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
  • 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
  • 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
  • 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
  • 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
  • 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
  • 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
  • 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
  • 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
  • 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

10 6.1折 16.5 八五品

仅1件

甘肃兰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童庆炳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4

贤宸书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书中有少量划线。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童庆炳
  •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9-01
  • ISBN 9787530605684
  • 定价 16.5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现代心理美学的最新知识,系统地阐述艺术创作过
程中创作主体各种细腻的心理活动。全书新意迭出,思想的火花
闪烁于字里行间,构筑了自成一家的新学说,提出一些独特的学
术见解。
【作者简介】
童庆炳,1936年12月
生,福建省连城县人。1958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
文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中
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
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
《文学评论》编委。主要著作
有:《文学概论》(1984)、《文
学活动的美学阐释》
(1989)、《艺术创作与审美
心理》(1990)、《中国心理诗
学与美学》(1992)、《文体与
文体的创造》(1993)、《文学
艺术与社会心理》(合著,
1997);主编的书有“心理美
学丛书”、“文体学丛书”、
“文艺新视角丛书”、“中西
比较诗学体系”、《现代心理
美学》、《文学创作与文学评
论》、《文学理论教程》等。
【目录】
再版序言
总序
引言
第一章 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创作动机
一、艺术家的创作个性
(一)创作个性及其对创作活动的意义
(二)创作个性在创作活动中的表现
二、艺术创作的动机系统
(一)艺术创作动机问题的复杂性
(二)随机性动机――艺术触发
(三)显在动机――缺乏性与丰富性的心理体验
(四)潜在动机――无意识的升华
(五)起动性动机――情绪的复活
第二章 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注意
一、审美注意与普通注意
二、中西审美注意理论的不同形态:虚静说和距离说
三、虚静说、距离说与艺术创作
第三章 艺术创作中的审美知觉
一、审美知觉与普通知觉
二、审美知觉的生成机制
(一)对象刺激
(二)审美注意
(三)期待――投射
(四)盲点――冲突
(五)领悟――完形
(六)自由境界
三、审美知觉的深层特征之一:非关功利与有关功利的二律背反
四、审美知觉的深层特征之二:超越与限制的二律背反
第四章 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情感
一、审美情感及其多极性
(一)审美情感与非审美情感的区别
1.审美情感与自然情感
2.审美情感与理智情感、道德情感
(二)审美情感的多极性
二、审美情感的生成机制
(一)原始唤起
(二)内觉体验
(三)情感外化
三、审美情感的深层特征之一:自我情感与人类情感的相互征服
(一)自我表现论与人类情感表现论
(二)自我表现论和人类情感表现论的弱点
(三)自我情感与人类情感的相互冲突、搏斗征服和突进
(四)艺家与其对象的交涉和搏斗在无意识中进行
四、审美情感的深层特征之二:形式情感征服内容情感
(一)审美情感是一种混合情感
(二)形式情感征服内容情感
1.韵律对艺术内容的克服:
2.诗情方式对艺术内容的克服:
3.幽默方式对艺术内容的克服:
4.古雅方式对艺术内容的克服:
(三)形式情感征服内容情感的心理学意义
第五章 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想象
一、审美想象的特质
二、审美想象的生成机制
(一)知觉形象累积
(二)记忆意象
(三)创见意象
(四)假遗忘
(五)灵感爆发
(六)创见意象的形式化
三、审美想象的深层特征
(一)审美想象力场中两种力的冲突
(二)审美想象力场冲突的心理学内涵
(三)审美想象力场冲突的哲学内涵
附论 文学的“格式塔质”和文学研究的主视角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书中有少量划线。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