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志先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4
版次3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11-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沈志先 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4
-
版次
3
-
ISBN
9787519706838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0页
-
字数
416千字
-
丛书
法官智库丛书
- 【内容简介】
-
本书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按照刑事、民事和行政不同的诉讼类型,介绍了各自庭审的驾驭要点,有机融合了庭审技能经验和对庭审程序性事项的具体处置方法,力求规范性和操作性的统一。随着三大诉讼法的修改,并配套出台了相应的司法解释,本书中许多法律依据、逻辑论断和体例结构也因此需要与时俱进。有鉴于此,上海高院对本书进行系统修改:一是调整了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引用的条文序号,修改增删了相应的条文内容。二是根据诉讼法的修改情况,加入了刑事庭前会议、民事小额诉讼、行政简易程序等新的诉讼制度。三是结合当前法院工作要求,纳入了诸如立案登记、证人出庭等新的实务做法,并更正了上一版中的一些瑕疵。
- 【目录】
-
第一编导论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庭审的阶段和作用
一、庭审的阶段
二、庭审的作用
第二节庭审活动的构成要素
一、主体要素
二、客体要素
三、时空要素
四、方式要素
第三节庭审活动的基本原则
一、法官中立
二、审判公开
三、直接言词
四、集中审理
第四节法官驾驭庭审的能力
一、庭审驾驭能力的特征
二、庭审驾驭能力的要素
三、庭审驾驭能力的知识构成
第二章国外庭审模式述评
第一节国外庭审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
二、法律传统
三、诉讼价值观
第二节国外刑事庭审模式述评
一、庭前准备活动的区别
二、庭审程序中法官主导性的区别
三、案件事实查明和证据调查方式的区别
四、法院审判范围的区别
五、陪审模式的区别
第三节国外民事庭审模式述评
一、庭前准备程序的区别
二、取证制度的区别
三、对抗制与审问制的区别
四、集中审理主义与间断审理主义的区别
五、陪审制与参审制的区别
六、当事人与律师作用的比较分析
七、国外民事庭审模式的利弊分析
八、国外民事庭审模式的综合考察
第四节国外行政庭审模式述评
一、国外行政庭审模式介绍
二、国外行政诉讼和解
第三章我国庭审方式的发展
第一节我国庭审方式的历史回顾
一、古代中国的审判制度与庭审方式
二、传统审判制度与庭审方式的近代化转变
三、人民审判制度与“马锡五审判方式”
四、新中国成立后审判制度与庭审制度的曲折演变
第二节我国审判方式改革与庭审方式变化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庭审方式变化
二、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刑事庭审方式变化
三、行政审判制度的确立与行政庭审探索
第三节庭审方式改革的进一步探索
一、近年来庭审方式的新探索
二、现行庭审方式的进一步完善
第二编刑事案件庭审的驾驭
第一章庭前准备阶段
第一节庭前准备阶段的基本内容
一、庭前程序性审查
二、庭前程序性准备工作
第二节庭前准备阶段的能力要求
一、阅卷归纳能力
二、制作庭审提纲能力
三、筹划安排能力
四、预测变化能力
第三节庭前准备阶段的制度完善和若干情形分析
一、关于庭前会议制度
二、公诉案件当事人和解程序与审前准备要点
三、重大、敏感案件的庭前准备工作
第二章开庭审理阶段
第一节开庭审理阶段的基本程序性规范要求
一、开庭宣告
二、核对被告人的身份情况和告知诉讼权利
三、法庭调查
四、法庭辩论
五、被告人作最后陈述
六、评议宣判
七、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开庭审理阶段的能力要求
一、驾驭指挥能力
二、应变控制能力
三、归纳概括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法庭辩论的指挥能力
五、语言表达能力
六、评议裁判能力
第三节开庭审理阶段的若干问题
一、法官诉讼指挥权的行使
二、证人出庭作证问题
三、合议庭补充调查权的行使
第三章证据审查阶段
第一节举证、质证、认证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一、举证规则
二、质证规则
三、认证规则
四、举证、质证和认证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证据审查的具体能力要求
一、确立原始证据的至上地位
二、查明现场勘查笔录记载的原始证据
三、把握证据之间的因果关系
四、查明现场获取的罪证的固定过程
五、注重间接证据的审查
六、审查鉴定结论
七、严格审查案发经过
八、慎待口供证据
第三节几种特殊情形的证据审查方法
一、“一对一”证据的审查与运用
二、翻供的审查判断
第四节证据审查的若干问题
一、交叉询问的运用及相关配套规则
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理解把握
三、适用推定证明案件事实
四、几种证据规则的适用
第四章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庭审驾驭
第一节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基本内容
一、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基本特点
二、适用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条件范围
三、不能适用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情形
四、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启动程序
五、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庭审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庭审驾驭
一、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审理原则
二、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庭审中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
三、刑事诉讼简易程序适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特定类型案件的庭审驾驭
第一节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庭审
一、庭前准备
二、刑事公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庭审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
四、审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能力要求
第二节自诉案件的庭审
一、刑事自诉案件的提起和审查
二、刑事自诉案件的庭审
第三节共同犯罪案件的庭审
一、常见多人不同组合的多次共同犯罪案件
二、被害人死亡的共同故意犯罪案件
第四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庭审
一、庭前准备工作
二、寓教于审的庭审方式
第五节与被告人沟通困难案件的庭审
一、聋哑人犯罪案件的庭审
二、少数民族人员犯罪案件的庭审
三、限制行为能力人犯罪案件的庭审
第六节涉外、涉港澳台刑事案件的庭审
一、涉外刑事案件的庭审
二、涉港澳台刑事案件的庭审
第三编民事案件的庭审驾驭
第一章庭前准备阶段与审前程序
第一节审前程序的概念、功能及定位
一、审前程序的概念及功能
二、国外审前程序的实践
三、我国立法及司法实践对审前程序的定位
第二节庭前准备阶段的基本内容
一、初步阅卷审查
二、送达、排期、保全、签发调查令工作
三、研究确定庭审重点内容
第三节证据交换(预备庭审理)的若干问题
一、证据交换的功能
二、证据交换适用的案件范围和主持者
三、证据交换的基本操作方式
四、庭前证据交换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开庭审理阶段
第一节庭审的内容及步骤
一、法庭准备
二、宣布开庭
三、法庭调查
四、法庭辩论
五、当事人最后陈述
六、法庭调解
七、合议庭评议、当庭宣判
八、宣布闭庭
第二节开庭审理的能力要求
一、指挥控制能力
二、综合概括能力
三、发问阶段的引导技巧
四、应变处置能力
第三节举证、质证、认证的要求
一、举证
二、质证
三、认证
第三章指导与释明
第一节程序性事项的诉讼指导权
一、程序性诉讼指导权的基本内容
二、涉及诉讼主体及重大程序事项的释明
第二节实体性事项的释明
一、释明的含义及性质界定
二、释明的内容
三、释明的限度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庭审驾驭
第一节研究简易程序庭审驾驭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及时实现司法公正
二、有利于有效提高诉讼效率
三、有利于充分贯彻“两便”原则
四、有利于更好落实诉讼经济原则
第二节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与庭审特点
一、简易程序适用范围
二、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相互转化问题
三、简易程序庭审特点
四、适用简易程序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简易程序中小额诉讼的适用范围与庭审特点
一、小额诉讼的适用范围
二、小额诉讼的程序转化
三、小额诉讼的庭审特点
第四节规范简易程序的庭审活动及庭审用语
一、庭前准备活动阶段
二、庭审活动
第五节简易程序案件庭审驾驭的特殊要求
一、独自控制程序能力
二、独自调解疏导能力
三、独自处断情况能力
四、独自引导释明能力
第五章特定类型案件的庭审驾驭
第一节下基层巡回审判案件的庭审
一、下基层巡回审判的时代要求
二、下基层巡回审判的现实意义
三、适合下基层巡回审判案件的基本类型
四、下基层巡回审判应注重的几个原则
五、下基层巡回审判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缺席审理案件的庭审
一、目前缺席审理存在的问题
二、缺席审理需具备的程序要件
三、缺席审理的庭审流程
四、缺席审理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三节涉及证人出庭作证案件的庭审
一、证人出庭作证的价值
二、证人出庭作证案件的流程控制
三、证人出庭作证案件所需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涉及委托鉴定案件的庭审
一、关于鉴定程序启动问题
二、鉴定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三、对于鉴定意见的处理问题
第五节群体性、矛盾易激化案件的庭审
一、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二、群体性诉讼案件的特点
三、矛盾易激化案件的特点
四、群体性、矛盾易激化案件的审理难点
五、群体性、矛盾易激化案件的庭审要点
第六节媒体关注案件的庭审
一、媒体与司法的关系定位
二、媒体关注案件的庭审要点
第七节涉外、涉港澳台民事案件的庭审
一、涉外民事案件的庭审
二、涉港澳台民事案件的庭审
第四编行政案件庭审的驾驭
第一章庭前准备阶段
第一节案件起诉的审查
一、受案范围
二、诉讼请求
三、原告资格
四、起诉期限
五、被告适格
第二节诉前举证指导
一、庭审事项告知
二、举证范围指导
第三节审前准备事项
一、审阅案卷
二、庭前准备具体事项
第四节证据交换
一、证据交换的作用
二、证据交换的原则
三、适用证据交换规则的条件
四、证据交换的事项
五、不宜交换证据的范围
第二章开庭审理阶段
第一节审理对象和审理内容
一、重点审查行政行为合法性
二、要件审查内容
三、主要着眼于法律审
四、实体审和程序审并重
五、审查方式
第二节开庭审理的能力要求
一、控制应变能力
二、庭审调查能力
三、概括争议焦点能力
第三节评议裁判的能力要求
一、分析评议能力
二、法律适用能力
三、组织实施能力
第三章证据和依据的审查
第一节证据和依据的区分
一、区分的意义
二、规范性文件的性质界定
三、规范性文件的附带审查
第二节举证期限制度的运用
一、举证期限的一般规定
二、举证期限运用中的若干问题
第三节被告补充提供证据问题的把握
一、被告补充提供证据的条件
二、被告补充提供证据的范围
第四节证人出庭问题
一、对证人出庭作证申请的处理
二、证人出庭时需注意事项
第五节质证
一、质证的范围和内容
二、质证的方式和规则
三、质证的时间
四、质证中涉及的问题
第六节认证
一、认证的原则
二、认证的方式
三、审查、判断证据的基本方法
四、证据证明力的判断
五、认证要注意的问题
第七节特殊情形下的证据问题
一、被告怠于举证时第三人的举证问题
二、对原告提供的行政程序外证据的采纳
三、“一对一”证据的审核认定
第四章指导与释明
第一节指导与释明的内容与方式
一、指导与释明的现状分析
二、指导与释明的内容
三、释明的方式
第二节释明权行使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释明权行使的原则
二、释明权行使的主体与程序
第五章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庭审驾驭
第一节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与庭审特点
一、简易程序适用范围
二、简易程序庭审特点
第二节简易程序的注意事项
一、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问题
二、适用简易程序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特定类型案件的庭审驾驭
第一节群体性案件的庭审
一、庭前准备阶段
二、庭审阶段
第二节与民事关联的行政案件的庭审
一、与民事相关联的行政案件面临的问题
二、行政诉讼一并解决民事争议案件的审理
三、未一并审理民事争议但同时存在相关民事诉讼时行政案件的审理
四、未同时存在相关民事诉讼时行政案件的审理
第三节要求履行法定职责案件的庭审
一、要求履行法定职责与不履行法定职责述评
二、要求履行法定职责案件审理中常见的问题
三、要求履行法定职责案件的审理方式
第四节行政赔偿案件的庭审
一、行政赔偿案件与行政诉讼案件审查内容的不同
二、行政赔偿案件中对证据事项的把握
第五节涉外、涉港澳台行政案件的庭审
一、涉外行政案件的庭审
二、涉港澳台行政案件的庭审
引用法律及司法解释简缩
第一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