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与涌现:智能传播时代的新媒介、新关系、新生存
  • 智能与涌现:智能传播时代的新媒介、新关系、新生存
  • 智能与涌现:智能传播时代的新媒介、新关系、新生存
  • 智能与涌现:智能传播时代的新媒介、新关系、新生存
  • 智能与涌现:智能传播时代的新媒介、新关系、新生存
  • 智能与涌现:智能传播时代的新媒介、新关系、新生存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智能与涌现:智能传播时代的新媒介、新关系、新生存

15 1.9折 79 九品

仅1件

河北沧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彭兰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10

版次1

印刷时间2023

印次1

装帧其他

货号99

上书时间2024-06-26

乌龙书院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彭兰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3-10
  • 版次 1
  • ISBN 9787121463204
  • 定价 7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4页
【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的发展,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智能传播时代。智能传播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传播这两大系统的融合,也是人与机器两大系统的融合,但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会形成很多原有系统不存在的“涌现性”,呈现出全新而繁杂的传播图景、传播机理。本书从智能传播时代媒介的新表现形态及影响、媒介内容生产的新机制、人与机器的新关系、人的新生存状态等视角,对这种涌现性进行探究。
  无论是传媒从业者、研究者,还是对智能传播时代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启发和思考。
【作者简介】
彭兰,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兼有计算机与新闻传播学专业双重学科背景,1997年开始从事网络传播的教学与研究,对网络传播有着透彻的理解,参与过大量的网络传播实践研讨,是我国最早从事网络传播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之一。先后出版《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网络传播学》《网络传播概论》《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社会化媒体》等20余部专著或教材。
【目录】
第1章智能传播时代的到来

1.1智能传播及其本质特征

1.2智能传播中的新媒介

1.2.1万物皆媒的媒介景观

1.2.2成为媒介的算法与数据

1.2.3成为“人肉终端”的人

1.3智能传播建构的新人机关系

1.3.1智能传播中三种重要的人机关系模式

1.3.2人机关系下人的角色调适

1.4智能传播背景下的新生存

1.5涌现:人工智能与传播的融合将走向何方

第2章智能传播时代的内容产业变革

2.1智媒化:涌动的新技术浪潮

2.1.1智媒来临:万物皆媒、人机共生、共同演化

2.1.2新闻 机器:五种新模式

2.1.3智媒生态:无边界重构

2.1.4人机博弈:以何为本

2.2智媒趋势下内容生产中的人机关系

2.2.1人机协同:智能化内容生产的常态机制

2.2.2各守一端:内容生产中机器与人的不同能力偏向

2.2.3谁主沉浮:人机关系中的“主”与“从”

2.3智能传播时代的新内容革命

2.3.1内容生产2.0:一场智能化驱动的底层革命

2.3.2内容分发2.0:用算法寻求“落点”

2.3.3内容消费2.0:个性化与社交化交织,消费与生产一体

2.3.4平台:决定内容生态的关键

2.3.5市场重构与关系重构:内容变革的深层影响

2.3.6伦理考察与权力约束:内容产业智能应用风险的防范

第3章智能传播时代算法对人的形塑

3.1算法将如何改变我们

3.1.1算法对生存的影响

3.1.2作为媒介的算法建构的认知

3.1.3作为媒介的算法建构的关系

3.1.4算法对共同体的强化或促成

3.1.5算法权力及其约束

3.2算法社会的“囚徒”风险

3.2.1人的认知、判断与决策是否会受制于算法?

3.2.2人的社会位置是否会被算法禁锢?

3.2.3人的劳动是否会被算法隐性控制?

3.2.4算法社会对人的监控会强化吗?

3.3“与算法共存”背景下的算法素养

3.3.1算法素养:媒介素养发展的新阶段

3.3.2算法开发者的算法素养

3.3.3算法使用者的算法素养

第4章智能传播中的人机关系及新生存图景

4.1数据化生存:被机器量化与外化的人与人生

4.1.1从“数字化生存”到“数据化生存”

4.1.2正在被“全息”数据化的人

4.1.3数据化如何影响人的生存?

4.2“赛博格化”生存:人机一体的“后人类”生存

4.2.1智能趋势、赛博格与后人类

4.2.2智能设备促进的赛博格化

4.2.3人的虚拟实体化与元件化

4.2.4虚拟空间中并没消失的“具身性”

4.3艺术化生存:人机协同的AIGC与新的生存走向

4.3.1艺术创作渗透的日常空间与平民的“艺术化生存”

4.3.2走向虚构化的视觉空间与幻象化的人

4.4人机交流:人机共存空间中的新交流

4.4.1正在形成的人机共存空间与人机交流

4.4.2为什么人类需要人机交流?

4.4.3人机交流能否达成有效“交流”?

4.4.4人机交流中机器对人的反射与驯化

4.4.5人机交流如何影响交流的未来走向?

第5章元宇宙构想下的未来生存

5.1元宇宙构想中的空间与身体

5.1.1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新关系

5.1.2虚拟空间中现实身体的凸显

5.1.3虚拟空间中虚拟身体的两种走向

5.2元宇宙之路的近虑与远忧

5.2.1元宇宙应用将如何争夺有限的“生理带宽”?

5.2.2元宇宙社交能否兼顾连接与反连接的需求?

5.2.3人能否与数字化身长期共存?

5.2.4沉浸式体验是否会成为元宇宙“黑洞”?

结语:从涌现的智能传播到不确定的人机文明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