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学家贺昌群藏,书夹
¥
300
八五品
库存2件
尺寸31 × 22.5 cm
货号西屋第七排
上书时间2024-09-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 商品描述
-
贺昌群(1903年10月5日—1973年10月1日),字藏云[11],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1]
曾历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大公报·图书副刊》主编,浙江大学教授,重庆中央大学教授及历史系主任,南京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原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等。先后致力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音乐戏曲史、中西交通史、汉唐史等方面的研究,在魏晋玄学、汉代政治制度等研究领域造诣尤深。代表作有《元曲概论》《魏晋清谈思想初论》《汉唐间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研究》等。[1]
贺昌群认为,自秦汉以来,古代西域是中国、印度、波斯等几种文化的大熔炉,研究西域,可以探得这几种文化的线索;汉唐文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特别是唐代文化,是“含有世界性国际文化”,“汉唐两代,实为铸成中国民族性的两大时代。”贺昌群研究文学,很重视“客观史学”,力求通古今之变,从中发现中国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希望通过史学探讨,寻找一条富国强民之路。[2]
中文名
贺昌群
别名
字藏云
国籍
中国
籍贯
四川马边
出生日期
1903年10月5日
逝世日期
1973年10月1日
毕业院校
成都联合中学
职业
历史学家
代表作品
《汉唐间外国音乐的输入》《敦煌佛教艺术的系统》
词条内容贡献者
共18个贡献者:何勇1523、浮云阿伶、求知者592、战胜6攻_取
相关星图
贺昌群的著作
共6个词条
1314阅读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
《魏晋清谈思想初论》是201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贺昌群。
贺昌群译著五种
《贺昌群译著五种》是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贺昌群。
贺昌群译文集
《贺昌群译文集》是2009年12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贺昌群。
查看更多
词条图册
1
概述图册
8
词条图片
18
参考资料图册
人物履历主要著作历史评价出版图书TA说参考资料
人物履历
1903年10月5日(农历中秋节)生于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官帽舟黄桷溪(今属建设乡)一个农民家庭。1921年毕业于成都联合中学,考入沪江大学,后因家资不济而辍学。1922年初,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该所藏书宏富,有由郑振铎、沈雁冰、叶圣陶、周建人为主体的一批进步学者。[3]这样的工作环境对贺昌群产生了极为良好的影响。进所后不久,他就加入了文学研究会。[4]
贺昌群兴趣广泛,对文学、语言学、哲学、心理学等都有涉猎。从1926年起开始在《文学周报》《语丝》《中国青年》《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上古哲学史上的名家与所谓“别墨”》《元明杂剧与京剧本事的比较》《撒园荽》《中国文化上所表现的南与北》等文章。[5]他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被安排撰写元明清小说戏曲提要,遂有机会作深入的研究,1928年完成了他的首部专著《元曲概论》。[6]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放弃了研究哲学和文学的志向,在西方兴起的汉学热的影响下,以研究敦煌学和中西交通史作为自己终身从事的方向。[3]1931离开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到天津,执教于河北女子师范学院。[7]期间,撰成《敦煌佛教艺术的系统》《近年西北考古的成绩》等,将汉唐历史的记载与有关新旧考古成果相互印证,极有说服力。1933年任北京图书馆编纂委员会委员,继续研究中西文化交流问题,还对居延汉简进行了考释,手稿多达60册。后撰《论历代建都与外患及国防之关系》《大唐西域记之译与撰》等文。[3]
贺昌群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贺昌群举家迁往杭州,担任浙江大学史地系教授。其后,随浙大辗转迁至广西宜山。1939年夏季,应著名学者马一浮之邀回到四川,在乐山乌尤山创办复性书院,担任书院教务长。后辞职隐居乐山白云庵撰述魏晋南北朝史。1940年回乡创办了马边中学担任了第一任校长。同年冬,著名史学家蒙文通教授约请贺昌群到四川三台东北大学代课。[8]
1943年他在《大公报》上发表《敦煌千佛洞应归国有赞议》,提出国家应筹措资金并设置专门学术机构保护敦煌文物。他认为西域文化是中国内地和印度、波斯等几种文化的融合,通过研究西域可以寻求这几种古代文化交流的线索。又认为汉唐文化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果,所以他特别重视把汉唐文化研究与西域研究结合起来。[3]在完成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写出了许多优秀的历史研究论文,如《论两汉政治之得失》《唐代文化之东渐与日本文化之开发》《清谈之起源(上)》《烽燧考》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