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发展论丛2017年第2卷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化发展论丛2017年第2卷

24.5 2.5折 98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保定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 江畅 聂运伟 强以华 吴成国 周海春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03

雨露书屋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 江畅 聂运伟 强以华 吴成国 周海春 著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0
  • 版次 1
  • ISBN 9787520112673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字数 28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汉字文化圈中的日本汉诗诞生、情感启蒙运动等人文思潮,以及川剧艺术、后现代文化思潮下的文献戏剧、文化空间的争夺等当前文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展开论述,贯通古今中外,层层揭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要义;尤其是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传播交流症候的理论反思,对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深层叩问,无不发人深省。书中不仅有对文化的“症候”进行的价值诊断;还有围绕围棋、乐学、剪纸、动漫这些古老或新潮的话题透射出的文化发展中与时俱进的新趣味、新体验和新认知。
【作者简介】
江畅,男,1957年8月出生,湖北浠水人,哲学博士,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伦理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兼任国际价值哲学学会(ISVI)前会长、中国伦理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伦理学学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伦理学、价值论和西方哲学研究。
聂运伟,男,1955年6月出生,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现湖北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89年留校任教。1997年任湖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任教授。社会兼职有湖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学学会副会长等。至今一直任教于湖北大学中文系,从事美学、文艺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讲授的课程有《美学》、《西方文论史》等,主要研究方向是美学、文艺学。
强以华,男,1956年9月生,安徽南陵人,博士,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哲学研究所所长,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世界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经济伦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伦理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企业文化协会学术顾问,《世界文化发展论坛》主编。1977年考入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硕士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91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博士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2007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任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经济伦理学、西方哲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西方哲学、伦理学。
吴成国,男,1964年生,湖北大悟人,历史学博士。现为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副院长,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湖北大学湖北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楚国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文化发展论丛·湖北卷》执行主编。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文化史、社会史、荆楚及湖北地方历史、道教与宗教文化等研究。
周海春,男,1970年9月出生,汉族,内蒙古扎兰屯市人。现任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暨高等人文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化发展论丛(中国卷)》主编。1990-1994年就读于内蒙古大学哲学系并获学士学位。1994-2000年任教于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列部。1997-2000年攻读内蒙古大学马列部法学硕士学位。2000-2003年攻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工作于湖北大学哲学学院。2004年4月-2008年3月历任湖北大学哲学系(学院)主任助理、副主任、副院长。2008年3月后,任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哲学系主任。2010年5月于武汉大学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主要社会兼职有湖北省伦理学会副秘书长,《哲学年鉴》特约编辑、《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编辑部主任。主要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史、伦理学。
【目录】
高端访谈
兼容并包 新生转进——冯天瑜先生访谈录【冯天瑜 聂运伟】/3

人文思潮
马克思主义在“五四”前后传播的阶段向度研究【田子渝】/31
海德格尔“座架”式技术观探究【舒红跃】/46
汉字文化圈中的日本汉诗诞生
  ——以《怀风藻》的“明德”与“天真”为例【〔日〕海村惟一 海村佳惟 译】/62
情感启蒙:英国资本主义获胜前的文化运动【李家莲】/78

经典阐释
亚里士多德论政治学意义上的自然【〔法〕安若澜 著 曾 怡 译】/95
“灵魂的医生”与身体——再论苏格拉底的临终之言【于江霞】/111
从“权杖”到“树床”:荷马史诗中的自然与习俗问题【陈斯一】/128

症候分析
精神的越界——西潮中的新时期川剧艺术【廖全京】/145
现代主义建筑在现代德国的命运【张 黔】/162
后现代文化思潮下的文献戏剧【倪 胜】/175

热点聚焦
视觉崇拜·图像修辞·身体偶像
  ——当代视觉审美文化转型的基点、机理与指归【龚举善】/187
存在主义与道家思想互通的艺术样式
  ——以高兹沃斯的大地艺术为例【郭硕博】/206
文化空间的争夺——涂鸦是怎样变成一门艺术的【赵 战 刘 宁】/215

七纵八横
在传统中发展创新的美国剪纸艺术
  ——美国剪纸社团的运作与剪纸活动启示【何红一】/233
从神圣到世俗:观音形象的变性历程探究【娄 宇 谢立君】/245
天目、禅茶与侘寂——中国陶瓷对日本的跨文化影响【周 璇】/273
论西方合唱文化之本源精神【俞晓康】/282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