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十年,四十人 ——“茅奖”作家作品观澜(1982—2022)(梁鸿鹰主编,为文学界构建一个多元立体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新貌)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四十年,四十人 ——“茅奖”作家作品观澜(1982—2022)(梁鸿鹰主编,为文学界构建一个多元立体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新貌)

60 4.7折 128 九品

仅1件

江西南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鸿鹰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01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5-14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梁鸿鹰
  •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4-01
  • 版次 1
  • ISBN 9787537867993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519千字
【内容简介】
《四十年,四十人——“茅奖”作家作品观澜1982—2022》是由著名学者梁鸿鹰编选的一部评论集。收入茅盾文学奖设立以来,八十位评论人对40部获奖作家作品的评论文章,共80篇。 他们带领我们回顾重温了“茅奖”作家作品,并进行了重新解读,为文学界呈现一个多元立体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新概貌。
【作者简介】
梁鸿鹰(主编),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原《文艺报》总编辑。编审。出版评论集《守望文学的天空》等6部,译作《阿西莫夫诠释人类万年》等4部,散文集《岁月的颗粒》、诗集《对天真的结局严阵以待》等。
【目录】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1982年

为改革时代创造典型形象:周克芹的乡土创作之路   向荣/ 003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手稿谈    / 009

 

魏巍:《东方》    1982年

终结与先行——《东方》在当代军旅文学中的位置    / 017

魏巍:为大时代吹响号角的人     / 022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     1982年

得法而努力地耕耘——一篇手稿档案中的李国文   / 029

“作家是属于他那个时代的”——李国文与茅盾文学奖     / 034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1982年

从《李自成》看姚雪垠的文学贡献   / 043

老将青史殊勋在——从《李自成》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谈起   / 051

 

李凖:《黄河东流去》     1985年

《黄河东流去》:一部“悲中见壮”的史诗   / 059

《黄河东流去》的资源性意义  / 065

 

 

张洁:《沉重的翅膀》(修订本)、《无字》  1985年 2005年

张洁:女性自我的建构与解构                / 073

寻绎张洁《沉重的翅膀》的精神诉求:留下真情从头说   / 079

 

刘心武:《钟鼓楼》   1985年

刘心武小说的现实主义内在转换       / 087

寻找稳定的“钟摆”——谈刘心武致秦兆阳的一封书信     / 092

 

 

路遥:《平凡的世界》      1991年

路遥与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 101

《平凡的世界》:一部有待全面认识的长篇佳作   / 106

 

 

凌力:《少年天子》       1991年

凌力:寻找历史与现实有价值联系的一面        / 113

皇权下的“精神病象”——再论《少年天子》中个体与机制的博弈               / 119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     1991年

冯牧与刘白羽       / 127

一部关于战争灵魂的诗意长篇——重读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         / 131

 

 

王火:《战争和人》(一、二、三)    1994年

王火:以健雄之笔记录时代  / 141

《战争和人》三部曲:对红色经典的自觉追索       / 147

 

 

陈忠实:《白鹿原》 (修订本)   1994年

陈忠实:将自己滚烫的手指按在时代的脉搏上               / 155

现实主义:从柳青到陈忠实              / 161

 

 

刘斯奋:《白门柳》(一、二)  1994年

历史小说的三大难题与《白门柳》的创作经验      / 169

《白门柳》的微言索隐 / 174

 

 

刘玉民:《骚动之秋》     1994年

史诗与史识——论《过龙兵》的乡土叙事与对农民主体性的思考               / 183

中篇小说的困境与突围——以刘玉民《海猎》等中篇为例               / 189

 

 

张平:《抉择》    2000年

张平长篇小说:无比广阔的现实主义道路            / 197

张平:对百姓立场、中国叙事、民本美学的坚守          / 202

 

阿来:《尘埃落定》    2000年

阿来的意义 /209                                                                           重读《尘埃落定》:从“傻子”的形象说开去            / 215

 

 

王安忆:《长恨歌》    2000年

王安忆重写了张爱玲,正如张爱玲重写了《红楼梦》      / 223

再读《长恨歌》:有情生命的庄严  / 229

 

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      2000年

茶烟血痕写春秋——略论《茶人三部曲》          / 237

茶要慢慢品——重读《茶人三部曲》              / 243

 

 

熊召政:《张居正》  2005年

历史小说的转折与《张居正》     / 251

重塑“楚狂”——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的经典性意义      / 257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    2005年

英雄传奇的“现代性”重构——徐贵祥长篇小说新作《英雄山》读记           / 265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理解《历史的天空》的当下境遇         / 272

 

柳建伟:《英雄时代》  2005年

柳建伟和他的“时代三部曲”                                            / 279

一部现实主义的“北方奇书”——重读柳建伟的长篇小说《北方城郭》           / 285

 

宗璞:《东藏记》 2005年

《野葫芦引》:要在葫芦里装宇宙  / 293

诗意的逃亡——重读《东藏记》 / 300

 

贾平凹:《秦腔》   2008年

古镜未磨,照破天地——重读《秦腔》        / 307

贾平凹乡村叙事的写作姿态 / 313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2008年

以有情的方式构建美——关于迟子建的文学世界         / 321

桦皮船漂进了博物馆——再读《额尔古纳河右岸》         / 328

 

 

周大新:《湖光山色》    2008年

周大新小说的文化阐释——由《湖光山色》说开去            / 335

作为“还乡”的周大新小说   / 342

 

 

麦家:《暗算》   2008年

麦家:“讲故事的人”   / 349

孤独的辩证法和麦家的意义  / 356

 

张炜:《你在高原》    2011年

赓续雅文学传统,重筑审美乌托邦   / 365

张炜儿童文学万物谐美的生态建构——从张炜的《我的原野盛宴》说起        / 371

 

刘醒龙:《天行者》 2011年

关于刘醒龙的四个思考片段   / 381

《天行者》:塑造乡村知识分子的精神群像  / 387

 

莫言:《蛙》  2011年

认同危机·拓展故乡·拷问灵魂——莫言研究三题               / 395

记忆的在场或声音的荒原——莫言《晚熟的人》读札                 / 403

 

 

毕飞宇:《推拿》   2011年

毕飞宇的目光  / 411

从历史主体到情感主体  / 418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2011年

先锋姿态、批判精神、创新追求——刘震云小说创作的三只轮子              / 427

一次出走,或一万次精神自赎——《一句顶一万句》读札                        / 433

 

格非:《江南三部曲》  2015年

尚待命名的小说写作实验   / 441

“讲故事”:回溯与开拓——再读格非《隐身衣》     / 447

 

 

王蒙:《这边风景》    2015年

王蒙:共和国文学之子    / 455

作为方法的意识流——1980年代初王蒙和他的四篇小说      / 461

 

 

李佩甫:《生命册》    2015年

李佩甫心中有个“好的故事” / 471

如何讲好中国城乡故事——从《城的灯》到《生命册》        / 477

 

 

金宇澄:《繁花》  2015年

破局者:金宇澄和他的《繁花》   / 485

“博物”美学与情感记忆的光泽——论金宇澄《繁花》     / 491

 

 

苏童:《黄雀记》  2015年

《黄雀记》:作为性格悲剧的美学建构      / 499

河水与招魂:从《河岸》到《黄雀记》   / 506

 

 

梁晓声:《人世间》   2019年

《人世间》的叙事雄心和史诗传统的再兴       / 515

梁晓声小说与当代文学中的两种知青形象     / 522

 

 

徐怀中:《牵风记》    2019年

以一颗真正的文学之心写作——从读徐怀中长篇小说《牵风记》想到的         / 531

《牵风记》:“回返未来”的美学呼唤         / 537

 

 

李洱:《应物兄》      2019年

李洱小说中的“费边幽灵”   / 545

李洱的文学观与《应物兄》的接受   / 552

 

 

徐则臣:《北上》  2019年

宏大的与幽邃的——再谈徐则臣小说   / 561

徐则臣的“乌托邦”与小说的可能性  / 56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