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的吸收与创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知识的吸收与创造

如书名与图片不符以图片为准 正版图书 实物现货

11.17 4.7折 24 九品

仅1件

河北廊坊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祁红梅 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6-26

北京人文书店

十一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祁红梅 著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1782826
  • 定价 2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2页
  • 字数 194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知识已成为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核心来源。在自身知识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地吸纳和利用外部知识成为企业的迫切之需。然而在组织间的知识转移中存在种种的障碍,尤其是外部知识难以被接收方真正接收和运用,严重影响了知识的转移绩效。因此研究知识接收方如何动态地参与到知识的转移过程中,并对转移的知识进行评价和判断从而有效地进行利用,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关注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的定制化程度、来源可信赖度及组织情境对知识转移过程的直接影响及微观主体参与程度对知识转移过程的调节性影响,并通过知识接收意向中介效应的探讨,剖析了各类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过程影响的内在机理,弥补了知识转移研究领域关于知识特性影响及个体特性影响两方面的研究。本书在分析现有知识转移过程的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信息沟通理论和行为理论,建立了定制化知识转移中知识接收方的知识接收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
【作者简介】
祁红梅,1970年生。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营销管理。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指定的管理学重要期刊、csscI检索源管理学期刊发表文章十多篇,出版《市场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等著作。作为主研人参加国家自然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实践背景

 1.2  理论背景

   1.2.1  组织间知识转移机制研究

   1.2.2  组织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

   1.2.3  组织间知识转移渠道研究

 1.3  研究目标的提出

   1.3.1  有待研究的问题

   1.3.2  研究目标的提出

 1.4  研究范围界定

   1.4.1  定制化知识

   1.4.2  知识转移

   1.4.3  组织间的知识转移

   1.4.4  组织间个体层次的知识转移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方案设计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信息理论与知识转移过程

   2.1.2  行为理论与接收方行为

 2.2  知识转移文献综述

   2.2.1  知识转移中的知识

   2.2.2  知识转移中的信任

   2.2.3  知识转移中的个体

   2.2.4  知识转移中的组织情境

   2.2.5  知识转移绩效

 2.3  文献评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框架与假设的提出

 3.1  组织间个体层次知识转移分析框架

   3.1.1  知识跨组织转移的一般分析框架

   3.1.2  动态知识接收分析框架

 3.2  知识的定制化程度对知识接收意向及转移绩效的影响

   3.2.1  定制化

   3.2.2  知识的定制化程度对知识转移的重要性

   3.2.3  知识的定制化程度与知识转移绩效

   3.2.4  知识的定制化与知识接收意向

 3.3  来源可信赖性对知识接收意向及转移绩效的影响

   3.3.1  信任的独特性——初始信任

   3.3.2  初始信任的特性

   3.3.3  来源可信赖性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

   3.3.4  来源可信赖性对知识接收意向的影响

 3.4  组织情境对知识接收意向的影响

   3.4.1  影响知识转移的组织情境

   3.4.2  组织情境对知识接收意向的影响

 3.5  知识接收意向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

   3.5.1  接收意向的内涵

   3.5.2  接收意向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

 3.6  接收方参与程度的调节影响作用

   3.6.1  涉入程度的调节影响作用

   3.6.2  专业化程度的调节影响作用

 3.7  研究概念模型及假设汇总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第5章  量表质量检验与维度验证

第6章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7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