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金融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 中国经济金融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 中国经济金融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 中国经济金融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 中国经济金融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 中国经济金融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 中国经济金融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 中国经济金融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 中国经济金融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经济金融化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

无字迹 无划线 当天发货

10 1.8折 56 九品

仅1件

北京丰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甜迪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1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5-55

上书时间2024-05-26

皖阳书斋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甜迪 著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11
  • 版次 1
  • ISBN 9787514187731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9页
  • 字数 2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从获取财产性收入的角度可将金融化划分为投机部分与投资部分,其投机部分既包含对标的短期买卖行为,也包括将商品或其他标的异化出投机属性,如红木家具、古董、邮票及个别农产品等的炒作。金融化中投机成分形成一种“赚钱效应”时,就可能造成金融脱实入虚,或者化实为虚,将原本不具备金融属性的商品衍生为投机品,然而这“虚拟”市场又为零和博弈,金融化的投机部分导致收入的转移。
  金融化的投资部分可能使投资者获取财产性收入,这部分投资收入是超出其人力资源禀赋得到的报酬,因为如果低于其人力资源禀赋的回报,他不如自己做。金融化的投资部分形成跨禀赋的收入再分配,例如,一个普通职工买了腾讯的股票或持有相关的基金,那么就可以近似等同于具备腾讯的盈利能力,显然这种能力超出其自身人力资源禀赋,其获得的财产性收入便来自其他行业的收入再分配。但资金量越高,相对个人的人力资源禀赋来说,其杠杆越高,其获取的跨禀赋报酬就越多;资金量越高的人对资产配置的选项以及对风险的把控能力也强于一般人,马太效应被强化,从而扩大收入差距。
  金融对资本的跨期配置是以杠杆形式实现的,金融通过资产证券化或衍生产品放大整个经济的金融杠杆,最终以超额复利的形式提前抽取非金融部门的部分未来利润,而这些未来利润是存在不确定性的,且在杠杆的放大下,并没有实际的资产所对应,那么金融获取这部分利润应该为对其他实际资产的掠夺,这种掠夺主要是通过其顺周期性完成,在资产膨胀期收割,在资产收缩期注重风险防范,并被其天然杠杆放大。2008年4万亿元救市过后,基于地方政府债券的银行间同业业务开始增加,新增人民币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都开始成倍增长,直至2015年监管当局对银行表外业务进行清理,膨胀的金融资产才开始收缩。其中2012年金融资产增速高的阶段的基尼系数曾一度高达0.474,即随着金融化程度的加深,收入差距拉大。
  还有一个层面是金融化的结构变化能够产生收入分配效应。利用金融杠杆在行业中的差别化调控,导致资产结构的价格变化,形成行业间的相对收入差距,自然处在不同行业中的个人劳动收入差距也会拉大。股市、汇市、楼市各归其位后,金融开始去杠杆,供给侧改革开始显效,资产价格上升,金融杠杆下降,PPI增速保持高位,大型要素类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而下游商品类企业成本上升,最终由消费端的家庭资产负债表承担,以降低实际购买力的形式拉大收入差距。可见,中国经济金融化的收入分配效应在金融膨胀期,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显性的,在金融收缩期,收入差距的扩大是隐性的。金融通过投机的收割、投资的杠杆以及顺周期的资产价格波动影响了收入的再分配,加大了收入差距,且这些因素会相互影响。
【作者简介】
  张甜迪,汉族,河南许昌人,经济学博士,国际金融理财师。先后获得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学士、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博士。曾就职于中国光大银行,现就职于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担任金融工程课程负责人,兼国际金融理财师,并担任湖北工业大学“区域产业生态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金融团队、“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专家。指导大学生获得湖北省优秀学位论文2篇,承担和参与省级等各级教研课题研究项目2项,发表教学论文多篇。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金融化改革、居民收入分配、绿色金融与区域金融。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金融化收入分配效应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金融化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金融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第三节 金融化收入分配效应的测度方法

第二章 中国经济金融化特征事实
第一节 金融部门
第二节 非金融企业部门
第三节 家庭部门
第四节 政府部门
第五节 经济金融化的国际比较——以美国为例

第三章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第一节 规模性收入差距现状
第二节 功能性收入差距现状
第三节 金融与其他非金融行业收入差距

第四章 金融化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机理
第一节 金融化直接影响功能性收入分配
第二节 功能性收入分配直接影响规模性收入分配

第五章 金融化对收入分配的间接影响机理
第一节 金融化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金融化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第三节 金融化通过经济增长影响规模性收入分配

第六章 金融化直接影响收入分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金融化影响功能性收入分配的经验证据
第二节 金融化影响功能性收入分配的实证检验
第三节 功能性收入分配影响规模性收入分配的实证研究

第七章 金融化间接影响收入分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规模性收入分配的测度
第二节 金融化影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金融化影响金融与非金融业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内涵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