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报告·2015
  • 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报告·2015
  • 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报告·2015
  • 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报告·2015
  • 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报告·2015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报告·2015

4.5 全新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勇 编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吃饭屋2区顶上2

上书时间2024-05-13

学海书屋

七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陈勇 编
  •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04
  • 版次 1
  • ISBN 9787513636360
  • 定价 8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26页
  • 字数 374千字
【内容简介】
  当前,世界经济已经由国际金融危机的快速弥漫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全球正处于产业结构重构与重组的阵痛之中,世界正在寻觅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业态自然引起广泛关注与推崇。《中国互联网金融研究报告·2015》首先从互联网金融元年切入,对国内外互联网大事件进行鸟瞰式扫描;在深入分析中国传统金融业态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互联网金融新格局。重点就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互联网金融模式利弊分析以及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等诸多方面进行全方位分析与探讨。最后就影响互联网金融产品效果预期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概括总结。本书兼顾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是业内人士、大学生、研究生以及广大经济工作者学习互联网金融知识的读物。
【作者简介】
  陈勇,安徽铜陵人。分别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1985)、复旦大学(1988)、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获得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7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作访问研究。现为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院院长,深圳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所长。
  陈勇教授1988年硕士毕业之后即赴深圳大学任教。20多年来,在《世界经济研究》《国际贸易问题》《世界经济文汇》《财经问题研究》《财经论丛》《中国工业经济》等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1995年主编教材《国际贸易实务与结算》;2006年出版专著《新区域主义与东亚经济一体化》。2005年3月在The Study of Social Relations杂志上发表论文“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Diamond Approach”,独立承担或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级重要课题研究。
  陈勇1994年获得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奖励;2006年获得深圳大学首届本科优秀课堂教学奖一等奖;2006年论文《美国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歧视:形式、原因及影响》获得“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优秀论文奖”。

【目录】
序互联网金融元年纪事
第1章 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面临的挑战
1.1中国传统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
1.1.1中国传统金融业概述
1.1.2中国传统金融业的发展与变迁
1.2中国传统金融业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1.2.1金融服务门槛高、覆盖面窄
1.2.2金融结构不合理,直接融资比重有待提高
1.2.3服务需求多元化,金融产品和业务亟待创新
1.2.4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盈利模式面临挑战
1.3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
1.3.1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机构信息处理的影响
1.3.2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影响
1.3.3互联网金融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1.3.4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
1.3.5互联网金融对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影响
1.3.6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第2章 互联网金融概览
2.1互联网金融概述
2.1.1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2.1.2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原因
2.1.3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2.1.4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联系与区别
2.2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
2.2.1传统金融网络化
2.2.2资金筹集网络化
2.2.3第三方支付
2.2.4虚拟货币
2.3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2.3.1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2.3.2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第3章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3.1互联网时代的货币
3.1.1现代货币的本质与形态
3.1.2电子货币
3.1.3虚拟货币
3.1.4当前中国的货币形态
3.2互联网金融业务对宏观货币金融的影响
3.2.1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3.2.2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3.2.3虚拟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3.3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货币政策
3.3.1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3.3.2利用互联网更好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3.4加强对新型货币形态的监管
第4章 金融信息化概况
4.1金融信息化概述
4.1.1金融信息化的定义
4.1.2金融产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回顾
4.1.3金融信息化的特点
4.2金融信息化的运营模式
4.3金融信息化对现有金融业态的影响
4.4金融信息化风险及防范
4.4.1金融信息化对各种金融风险的影响
4.4.2信息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防范
4.5金融信息化发展展望
4.5.1金融信息化发展趋势预测
4.5.2金融信息化发展策略探讨
第5章 互联网金融门户
5.1互联网金融门户概述
5.1.1互联网金融门户的定义
5.1.2互联网金融门户回顾
5.1.3互联网金融门户的类别
5.1.4互联网金融门户的特点
5.2互联网金融门户的运营模式
5.2.1理财类网络金融门户
5.2.2资讯类网络金融门户
5.3互联网金融门户对现有金融业态的影响
5.3.1降低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
5.3.2改变用户习惯
5.3.3形成对上游金融机构的反纵向控制
5.4互联网金融门户风险及防范
5.4.1互联网金融门户的风险
5.4.2互联网金融门户风险控制措施
5.5互联网金融门户发展展望
5.5.1更多的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出现
5.5.2互联网金融门户将进一步细分领域
5.5.3盈利模式将更加多元化
5.5.4进入门槛将提高
5.5.5互联网金融平台将发展成为互联网金融服务商
5.5.6互联网金融门户将逐步国际化
第6章 众筹
6.1众筹概述
6.1.1众筹的概念
6.1.2众包的概念
6.1.3互联网众筹的概念
6.1.4众筹的特点
6.1.5众筹的要素
6.1.6众筹的分类
6.2众筹活动的运行模式
6.2.1众筹参与方进行众筹的动机分析
6.2.2众筹项目的运作流程
6.2.3众筹平台的盈利模式分析
6.2.4对当前的众筹运行模式的评析
6.3 众筹的风险及其防范
6.3.1众筹的风险分析
6.3.2众筹风险防范的措施及建议
6.4中美众筹的对比分析
6.4.1中美众筹的发展现状
6.4.2中美众筹的发展环境
6.4.3中美众筹的发展前景分析
6.5众筹对现有金融业态的影响
6.5.1众筹推动金融脱媒的进程
6.5.2众筹是实现普惠金融的一条可行路径
6.5.3股权众筹是对证券业的有益补充
6.5.4众筹影响着金融业现有监管思路
6.6众筹未来的发展趋势
6.6.1众筹将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得到应用
6.6.2众筹行业将加速发展
6.6.3众筹平台的垂直化是发展方向
6.6.4股权众筹将成为众筹的主要形式
6.6.5众筹平台将走向服务化
6.6.6众筹平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共生
第7章 P2P网贷
7.1P2P网贷的定义、流程及发展概况
7.1.1P2P网贷的定义
7.1.2P2P网贷的交易流程
7.1.3P2P网贷在国外的发展概况及借鉴
7.1.4P2P网贷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7.1.5我国网贷行业兴起的背景
7.2P2P网贷的模式分析
7.2.1纯平台模式和债权转让模式
7.2.2纯线上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和纯线下模式
7.2.3无担保模式和有担保模式
7.2.4第三方担保模式
7.2.5平台自己担保模式
7.3P2P网贷对现有金融业务的影响
7.4P2P网贷的风险
7.4.1道德风险
7.4.2法律及监管政策风险
7.4.3技术风险
7.4.4经营风险
7.5P2P网贷风险的防范
7.5.1监管方面
7.5.2P2P平台方面
7.5.3出借人方面
7.6P2P网贷的发展展望
7.6.1资本的大量涌入
7.6.2行业经营更加规范
7.6.3征信系统日趋完善
7.6.4行业市场细分
第8章 第三方支付平台
8.1第三方支付平台概述
8.1.1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概念
8.1.2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特点
8.1.3第三方支付模式
8.1.4第三方支付平台处理支付的原理
8.1.5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处理步骤
8.2我国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与现状
8.3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比较
8.3.1各支付平台的简介
8.3.2各支付平台的优劣势
8.3.3如何选择第三方支付服务
8.3.4国家有关第三方支付的政策
8.4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优劣势
8.4.1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优势
8.4.2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劣势
8.5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前景
第9章 大数据金融
9.1大数据和大数据金融概述
9.1.1大数据的定义
9.1.2大数据金融的定义
9.1.3大数据金融是用数据的眼光看金融
9.1.4金融领域大数据面临的挑战
9.2大数据金融运营模式
9.2.1平台模式
9.2.2供应链金融模式
9.3大数据金融对现有金融业态的影响
9.3.1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9.3.2对保险公司业务的影响
9.4大数据金融的发展展望
第10章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10.1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定义
10.2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特点
10.3互联网理财产品
10.3.1互联网平台类
10.3.2银行类
10.3.3基金平台直销类
10.3.4电信运营商类
10.3.5其他互联网理财产品
第11章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防范
11.1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初显
11.1.1P2P网络借贷领域风险频发
11.1.2其他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险
11.2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11.2.1监管不足
11.2.2法律定位不明
11.2.3内部风险控制不力
11.2.4风险应对机制缺失
11.2.5“大数据”风险分析依然存在风险
11.2.6其他问题与风险
11.3规范与促进互联网金融业发展
11.3.1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风险控制
11.3.2适度监管
第12章 中国互联网金融展望
12.1政策之风吹暖互联网金融
12.2互联网金融与利率市场化改革
12.2.1互联网理财产品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中间产品
12.2.2互联网金融负债业务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12.2.3互联网金融影响金融产品价格定价
12.3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监管
12.3.1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及挑战
12.3.2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争议
12.3.3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12.4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
12.4.1移动支付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主力军,银行卡或退出历史舞台
12.4.2互联网金融促使金融脱媒态势正在形成
12.4.3大数据必将担当起建设生态金融、普惠金融的重任
12.4.4互联网金融浪卷何方
附录
附录1煜达投资城——家具产业链金融的先行者与领导者
1.1煜达投资城概况
1.2平台原理
1.3平台业务模式分析
1.4风控体系和资金安全
1.5煜达投资城未来发展规划
附录2红岭创投——敢为天下先,P2P金融先行者
2.1红岭创投概况
2.2平台运营原理与产品
2.3业务模式分析
2.4红岭创投风控措施
2.5红岭创投特色分析
附录3陆金所——背靠大树好乘凉
3.1陆金所概况
3.2主要指标和投资产品
3.3平台运营模式
3.4风控体系
3.5陆金所的优势
附录4宜信——门类庞杂、行行通吃的全面型P2P公司
4.1宜信概况
4.2宜信的运营模式
4.3宜信的风险控制模式
4.4宜信模式的风险分析
4.5宜信未来发展初窥
附录5人人贷——稳扎稳打的严谨学风派P2P平台
5.1人人贷公司概况
5.2人人贷商业模式与风控体系分析
5.3人人贷风险解析
5.4人人贷发展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