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经视阈中的东西方文学 馆藏 正版 无笔迹
  • 圣经视阈中的东西方文学 馆藏 正版 无笔迹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圣经视阈中的东西方文学 馆藏 正版 无笔迹

984 九品

仅1件

湖北十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工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7-04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6

春风书斋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梁工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 2007-04
  • ISBN 9787101054941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圣经视阈中的东西方文学》是一部研究《圣经》与东西方文学关系的学术著作。本书运用比较文学理论和现代文化、文学理论,采用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方法考察所述对象,突出执笔者的学术创见,强调理论深度,行文力图准确、凝练、规范、流畅,尽可能压缩非实质性内容(如对作品情节、作家生平、社会背景的介绍,以及繁复的例证、冗长的分析等)。
【目录】
序言(周发祥)
第一章 圣经与东西方文学
第一节 圣经在东西方的传播
一、圣经传播与基督教海外传教运动
二、从《七十子希腊文译本》到当代西方语言译本
三、圣经在亚非地区的流传
四、圣经公会对传播圣经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 圣经对东西方文学的影响
一、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二、圣经对东方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圣经的文化品质
一、作为神学一伦理学典籍的圣经
二、作为史学典籍的圣经
三、作为文学典籍的圣经
第四节 圣经研究的当代意义
一、圣经文化撷英
二、圣经阅读与终极关注
三、国内圣经文学及其与东西方文学关系研究
结语
第二章 《论语》与《摩西五经》比较研究
第一节 本章关注的核心问题及立场
一、儒学和犹太教、基督教同为宗教:对二者进行比较的平台
二、两种宗教经典的内在心理机制
三、文学的视角
四、阐释的必要、危机及界限
第二节 “天”与“上帝”涵义辨析
一、“天”和“上帝”的涵义
二、性相近、习相远之特点
第三节 “仁”之根与“戒律”之本.
一、“仁”与“律法”的涵义及特征
二、“天”—“仁”与“上帝”—“律法”
第四节 “君子”与“义人”
一、“君子”概念
二、“义人”概念
三、“君子”与“义人”的关系
第五节 生活方式的同与异
一、“本乎情”与“本乎理”
二、诗意的与圣洁的
三、人性的修补:内省和忏悔
结语
第三章 旧约次经、伪经叙事文学研究
第一节 叙事艺术的退化
一、神迹——叙事的动力
二、人物——深度的丧失
三、诗体——表意的焦虑
四、修辞——身体的遮蔽
第二节 小说文化的兴起
一、未完结的现时
二、重复与虚构
三、细节与描写
四、内宇宙的开掘
第三节 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
一、身份的焦虑——自我与他者
二、新时代的裂缝
三、作为重构的建构
结语
第四章 莫尔的《乌托邦》与基督教思想
第一节 文本探源:《乌托邦》与圣经原型
一、《乌托邦》中的圣经意象
二、《乌托邦》中的圣经原型人物
三、《乌托邦》与圣经话语
第二节 思想探源:基督教传统观念中的《乌托邦》
一、《乌托邦》中的先知精神与思想
二、《乌托邦》中的天国思想
三、《乌托邦》与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
第三节 时代精神探源:莫尔与基督教人文主义
一、人文主义与基督教人文主义
二、基督教人文主义在英国的产生
三、莫尔的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
第四节 莫尔的宗教观
一、莫尔的人观和上帝观
二、莫尔对理性与信仰关系的理解
三、莫尔的自由意志论
结语
第五章 《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历史类型学研究
第一节 社会历史条件
第二节 游历并朝圣的叙事模式
第三节 赎罪的心路历程
第四节 批判精神
第五节 天国思想
结语
第六章 拜伦与基督教文化
第一节 拜伦对基督教文化的继承
一、对圣经内容的借鉴
二、对基督教历史事件、仪式和教会的描述
三、对一些教义的内在认同
第二节 拜伦对基督教文化的反叛
一、对圣经内容的反叛性运用
二、对教会、教士和基督徒的讽刺批判
三、对基督教教义的反驳
第三节 拜伦的基督教观
一、上帝观
二、恶魔观
三、伊甸园观念
四、拜伦的基督教信仰
第四节 寻根探源
一、社会思潮的影响
二、母亲的影响
三、女仆的影响
四、学校和教堂教育的影响
五、自身生理缺陷的影响
结语
第七章 梁发的《劝世良言》与圣经
第一节 文本探源:《劝世良言》之于圣经
一、内容和文体形式
二、与圣经之联系
三、与圣经之区别
第二节 观念阐释:《劝世良言》与圣经的内在联系
一、上帝观
二、罪性论
三、救赎论
四、末世论
第三节 理论勘探:阐释学视野下的梁发释经
一、梁发作为阐释者
二、阐释过程一视域的融合
三、阐释的实质——问题与对话
四、阐释的双重意义
结语
第八章 芥川龙之介的“切支丹物”研究
第一节 芥川“切支丹物”文本解析
一、芥川“切支丹物”总特征
二、文化初识——纯朴的异国情趣
三、宗教嘲讽——辩证的二元视角
四、教理认知——深刻的理性思索
五、精神抵制——痛苦的传统固守
六、基督重寻——孤独的心灵之旅
第二节 芥川“切支丹物”理论探索
一、启示——苦闷的象征
二、超验——诗性的美学
结语
第九章 早期创造社与基督教文化
第一节 作家经历追踪
第二节 文本关联检索
第三节 内在观念考辨
第四节 风格特征扫描
结语
引用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