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诸定义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艺术诸定义

200 全新

仅1件

广西南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新西兰]斯蒂芬·戴维斯 著;韩振华、赵娟 译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8

版次1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4-02-0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有塑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新西兰]斯蒂芬·戴维斯 著;韩振华、赵娟 译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08
  • 版次 1
  • ISBN 9787305135026
  • 定价 56.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71页
  • 字数 204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原版书名 Definitions of Art
  • 丛书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
【内容简介】
  自20世纪50年代以降,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来研究艺术问题兴盛一时,并且催生了大量的争论。在《棱镜精装人文译丛:艺术诸定义》中,作者斯蒂芬·戴维斯描述、剖析了这一时期英美哲学界讨论的艺术定义问题。在进行描述、剖析时,他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视角,我们可以借助这一视角来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向。
  戴维斯认为,这场争论揭示了在艺术定义问题上功能主义和程式主义两种相互冲突的基本思路。这两种思路在“艺术是否可以定义”以及“如果艺术可以定义,那么如何进行定义”等问题上分歧重重。戴维斯注意到,功能主义者相信,只有在一个对象能够行使一种特定的功能(通常情况下是提供一种回报性的审美经验)时,它才是一件艺术作品。而程式主义者则认为,某物当且仅当是依照某些规则和程式而制作出来的,它才是一件艺术作品。戴维斯试图向我们揭示,通过这一框架来观照上述争论,将会是富有成效的;他也发展出一些不同于以上两种思路的新论点——当然,相比于程式主义,他对功能主义要更严苛一些。
  由于莫里斯-韦兹的论文《理论在美学中的角色》催生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戴维斯一开始就集中讨论了韦兹的这篇创始性论文;继而,他检视了其他重要的论著,其中包括阿瑟·丹托、乔治·迪基以及本·提尔曼的论著。在这种批判性解读中,他就艺术作品的人造性、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意图的关联等问题提出了自己原创性的观点。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艺术诸定义》为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杰出哲学教授斯蒂芬·戴维斯关于艺术定义的论著。
【作者简介】
  斯蒂芬·戴维斯,美国奥克兰大学哲学教授。著有《艺术的定义》(1991年)、《音乐的含义与表现》(1994年)、《音乐作品与表演:哲学探究》(2001年)、《音乐哲学的主题》(2003年);编有《艺术及其信息:含义、道德与社会》(1997年)、《艺术与本质》(2003年)。
【目录】
前言
上编
上编导论
第一章韦兹的反本质主义主张
韦兹的论点
韦兹在论争中的地位
对韦兹论点的批评
第二章功能性定义与程式性定义
概念的意义
参照事物的功能而获得定义
依照程式来为事物下定义
以上讨论中得出的原则
定义艺术的实例、艺术作品,根据功能还是程式?
定义艺术的其他方法
第三章比厄斯利的功能论
比厄斯利的理论
美感经验效果的意义
对比厄斯利美感经验解释的批评
比厄斯利的形式主义偏好
对功能主义的主要批评
功能主义者的回应
对功能主义回应的反驳
第四章迪基关于艺术定义的体制理论
体制论简史
迪基的定义
人人都是艺术家吗?
艺术界的历史与结构之关系
角色与规则
离群索居的艺术家
迪基的定义和审美属性
迪基定义的循环性
艺术的要素和体制论定义

下编
下编导论
第五章人造性条件
两种人造性
伊顿、斯克拉法尼和迪基论人造性
艾斯明格对于人造性的分析
对于人造性的一种备选解释
维安德、西尔维斯和沃尔海姆论人造性
比厄斯利和山考斯基的观点
回到迪基与韦兹的对立
与本体论之关联
第六章艺术与其对象的不可分割性质
沃尔海姆论艺术与其对象的不可分割性质
卡里尔论没有艺术作品的世界
斯克拉法尼论艺术与其对象的不可分割性质
肉身性重要吗?
第七章历史性定义和意图性定义
功能、象征与可解释性
克鲁科斯基的定义
卡罗尔的叙述理论
列文森的定义

结论
第八章艺术家的意图和意图论的方法
摒弃意图谬误
在本质上与诠释相关的意图属性
接受者的意图代替艺术家的意图
艺术习俗作为审美属性的决定性因素
沃尔顿的异议——第二位意图
对沃尔顿论点的回应
回到意图论定义艺术的方法
第九章功能主义、程式主义和意图
对沃尔顿的再回应
费津的观点
本书终言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附录:人名译名中英文对照表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有塑封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