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衣蕙带:中西方内衣文化
  • 荷衣蕙带:中西方内衣文化
  • 荷衣蕙带:中西方内衣文化
  • 荷衣蕙带:中西方内衣文化
  • 荷衣蕙带:中西方内衣文化
  • 荷衣蕙带:中西方内衣文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荷衣蕙带:中西方内衣文化

15 1.5折 99.8 九品

库存2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健华 著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7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2

上书时间2024-03-04

梓阳书屋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潘健华 著
  •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7
  • 版次 1
  • ISBN 9787102059983
  • 定价 9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81页
【内容简介】
专门的内衣文化研究著作,十分鲜见。本书是迄今为止分量最重也最为有趣的一种。作者借助图文并茂的形式,梳理中西方内衣文化的演变与内蕴,考析、比较中西方内衣文化的异同,并透过这些研究阐释两者之间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与对身体表现的价值理想。书中共收入有关内衣的资料图片3余幅,是作者伏案多年的成果,也是继《女红--中国女性闺房艺术》一书之后的新作。
【作者简介】
潘健华

 

        上海戏剧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核心刊物《戏剧艺术》主编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首位中国古代内衣文化与艺术研究学者

国内首位服装设计研究生

主要著作:

《舞台服装设计与技术》2000.4 文化艺术出版社(文化部九?五重点教材)

《演艺服装设计》2002.6 轻工业出版社

《服装人体工效学与服装设计》2001. 轻工业出版社(上海市精品课程教材)

《服装人体工程学与设计》2008.1东华大学出版社(部级十一?五重点教材)

《戏剧服装设计与手绘效果图表现》2009.6东华大学出版社(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

《云缕心衣—中国古代内衣文化》2005.8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女红艺术》2009.6人民美术出版社(08年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

《演艺服装材料设计学》2010.1 河北美术出版社(国家教育高地研究项目)

《中西方内衣文化》2012.7人民美术出版社

主要论文:

《衣冠无语?演绎大千》2004.7 载《新华文摘》

《论华服文化的深层结构》2002.12 载《新华文摘》

《中国古代女子内衣艺术风情》2005. 8、9 载《国家艺术杂志》

《寻找女性逝去的霓裳》2005. 12、13载《国家艺术杂志》

《中国兜肚—一部寄情的文化史》2006.10载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研究》

《中国云肩考析》2007.12载《戏剧艺术》

 《论经编面料与服装设计创新理念联姻的重要性》2008.5载《首届国际服装产业论坛》

《传塑创新 刻意内蕴》2008.1载同济大学学报《大美术》

《中西方内衣文化综论》2012年2月载《戏剧艺术》

获奖成果:

1、2005年《服装人体工程学》课程列为上海市精品课程。

2、2006年获教育部教育成果二等奖。

3、2008年获上海市教委成果二等奖。

4、2009年获上海市教委优秀教育团队。

5、2010年《服装人体工程学》获“十一五”部委级优秀教材。

6、2011年11月《戏剧服装设计与手绘效果图表现》获(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7、2011年10月《女红——中国女性闺房艺术》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获奖名单(2011年度)”。

8、2009年《女红--中国女性闺房艺术》第十八届全国优秀美术图书金奖

9、2011年《演艺服装材料设计学新论》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会创新成果一等奖

10、2010年《服装人体工程学与设计》“十一五”部委级优秀教材

社会成果:

国内首位服装研究与设计硕士生(1987年7月毕业),在服装文化与设计领域有丰富的成果,先后出版著作八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三篇论文被新华社《新华文摘》转引,一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研究》转引。有关服饰文化研究成果的论文先后被几十家国内知名报刊(专版)刊登。数年来为几十余台戏剧演出进行服装设计或指导,获2004年中国第二届全国舞美大展优秀设计奖,文化部2005年度教育成果二等奖。硕/博研究生导师。

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东方卫视、新民晚报、新民网、中国服饰报、申江服务导报、北京竞报等主流新闻媒体均有对服饰文化研究成果和服饰艺术设计的大幅(专题)报道。

在服饰文化研究、舞台服装设计、服装人体工程学研究中,国内首屈一指。其中《服装人体工程学与设计》、《舞台服装设计与技术》、《演艺服装材料设计学》、《中国古代内衣文化》等原创性专著,在本领域中有深远的影响,从本人多年的肚兜收藏中提练出中国女性内衣的价值理想、生活态度以及审美特色。通过形式表像看内在灵魂,从而弘扬优势的文化遗产,为更好地传承文化遗产服务。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原创性,努力挖掘文物的文化价值并从艺术属性上梳理归纳,有自己的文化见地与艺术评判,形式与内容力求社会所用。

论文《中国肚兜---一部寄情的文化史》等等被先后转载引用:

1、2006.10载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研究》(全文转载)。

       2、2007.10载《AD》(欧洲艺术.英文版)。

           3、2004.4.9载《今日早报》。

4、2004.4.13载《天天周刊》。

5、2005.12.13载《新民晚报》。

6、2004.4.30载《中国商报》。

7、2004.5.载《移居上海》。

8、2006.1.载《上海服饰》。

9、2004.4.7..载《申江服务导报》。

10、2006.8.14..载《中国日报》。

11、2004.6载《流行色》。

12、中央电视台四套等转载引用。

《服装人体工程学与设计》、《舞台服装设计与技术》、《演艺服装材料设计学》等多份教材已经被几十家高校运用。同时开设《服装人体工程学与设计》,《面料学》,《舞台服装设计与体现》等多门课程。

先后为《雷雨》,《清明上河图》,《中国佛文化艺术团》,《奥运国家代表团礼服》等几十台剧目和国家项目担任服装设计。

 

 

 
【目录】
导言
名称与形制
一、结构功能的命名
1.紧身胸衣
2.胸罩
3.丁字裤
4.抹胸
5.肚兜
6.主腰
二、表达特定意味的命名
1.比基尼
2.诃子
3.合欢襟
变革历程
一、被寓意化的中国内衣
二、被结构化的西方内衣
隐喻式情色
一、祈盼良缘
二、生殖与性爱
三、秘戏图文
四、情爱寄托
五、娼妓职业装束
展露式情色
一、理想的肉体美
二、胸乳表现
三、内裤外穿
深层构建
一、哲学内涵
二、肚兜与女性社会地位
1.女性是父权社会的经济附庸
2.女性被排除在政治之外
3.传统女教自始至终渗透着封建伦理的观念
三、宠姬理想
四、奢侈生活价值观
五、女德与境界
1.天人合一的原始思维
2.天人合一与内衣审美关系
生活方式的表现
一、象征式图腾符号
二、实物式造型符号
三、叫魂的道具
四、传达生育意愿
六、胸衣与卫生
造物理念
一、美学观念
1.数的构造与造型
2.物神合一
二、结构与范式
1.紧身胸衣
2.肚兜
三、寓意与图腾
1.紧身胸衣
2.肚兜
四、质地与色彩
1.紧身胸衣
2.肚兜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