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隐逸精神的不朽歌魂:西行法师研究.
  • 日本隐逸精神的不朽歌魂:西行法师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日本隐逸精神的不朽歌魂:西行法师研究.

21 3.1折 68 九五品

仅1件

河北石家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贺英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b-4

上书时间2024-05-20

隆门书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贺英 著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4
  • 版次 1
  • ISBN 9787516177266
  • 定价 6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11页
  • 字数 375千字
【内容简介】
  西行法师,俗名为佐藤义清。他是日本平安时代富传奇色彩的“歌僧”。他在23岁时就抛妻舍子,出家隐遁,在隐居草庵及云游修行中度过了50年的多彩人生。他在名山大川间行走放歌,留下了两千多首优秀的和歌,对后世的日本文学有着深远影响,至今仍是受日本人热爱的和歌歌人。
  本书以西行法师的数千首和歌为切入点,深入地探讨了他生活的时代与其出家隐遁的关系,从他创作的和歌中的那些内容,如描写身居大自然隐遁生活和云游各地的感悟、佛教思想的表达及吟诵花月情怀以及歌颂爱情等,多角度解读他与他的和歌中表达的理念及情怀,尽量还原一个真实可信的西行法师。
  本书填补了中国对日本文学中和歌体裁研究的空白。

【作者简介】
  王贺英,河北唐山人,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1992年3月赴日留学,1996年3月毕业于爱知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研究科,获中国古典文学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3月修完同专业博士课程归国,在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任教至今。多年来致力于西行法师研究工作,先后在《日本学刊》《美学》《宗教学研究》等刊物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著有专著《中日古代诗歌研究》,主编并参与编写大学日语教材数种。

【目录】
序:开掘日本民族和美的原始精神自序绪论  西行法师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节  开启了日本隐逸文学的先河    一  隐逸与隐逸文学    二  草庵——隐逸者的象征    三  修行——隐逸者的生存方式  第二节  扩大了和歌的表现领域    一  在和歌中融入了佛教思想    二  在和歌中融入了对自我的凝视与反省    三  在和歌中融入了多种题材  第三节  在大自然中发现了“闲寂”之美    一  西行和歌中的“闲寂”之美    二  “俳圣”芭蕉对西行美学理念的继承第一章  西行法师生活的时代  第一节  保元之乱    一  院政内部的矛盾激化与“保元之乱”发生的原因    二  摄关家族的内部分裂与“保元之乱”爆发的关系    三  “保元之乱”的爆发与武士集团的崛起  第二节  平治之乱    一  藤原信西的得势与保元新政的实施    二  源义朝的失意与“平治之乱”的爆发  第三节  坛之浦海战    一  平清盛及平氏一族的跋扈    二  源平争霸与坛之浦海战  第四节  天灾人祸  民不聊生  第五节  西行法师与时代风云人物的关系    一  与乌羽上皇的关系    二  与崇德上皇的关系    三  与“待闲门院”璋子的关系    四  与平清盛的关系    五  与源赖朝的关系第二章  西行法师出家隐遁的原因  第一节  平安时代的佛教大昌  第二节  平安时代文人对佛教的接受  第三节  净土宗与无常观的流布  第四节  关于西行出家原因的几种说法    一  政治原因说    二  知己暴亡说    三  失恋说    四  佛教影响说  第五节  从《台记》看西行出家隐遁的原因    一  “以历代武士仕法皇”    二  “家富、年轻、心无忧”    三  “遂以遁世,人叹美之”    四  “在俗时入心于佛道”第三章  “山里”草庵之歌  第一节  “山里”自然美的形成  第二节  “山里”自然美的展开    一  “山里”草庵的实态    二  草庵生活的艰辛与寂寞    三  草庵生活的情趣第四章  四季歌  第一节  春之歌    一  迎春之歌    二樱花之歌    三  莺之歌    四  山菜、柳树  第二节  夏之歌    一野草、水晶花    二  夏月、五月雨    三  杜鹃    四  菖蒲  第三节  秋之歌    一秋风、露珠、云雾    二  秋月    三  红叶、荻花、女郎花、菊花    四  鹿鸣、虫鸣  第四节  冬之歌    一  落叶、寒草、霜、霰    二  冬月、冬雪、时雨    三  白鹆、猎鹰第五章  旅行之歌.  第一节  草庵生活与旅行的关系  第二节  西行踏上旅途的原因    一  无法抑制的漂泊之心    二  反省自己的“再出家”  第三节  初次陆奥之旅    一  实地探访“歌枕”之地的初次陆奥之旅    二初次陆奥之旅的和歌  第四节  镇魂及寻访弘法大师遗迹的四国之旅    一  与崇德上皇生前的交往    二  □岐的镇魂之歌    三  参拜弘法大师的遗迹  第五节  “砂金劝进”的第二次陆奥之旅    一  再度踏上陆奥之旅的目的    二  再次陆奥之旅的和歌第六章  释教歌  第一节  “狂言绮语观”与“释教歌”的兴盛  第二节  出家隐遁歌人成为“释教歌”创作的主体    一  基于佛教信仰的“出家”    二  出家的特殊形态——隐遁    三  出家隐遁歌人的和歌追求  第三节  和歌中兴为“释教歌”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技巧    一  “国风文化”与和歌的中兴    二  和歌中兴与“释教歌”的兴盛  第四节  西行的佛教思想  第五节  法华经二十八品歌    一  经典与大自然的结合——花与月    二  经典与大自然的结合——露水草木    三  经典与各种喻体的结合    四  对《法华经》的颂扬与赞美  第六节  “观地狱图”与“十乐”    一  “观地狱图”组歌    二  对西方净土的向往与“十乐图”  第七节  无常观与死亡意识    一  诸行中的无常观    二  悼亡歌中的无常观    三  死亡意识中的无常观  第八节  花月情怀中的“释教歌”    一  樱花中的无常感    二  明月中的真如观西行法师年谱参考文献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