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
¥
8
2.5折
¥
32
九品
库存4件
作者滕星 著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9-2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滕星 著
-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1-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4120854
-
定价
3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铜版纸
-
页数
315页
-
字数
3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本书遵循解释人类学理论范式的思路,通过辅以文化唯物论的主客位研究方法,对中国四川凉山彝族社区20世纪后50年来语言与教育的社会变迁的过程进行了描述,揭示了少数民族在力图融入现代主流社会,分享现代化社会的权利与成果的同时,试图保存自己的传统语言与文化的两难困境,并从教育人类学者的立场上给予意义上的解释。研究者在语言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努力从文化进化论和文化相对论的有机统一的观点,对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彝汉汉语教育个案的人类学意义予以积极地评价与肯定。同时研究者还对双语教育在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困境的根源,从人类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文化的普世主义与文化的多元主义。机会均等与文化差异等相关领域进行了尝试性探讨,并表明研究者的关于人类语言文化应坚持共性与多样性有机统一的基本立场。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采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对中国具有异文化背景的少数民族教育进行的细致研究。其研究成果将为有关部门在制定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不仅可以推进中国本土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建设和当前中国西部多民族教育的应用研究,而且对在教育学领域如何采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作者简介】
-
滕星,浙江绍兴人,1953年12月29日生,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富布赖特(Fulbright )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央民族大学乡土教材研究中心负责人,“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创新基地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国际教师教育协会(WFATE)常务理事,香港苗圃基金会顾问。
- 【目录】
-
导论
一、本书采用的理论范式及方法论
二、本书的研究步骤与研究方法
三、本书的主要结构
第一部分历史与现状
第一章凉山彝族社会的历史、现状与教育
一、凉山彝族概况
二、凉山彝语及其使用状况
三、凉山彝族民族教育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第二章凉山彝族双语教育的历史、现实与成就
一、凉山彝汉双语教育发展史
二、凉山彝汉双语教育的现状与成就
第二部分访谈(主位研究)——文化负荷者的观点
第三章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彝汉两类模式双语教育决策者的观点
一、对凉山州教委行政官员的访谈
二、凉山州教委行政官员主要观点辑要
第四章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彝汉两类模式双语教育实施者与被实施者的观点
一、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彝汉两类模式双语教育对大学的影响
二、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彝汉两类模式双语教育对中学的影响
三、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彝汉两类模式双语教育对小学的影响
第三部分问题与理论探讨(客位研究)——研究者的观点
第五章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一、凉山彝汉双语教育引发的社会争论
二、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性论证
第六章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彝汉两类模式双语教育方案的理论设计与分析
一、学校彝汉两类模式双语教育方案的理论设计
二、学校彝汉两类模式双语教育方案理论设计的分析
第七章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彝汉两类模式双语教育理论设计目标与实践结果存在的差距
一、语言目标差距
二、专业目标差距
三、社会融合目标差距
第八章影响与制约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彝汉两类模式双语教育的因素与条件
第九章21世纪凉山彝族社区彝汉双语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十章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本书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