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石刻功能的多元透视与文学个案分析
  • 宋代石刻功能的多元透视与文学个案分析
  • 宋代石刻功能的多元透视与文学个案分析
  • 宋代石刻功能的多元透视与文学个案分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宋代石刻功能的多元透视与文学个案分析

70 5.5折 128 九品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曲弘梅 编;王星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6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14

博岳书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曲弘梅 编;王星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6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60616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宋代石刻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文化与文学传播媒介。该书上编从传播学角度入手,深入分析了宋代石刻的政治、文化、文学创作与文学传播功能。宋代石刻通过政治影响到宋代文学兴衰变迁的大趋向,石刻与宋代文化精神形成了有力的双向互动,石刻通过文化影响到宋代文学的本质与风貌,强化了宋代文学重道明理的本质性特征。石刻的庄严性、持久性契合了宋人文以载道、立言不朽的创作心理,刻石对创作是一种有力的召唤与促进,人们通过刻石树立起典范,引导文风,促进创作。石刻传播是一种双信道多层面的综合传播方式,它集中了口传、抄写、结集镂印等传播方式的部分优点,是单篇作品有力的传播方式。《宋代石刻功能的多元透视与文学个案分析》下编分别以苏轼石刻作品、浯溪石刻及《醉翁亭记》石刻为对象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宋代石刻与作家作品关系的细部剖析,探索从石刻与刻石活动入手,进行石刻与文学研究的有效方法。
【作者简介】
王星,男,1972年生,原名王新,武汉江夏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主持过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在《文学遗产》《文艺研究》《复旦学报》《文献》《甘肃社会科学》《湖北大学学报》《东南学术》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编《宋才子传笺证》等专著,出版《千家诗注析》。
【目录】
绪论

一 石刻起源、发展与功能演变

二 宋代石刻的新变与新质

三 石刻研究的历史与本书的新视角

上编 宋代石刻功能的多元透视

第一章 宋代石刻的政治功能——从帝王石刻考察

第一节 宋代帝王石刻的四大政治功能

一 宣传功能

二 行政功能

三 干政功能

四 沟通功能

第二节 德政与天命的宣传——宋太祖、宋真宗石刻研究

一 德政的宣传——宋太祖的石刻文字

二 封禅的“道具”——宋真宗的石刻文字

第三节 干政与右文的工具——宋徽宗与宋高宗的石刻

一 干政与行政的工具——徽宗石刻

二 右文——宋高宗石刻

第二章 宋代石刻的文化功能

第一节 宋代石刻与士人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 读书与仕宦,石刻总相关

二 读碑与刻石,风雅两兼之

第二节 石刻与宋人文化精神的双向互动

一 实证求真

二 守道修身

三 重学兴教

四 勤政爱民

第三节 石刻与宋代文化的建构、凝定与衍生功能

一 文化建构功能

二 文化凝定功能

三 文化衍生功能

第三章 宋代石刻的文学创作功能

第一节 载道与不朽——石刻与宋人创作心理的契合

一 文以载道令宋人选择石刻

二 立言不朽令宋人热衷刻石

第二节 典范——石刻的创作导向作用

一 石刻过滤凝定经典

二 刻石表彰引导文风

第三节 石刻对文学创作的其他影响

一 石刻需求与相关文体的繁荣

二 以石刻为联系的互动与竞技

第四章 宋代石刻的文学传播功能

第一节 影响石刻传播的因素

一 影响石刻传播的一般因素

二 影响传播的社会文化因素

第二节 石刻传播的一般方式与特点

一 碑拓双信道传播——石刻传播的基本方式

二 石刻的经营与流通

三 石刻传播的六大特点

第三节 石刻传播的作用——传播效果分析

一 内容选择,强化了重理明道的文学基调

二 词翰双美,提升了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三 反复刻石,强化了名篇的典范性与影响力

四 互动对话,提供了长效的交流环境

下编 宋代石刻与文学个案研究

第五章 苏轼石刻作品研究

第一节 苏轼石刻作品的数量统计与分析

一 苏轼题名、题字及文类石刻作品数量统计与分析

二 苏轼诗词类石刻的数量统计与分析

第二节 苏轼对石刻的态度及运用

一 苏轼一生好石成癖

二 简雅——苏轼对石刻的审美态度

三 存书迹、表名篇、寄哀思、恤贫困——苏轼对石刻的运用

第三节 由石刻透视苏轼

一 一生只为五人铭——东坡性格的投射

二 超然台与黄楼——风流文太守的早期刻石活动

三 宸奎阁碑与上清宫碑——成熟政治家的政见表达

四 《海棠诗》与《中山松醪赋》——东坡的精神世界的两大转折

第六章 宋代浯溪石刻与“中兴”话题

第一节 元结与唐代浯溪石刻的隐逸主题

一 元结经营浯溪的时间、动机及刻石作品

二 “与世忘情”的隐逸世界——元结浯溪铭文的解读

三 “隐逸”——唐代其他浯溪石刻主题

第二节 由“隐逸”到“中兴”——唐宋浯溪石刻话题的转换

一 宋代浯溪石刻数量

二 宋代浯溪石刻内容概述

三 宋代浯溪石刻与“中兴”话题的兴起

第三节 宋代浯溪石刻与宋人的“中兴”理想

一 浯溪中兴颂诗

二 浯溪中兴议论诗

三 浯溪中兴梦

第七章 《醉翁亭记》石刻研究

第一节 《醉翁亭记》石刻传播考论

一 欧阳修滁州刻石活动及其动机

二 《醉翁亭记》在北宋的刻石经过

三 《醉翁亭记》石刻传播效应

第二节 《醉翁亭记》成功传播的影响

一 石刻——《醉翁亭记》成功传播的基石与成为名篇的标志

二 《醉翁亭记》成功传播引起的文体讨论与仿作

三 《醉翁亭记》成功传播促进滁州地域文化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