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模式与路径选择
  •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模式与路径选择
  •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模式与路径选择
  •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模式与路径选择
  •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模式与路径选择
  •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模式与路径选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模式与路径选择

30 九品

仅1件

北京石景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应博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3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架2

上书时间2024-06-19

清雅书社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应博 著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03
  • 版次 1
  • ISBN 9787505875739
  • 定价 24.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0页
  • 字数 220千字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在努力整合全球资源,实现“为我所用”,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已载入中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并且成为中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重要的战略需求和评价指标。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而且对促进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在各领域实现全面创新和协同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技创新资源是科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作用于创新过程的各类资源要素,包括资金、人才、技术、信息以及各类服务资源等。从分布领域看;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于科学界、产业界、大学和政府各部门的协调互动中,而科技资源则主要作用于科技界。然而,当前中国科技创新资源尚缺乏有效整合,资源在部门、地区间分布还处于“分散”状态,未实现高效率的产出;配置主体功能缺位现象和错位现象较为严重,在科技创新资源的公共和私人投资部门,主体介入角色定位不清,政府、大学、企业和中介组织等主体间没有形成有机互动的协作关系;配置机制不完善,在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具体配置和使用中,还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本书将基于国际视野下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趋势与实际状况,着重分析近些年来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实际状况、存在的问题;采用相关的理论模型和方法系统地研究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机制、模式和路径选择等问题,并以北京地区为案例分析对象,探讨其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特点和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
李应博,博士,任教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区域经济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创新政策、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部委横向课题以及地方委托课题。已出版专著1部,合著著作3部。在国内外核心(重要)期刊以及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2章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理论架构

  2.1 科技创新资源的分类与属性

  2.2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主体

  2.3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

第3章 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状况分析

  3.1 国际视野下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整体趋势和概述

  3.2 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发展状况

  3.3 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问题

  3.4 中国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评价

第4章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信息结构

  4.1 信息结构的内涵

  4.2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不对称信息结构的形成

  4.3 信息结构对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影响

  4.4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信息结构设计

第5章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机制设计

  5.1 配置主体的监管机制

  5.2 资金配置机制

  5.3 人才配置机制

  5.4 科技中介服务机制

第6章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模式

  6.1 政府主导型科技创新资源配置

  6.2 企业拉动型科技创新资源配置

  6.3 有效制度安排下的产学研合作

  6.4 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效果评价

第7章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路径选择

  7.1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路径依赖

  7.2 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中的路径选择

  7.3 案例分析:北京地区科技创新资源配置

第8章 全书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