的“真理学”

二、康熙帝从兼容并包到盛推重视经学传统的朱子学

三、雍正间儒?的地位及孟子弟子的从祀

四、从雍正帝的《朋党论》到乾隆帝的本朝“无名臣亦无奸臣”论——乾隆间程朱理学“师道”地位的丧失

第三节 清朝政府的文化出版事业及《孟子》主要的官方版本

一、清代《孟子》、四书主要的官方版本

二、清朝政府重要的修书活动

第四节 清朝政府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一、顺治康熙间的文字狱

——坊刻制艺序案和朱方旦私刻秘书案

二、雍正前期的文字狱

——查嗣庭科场试题案和谢济世注《大学》案

三、雍正中期由?静投书谋反案引发的吕留良案

——雍正帝的“夫子好辩”

四、乾隆年间的文字狱和禁书毁书改书的活动

——盛世的严猛

五、清代文字狱对乾嘉考据学兴起的影响评估

六、嘉道以降对思想文化控制的松弛和光绪年间对《四书改错》的禁令

第三章 清代《孟子》学著作总说

第一节 清代《孟子》学著作的种数和内容分布

第二节 清代《孟子》学著作的年代分布和分期

一、清代偏义理的《孟子》学著作的年代分布

二、清代普通的偏考据的《孟子》学著?的年代分布

……

第四章 清代《孟子》学著作分期详述

第五章 有关清代《孟子》学的四个问题

结论:清代《孟子》学发展的最简陈述

附录

参考文献(一)普通资料

参考文献(二)书目资料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