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中南海外交风云
  • 毛泽东中南海外交风云
  • 毛泽东中南海外交风云
  • 毛泽东中南海外交风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毛泽东中南海外交风云

正版 全新未拆

13 3.6折 36 全新

仅1件

湖北襄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庆贵、王泽军 编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343

上书时间2024-06-15

漫游书海

五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庆贵、王泽军 编
  •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1
  • 版次 1
  • ISBN 9787802108493
  • 定价 36.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4页
  • 字数 310千字
【内容简介】
中南海这是一个令人崇敬和向往的地方。因为那里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是中国领袖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大业的谋划中心、决策中心和指挥中心。
北海、中南海,亦名“西苑”,“太液池”。始建于金代,历经元、明、清,不断增建、扩建而成。明、清时,为皇家御苑。民国时期,曾作为总统府,也曾辟为公园。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同年3月25日,中共中央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迁到北平。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都住在西山。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北平市市长叶剑英组织力量对破旧凄凉的中南海进行了清理,使中南海恢复了清洁的容貌。同年7月,毛泽东经多次劝说,离开香山双清别墅,搬进中南海,中央机关也进入中南海办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定都北京,中南海成为全中国的神经中枢。
中南海风景秀丽,名胜很多。新华门是中南海的正门。原名宝月楼,相传是乾隆为其所宠爱的香妃而建。民国时期,变为中南海的南门,改称新华门。
进了新华门,迎面是一个大影壁,影壁上有毛泽东的手书:“为人民服务”。转过影壁,便是宽阔的南海。抬头北望,北边有一个绿水环绕的岛屿——瀛台,殿阁亭台错落,苍松翠柏掩映。一路北行,则古槐冲天,垂柳拂岸,海水荡漾,波光闪烁,景色旖旎。
南海西北是静谷,松柏苍郁,翠竹葱茏,奇石竞秀,芳径探幽,屏山镜水,月地云阶,如入佛宇梵宫。
静谷东面、南海北岸是丰泽园。清康熙年间建。曾占稻田四十亩,其中演耕地一亩三分,供清朝皇帝举行演耕礼之用。这是一个古式的大建筑群,内分很多小院落。
进了丰泽园的楠木大门,迎面便是颐年堂。清康熙年间建。原名“崇雅殿”,乾隆时改为“惇叙殿”。为庆祝慈禧寿辰,改为“颐年殿”。民国初年,改为“颐年堂”。这是一座宫殿式的建筑,原是康熙初年儒臣给皇帝讲学之处,后为清朝皇帝宴请宗室王公、联句赋诗之处。解放后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的地方,党和国家领导人有时也在这里会见重要外宾。
颐年堂东面是菊香书屋。古朴典雅,翠柏挺拔,芳草铺地,俨然一农家院落。有康熙所撰对联:“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霏清净香。”这里原是清朝皇帝藏书、读书的地方,1949年7月后是毛泽东的住处。菊香书屋的正房“紫云轩”,是毛泽东的起居室。
勤政殿在中海与南海之间的堤岸上,位于瀛台之北,与灜台隔水相望。勤政殿坐北向南,正殿五楹。勤政殿匾额“勤政”二字是康熙皇帝的御书。这里曾是光绪皇帝和慈禧听政的地方。解放后是国家领导人接受外国使节递交国书、会见重要外宾的地方,也是国家领导人举行重要会议的地方。
中南海西门内有怀仁堂。原名“仪鸾殿”,是一组传统宫殿式的建筑群,宏敞庄严,富丽堂皇。原为慈禧寝宫,是她晚年处理政务和生活的地方。八国联军时遭焚毁,后经重建,成为中式两层楼房。解放后,这里成为党和国家召开重要会议、举行重要典礼、进行外事活动的地方。
怀仁堂东南,春耦斋以北有居仁堂,这是一组西式建筑,雄伟壮观,有山石点缀,水池映衬,花木拱围。原名“海晏楼”,为慈禧接见外国女宾之处。新中国成立后,是办公场所。
紫光阁位于中海西北岸,是中海最高的建筑物。为两层重簷,白石栏杆,雕龙望柱。阁前有四百余平方米平台。原为乾隆皇帝召集侍卫大臣演习射箭、宴请功臣、殿试武进士、筵宴少数民族头领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经常在此会见外宾。
在中海西岸中部,与东岸的万善殿、海中的水云榭相对,有一个游泳池。这个游泳池可能是民国时期建的。池子东边,搭有遮阳的布篷,散放着几把藤椅。池子的西边,有看台、更衣室。解放前,曾是公众的游泳场所。解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南海的机关干部都曾在此游泳。1966年毛泽东外出视察时,对菊香书屋进行了修缮。毛泽东回来后,发现菊香书屋变了样,为此动了肝火,一气之下搬到了游泳池居住。游泳池不再放水,给池子盖上了木板,又加了顶棚,成了大厅。毛泽东的客厅也兼书房,厅内陈设简单,但书籍很多,简直是书海。毛泽东的垂暮之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游泳池一共居住了二十七年。二十七年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领袖们描绘了中国未来的蓝图,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关注国际风云变化,制定了中国的国际战略方针和对外政策。从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的民族,结成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共同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的“一边倒”国际战略方针,到倡导美国、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阿拉伯世界、欧洲,都要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国际战略方针,中国的国际战略方针经历了巨大而深刻的调整。随着中国国际战略方针的重大调整,中国在对外交往方面也出现了巨大变化。
二十七年来,毛泽东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根据不同情况适时调整中国的国际战略方针,制定对外政策和策略,广泛接触和结交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朋友,支持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发展国家间正常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交流,争取世界持久和平,推动国际形势向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
《毛泽东中南海外交风云》一书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毛泽东的外交思想、战略方针、对外政策和斗争策略,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毛泽东中南海外交风云》所收录的文章,有一些是重新撰写的,有一些是从《毛泽东国际交往录》中选出来,经编者进一步修改加工的。《毛泽东中南海外交风云》所选编的文章,是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外宾的真实记录。毛泽东在同外宾谈话时,既有严肃认真的探讨,也有亲切和蔼的谈心;既有平心静气的磋商,也有唇枪舌剑的交锋;既有深刻智慧的哲理,也有诙谐幽默的话语。这些文章充分展现了毛泽东的深邃、智慧、坚毅、博大、镇定、从容。
【目录】
序言
红星照中国城楼传信息——毛泽东与斯诺
神秘使者破坚冰穿松外交架桥梁——毛泽东与基辛格
共同利益连中美折冲樽俎揭新篇——毛泽东与尼克松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毛泽东与赫鲁晓夫
太液池水深千尺不及凌晨送别情——毛泽东与伏罗希洛夫
哲学上的真正知音外交上的无奈对手——毛泽东与尤金
春意盎然交新友秋风萧瑟悼敌人——毛泽东与浅沼稻次郎
赤县扶桑一衣带水远见卓识中日复交——毛泽东与田中角落
唇齿两相依鲜血凝友情——毛泽东与金日成
真挚友谊留青史无私援助铸丰碑——毛泽东与胡志明
烈火炼真金患难见知己——毛泽东与西哈努克
共饮一江水胞浓情谊深——毛泽东与吴努
朋友也会有齟齬沟坎过去是坦途——毛泽东与尼赫鲁
戏柏乔松霜雪后知心唯有患难时——毛泽东与阿里·布托
相知无远近互信显真情——毛泽东与班达拉奈克夫人
领袖相会勤政殿携手共建友谊桥——毛泽东与苏加诺
中欧互相借重共同反对霸权——毛泽东与希思
戴氏决心建交富尔秘密往来——毛泽东与富尔
细雨如丝润心扉滴水穿石豁然通——毛泽东与施密特
沧海横流显本色狂澜力挽仗要人——毛泽东与卡达尔
浓浓非洲情迢迢友谊路——毛泽东与尼雷尔
三个世界开创外交新格局——非洲情怀结交全天候朋友——毛泽东与卡翁达
游击英雄真诚相见理想主义薪火相传——毛泽东与格瓦拉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