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庆16年和刻本、唐 翰偓《香奁集》3卷一册全、线装古籍、为唐代京兆万年韩偓字致尧著、其人为晚唐诗人李商隐外甥、创“香奁体”诗风、此集是我国古代诗人别集中的第一部爱情诗专集、千余年来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
  • 嘉庆16年和刻本、唐 翰偓《香奁集》3卷一册全、线装古籍、为唐代京兆万年韩偓字致尧著、其人为晚唐诗人李商隐外甥、创“香奁体”诗风、此集是我国古代诗人别集中的第一部爱情诗专集、千余年来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
  • 嘉庆16年和刻本、唐 翰偓《香奁集》3卷一册全、线装古籍、为唐代京兆万年韩偓字致尧著、其人为晚唐诗人李商隐外甥、创“香奁体”诗风、此集是我国古代诗人别集中的第一部爱情诗专集、千余年来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
  • 嘉庆16年和刻本、唐 翰偓《香奁集》3卷一册全、线装古籍、为唐代京兆万年韩偓字致尧著、其人为晚唐诗人李商隐外甥、创“香奁体”诗风、此集是我国古代诗人别集中的第一部爱情诗专集、千余年来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
  • 嘉庆16年和刻本、唐 翰偓《香奁集》3卷一册全、线装古籍、为唐代京兆万年韩偓字致尧著、其人为晚唐诗人李商隐外甥、创“香奁体”诗风、此集是我国古代诗人别集中的第一部爱情诗专集、千余年来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
  • 嘉庆16年和刻本、唐 翰偓《香奁集》3卷一册全、线装古籍、为唐代京兆万年韩偓字致尧著、其人为晚唐诗人李商隐外甥、创“香奁体”诗风、此集是我国古代诗人别集中的第一部爱情诗专集、千余年来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
  • 嘉庆16年和刻本、唐 翰偓《香奁集》3卷一册全、线装古籍、为唐代京兆万年韩偓字致尧著、其人为晚唐诗人李商隐外甥、创“香奁体”诗风、此集是我国古代诗人别集中的第一部爱情诗专集、千余年来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
  • 嘉庆16年和刻本、唐 翰偓《香奁集》3卷一册全、线装古籍、为唐代京兆万年韩偓字致尧著、其人为晚唐诗人李商隐外甥、创“香奁体”诗风、此集是我国古代诗人别集中的第一部爱情诗专集、千余年来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
  • 嘉庆16年和刻本、唐 翰偓《香奁集》3卷一册全、线装古籍、为唐代京兆万年韩偓字致尧著、其人为晚唐诗人李商隐外甥、创“香奁体”诗风、此集是我国古代诗人别集中的第一部爱情诗专集、千余年来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
  • 嘉庆16年和刻本、唐 翰偓《香奁集》3卷一册全、线装古籍、为唐代京兆万年韩偓字致尧著、其人为晚唐诗人李商隐外甥、创“香奁体”诗风、此集是我国古代诗人别集中的第一部爱情诗专集、千余年来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嘉庆16年和刻本、唐 翰偓《香奁集》3卷一册全、线装古籍、为唐代京兆万年韩偓字致尧著、其人为晚唐诗人李商隐外甥、创“香奁体”诗风、此集是我国古代诗人别集中的第一部爱情诗专集、千余年来有着较大的社会影响

1480 九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韩偓

出版社须原屋

出版时间1811

装帧线装

尺寸26 × 17 cm

货号823 pfc

上书时间2021-08-26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自然旧,无虫蛀水迹。
商品描述
校点《香奁集》后记          刘半农
 韩致尧《香奁集》 ,余所见有三本。一《全唐诗》本,一吴挚甫《韩翰林集评注》本。两本所异,要有三端。 《全唐》本小传称“ 《翰林集》一卷, 《香奁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而书中乃析《翰林集》为三,合《香奁集》为一。 《评注》本则《翰林香奁》二集,均析为三。此一异也。 《评注》本《香奁集》有序; 《全唐》本无序,其《全唐文》中所录“ 《香奁集》自序” ,则仅有“遐思宫体”已下一节,前半尽付缺如,盖妄人重文轻事者之所删乙。此又一异也。 《评注》本有《初赴期集》 、 《半睡》 、 《南浦》 、 《深院》 《荔枝》诸章, 《全唐》本均未载。又《评注》本《咏柳》二首, 《全唐》本只一首。 《全唐》本《想得》一首在《春闷偶成十二韵》之后,而《评注》本则在《闺情》之后。至《评注》本所载曲子《浣溪沙》二首,《黄蜀葵》 《红芭蕉》二赋, 《全唐》本自在不录之列。此又一异也。舍此三异,两本正文旁校,什九相符。或其初原是一本,传写既频,好事者为之任意补割,遂乃歧而为二耳。集录诗文,不外二法:曰按体,曰编年。两本诗体错乱,初意必是编年之作。而《闺恨》一首,原注壬甲年作。后接《袅娜》一首,原注丁卯年作。后越《多情》 、 《偶见》 、 《个侬》三首,接《无题》四首,原序谓辛酉年作。按丁卯在辛酉后六年,壬申又在丁卯后五年。今前后倒置,则又显非编年,两本大病,其在兹乎。至其校订讹异,固自可取。然又仅言“一作” , 不记出处,亦疏漏不足为训。此外别有竹坞钮氏袖珍本,康熙癸巳吴郡朱绳初复刊,并按旧本编入拾遗四首,附录《思录旧诗》一首。此本按体编排,甚便读者。今兹所刻,即以为据。其有此本所未收,而见于《全唐》 、 《评注》两本者,则别为录出,附载卷后。惟《评注》本所录《黄蜀葵》 、 《红芭蕉》二赋,不当混入诗中,故从节省。 《全唐》 、 《评注》两本所载旁校,今亦一一移录,但仍以此本为主。譬如此本本文作甲字,别两本本文亦作甲字,下注一作乙字者,自应直录;其或此本本文作甲字,别两本本文作乙字,下注一本作甲字,则今刻本文仍作甲字,下注一本作乙字;庶几兼收两本之益,仍留此本之真。或原校失之疣赘,如“奁”下注“一作” , “崔国辅”下注“一作辅国”之类,虽为识者不取,要自无伤,故悉仍其旧。致尧诗工夫风格,别有余友沈二作序论之,余惟一己之所深好,故为点校重印。昔居欧洲,案头常有此集,偶心意苦闷,翻取《五更》 、 《南浦》诸章通之,每每可解。而生平拘谨,见女人不敢正视,至今犹然,甚矣人之诋此集者之无聊也!且男女之欲,无殊饮食。必欲抑之,转酿横决病苦诸厄。仲尼采郑卫之诗,渊明作《闲情》之赋,此其所以不可及。而今古妄人,必以绝欲灭情为圣,抑又何耶! (十五年七月十三日北京)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自然旧,无虫蛀水迹。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