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寓言注译(书体有轻微破损)
  • 唐宋寓言注译(书体有轻微破损)
  • 唐宋寓言注译(书体有轻微破损)
  • 唐宋寓言注译(书体有轻微破损)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宋寓言注译(书体有轻微破损)

5 4.5折 11 七品

仅1件

山东德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卓英 注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4-8

上书时间2021-11-20

辰星书屋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七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卓英 注
  •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7-10
  • 版次 1
  • ISBN 9787501314447
  • 定价 11.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9页
  • 字数 185千字
【内容简介】
在我国,“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一书。战国时哲学家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宋国蒙邑(今属河南)人。其所作《庄子·寓言》篇中有“寓言十九”等语。后
  人注曰:“寄之他人,则十言九见信。”疏曰:“寓,寄也。世人愚迷,妄为猜忌,闻道己说,则起嫌疑,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信九矣。”释文曰:“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卷九)。庄子所说寓言,即假借他人之言,论说自己之意,与当今所谓寓言涵义极不相同。 今人对寓言的解释,或说:“寓言是抒情和叙事文学的一种体裁。它必有所讽喻,或寄托一个教训,或阐发一个理念,在这个意义上说,类似哲理诗,是抒情;它又必是一种比喻,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性格形象,在这个意义上说,类似故事诗,是叙事”(公木 朱靖华《历代寓言选·前言》)。或说:“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的话寄托在臆造的故事中,在假托的故事中寓藏着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杨公骥《中国文学·战国时代的寓言文学》)。或说:“寓言是借助于带有劝谕或讽刺性质的简短故事来阐明一定道理的文学体裁”(《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等等。

  从不尽相同的种种表述中可知,今之寓言所指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多是结构简短,带有劝谕或讽刺的故事。以或人或物为主人公,凭借故事情节以此喻彼、以远喻近、以古喻今、以小喻
  大,使深奥的道理体现其中。的故事性、深刻的寄寓性是寓言的基本特点,特别是起着讽喻、劝戒、启迪作用的寄寓性更是它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

  我国古代寓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盛行。当时社会矛盾尖锐,阶级斗争激烈。为争霸天下,各国统治者亟需思路敏捷、远见卓识者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出现了百
  家争鸣、辩士横议的局面。为信于人主,游说者常以讽喻深刻、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来阐明自己的哲学观点或政治主张。如古今相传的《杞人忧天》、《愚公移山》、《揠苗助长》、《庖丁解牛》、《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优秀寓言故事,即分别源自《列子》、《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等诸子百家著作中。我国先秦寓言创作繁荣的黄金时代亦缘此而形成。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寓言与其他文学创作一样时盛时衰。除先秦外,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创作发展的高潮期尚有唐宋、明清。特别是唐宋时期的寓言创作以其寓意深刻、气魄宏大、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等优势,使寓言这种文体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引人注目的奇葩。

  唐朝(618—907),是在农民战争摧毁隋朝统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唐初统治者看到政治腐败、残酷暴虐是导致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农民起义是颠覆隋朝的伟大力量,从而懂得了“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卷四)的道理,深感“以古为鉴”的重要性。他们采取均田制、租庸调法等一系列措施来发展生产、安定人民生活、缓和阶级矛盾,以致出现了初唐、盛唐时的繁荣景象。然而入唐以后,六朝以来,特别是齐、梁那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隋书》卷六十六《李谔传》)的骈俪文体和浮艳文风仍在盛行,严重束缚着人们思想感情的抒发,阻碍着文学创作的发展。

  当时文坛中的萧颖士(708—759)、李华(715—766)、元结719—772)等人,提出为文应“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唐元次山文集》卷第二《二风诗论》),要有“救世劝俗”的作用。他们将这些理论体现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除散体文,还写了不少优秀寓言,如李华的《鹗执狐记》、元结的《丐论》、《恶圆》等。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安史之乱(755—763)后,唐朝由盛而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豪强兼并,致使国家出现了“制度弛紊,疆理墮坏,恣人相吞,无复畔限,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唐·陆势《陆宣公集》卷第二十二)的局面。如何改变现状,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是当时各界人士关注和议论的话题。畅抒思想,彻底扭转浮艳文风即成为不可阻挡之势。

  此时文坛中的韩愈(768—824)“奋不顾流俗,犯笑侮”,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推崇汉时司马相如、司马迁、刘向、扬雄等人的文章。自己为文亦能“卓然树立,成一家言”(《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本传)。他和柳宗元(773—819)等人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提出“文以载道”、“词必己出”、“文从字顺”等文学主张,以便于抒情立言、状物叙事、风格健康的奇句单行的散文体代替了“骈四俪六,锦心锈口”的骈体文。由此逐渐形成了中唐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 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唐代寓言创作高潮亦随之而起。韩愈根据秦朝名将蒙恬(?—前210)改制毛笔的传说,著有《毛颖传》。毛颖,即指用兔毫所制的笔。寓言开端写毛颖的诞生,再写其劳苦功高和对秦始皇的忠心:“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市井货钱注记,唯上所使。”最后却因“老而秃”、“不中书”,被秦始皇遗弃。寓言以人格化毛颖的遭遇揭露了统治者“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的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柳宗元读后即“甚奇其书,恐世人非之”,便作《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赞道:“凡古今是非六艺百家,大细穿穴用而不遗者,毛颖之功也。韩子穷古书,好斯文,嘉颖之能尽其意,故奋而为之传,以发其郁积,而学者得以励,其有益于世欤!”

  推崇他人之余,柳宗元亦成功地创作了寓意深刻、题材广泛的优秀寓言二十余篇,如《谪龙说》、《罴说》、《虫负蝂传》、《憎王孙文》、《哀溺文》、《种树郭囊驼传》、《梓人传》、《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鞭贾》、《东海若》等,从不同角度讽
  刺和鞭挞着社会的黑、吏治的腐败、人间的丑陋,使人们从中明辨是非,受到启迪。他的寓言诗《行路难》、《笼鹰词》、《跂乌词》、《放鹧鸪词》等,同样笔锋犀利,发人深省。这在当时文人中是首屈一指的。郑振铎先生曾在《寓言的复兴》一文中说:“韩愈、柳宗元诸作家,似亦颇有意于著作寓言。柳宗元尤为努力。他所作的永氏鼠、黔驴之类亦还有趣。在中古时代而见这种作品,有如在北地见几株翠柳绿竹临风摆摇,至可珍异。”这说明柳宗元在我国唐代寓言创作和发展中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刘禹锡(772—842),亦是古文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史称“贞元、大和之间,以文学耸动缙绅之伍者,宗元、禹锡而已。其巧丽渊博,属辞比事,诚一代之宏才”(《旧唐书》卷一百六十本传)。又说:“唐之文风大振于贞元、元和之时,韩(愈)柳(宗 元)倡其端,刘(禹锡)白(居易)继其轨”(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除优秀诗文,刘禹锡撰有《鉴药》、《儆舟》、《说骥》等,都是警世和教育作用很强的寓言佳作。另有多篇以散文作引子的诗体寓言,如《养鸷词》并引、《昏镜词》并引等。

  李翱(772—841),是中晚唐享有盛誉的文人。他“始从昌黎韩愈为文章,辞致浑厚,见推当时”(《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七本传)。有寓言《截冠雄鸡志》、《国马说》等传世。

  晚唐的罗隐(833—909)、皮日休(约834—883)、陆龟蒙(?—约881)等,也是古文运动的积极响应者。鲁迅先生曾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认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芒锋”(《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他们的小品文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寓言佳篇,如罗隐的《说天鸡》、《荆巫》、《槎客喻》;皮日休的《悲挚兽》;陆龟蒙的《招野龙对》、《蠹化》、《野庙碑》等。 他如来鹄的《猫虎说》、林简言的《纪鸮鸣》、杨夔的《较贪》、无能子的《鸩蛇之毒》等寓言,都各具特色。

   从以上不难看出,寓言作为完整独立的文体形成于唐代。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又日趋完美,并取得了与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争奇斗艳。而柳宗
  元又是众多寓言作者中的佼佼者。
【目录】
裴 炎

  好酒爱屐

道 世

  妒影

  赌饼

李 华

  鹗执狐记

元 结

  恶圆

王士元

  翟西被杀

韩 愈

  毛颖传

舒元舆

  养狸述

李 翱

  截冠雄鸡志

  国马与骏马

刘禹锡

  鉴药

  儆舟

柳宗元

  设渔者对智伯

  谪龙说

  罴说

  种树郭囊驼传

  梓人传

  李赤传

  虫负蝂传

  骂尸虫文

  憎王孙文

  辨伏神文

  哀溺文

  临江之麋

  黔之驴

  永某氏之鼠

  鞭贾

  东海若

韦 绚

  磬辄自鸣

罗 隐

  说天鸡

  荆巫

  槎客喻

皮日休

  悲挚兽

陆龟蒙

  野庙碑

  招野龙对

  蠹化

来 鹄

  猫虎说

林简言

  纪鸮鸣

杨 羹

  较贪

无能子

  鸩说

王仁裕

  械虎

宋 祁

  雁奴

欧阳修

  卖油翁

司马光

  饭车

  拾樵

王安石

  伤仲永

沈 括

  乘人之隙

  恃胜失备

  恐钟有声

王 令

  道旁老父言

苏 轼

  黠鼠

  日喻

  北入学没

  河之鱼

  海之鱼

  小儿不畏虎

  二措大言志

  三老人论年

  桃符艾人语

  小儿得效方

  一蟹不如一蟹

  齐王筑城

  城下窃盗未获

  公孙龙辩屈

  营丘诸难

  鸭搦兔

  獬豸

  诛有尾

  齐王择婿

  愚子

  鬼怕恶人

  食肉之智

  黠鬼赚牛头

  扛钟

  秦士好古

文 莹

  自来旧例

惠 洪

  草书大王

  鹤亦败道

范正敏

  应举忌落字

  对偶亲切

  刘氏自守

王 谠

  互争高下

  鞋匠与乐工

朱敦儒

  东方智士说

萧德藻

  吴五百

洪 迈

  董待制

  漳士食蛊蟆

王明清

  两本《圣教序》

吕祖谦

  楚人学舟

岳 珂

  富翁五贼

  鳖渡桥

林 昉

  墨鱼自蔽

  赴火虫

  钓鱼记

  义鹊

陈元靓

  疥疮五德

邓 牧

  越人遇狗

  楚佞鬼

姚 镕

  马嘉鱼

  淮北蜂与江南蟹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