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师范教育研究资料汇编(全63册)
  • 近代师范教育研究资料汇编(全63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近代师范教育研究资料汇编(全63册)

SHYH 总结近代中国教育大转型中 师范教育的发生、发展、变革 为当前师范教育改革提供历史镜鉴

38290 8.0折 48000 全新

仅1件

湖北武汉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蒋纯焦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43983465

出版时间2021-07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07

印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48000元

上书时间2021-09-10

武汉邗江古籍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    容     介     绍
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系副教授蒋纯焦主编,收录了有关近代师范教育资料200余种,包括师范学堂章程、师范院校毕业纪念册、师范学校年鉴、师范学校校刊等基础性文献,以及师范教育概论、师范学校讲义、师范教育期刊等研究性著述,按照专题进行编排,合计63册。本书的出版,旨在通过搜集、整理、出版近代师范教育资料,认识和研究近代中国教育大转型中师范教育的发生、发展、变革,从而为师范教育改革提供历史镜鉴。

                                                              序                         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师范教育,但著名的教育家都留下了关于教师的论述,如孔子、孟子、荀子等。汉代扬雄《法言·学行》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是为汉语‘师范’一词的源头。唐代韩愈首作《师说》,专门探讨教师问题,直到清末,《师说》之作累计多达数十篇。这些论述和作品,对于规范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教师的文化自觉,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代以来,中国始有师范教育,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养。‘师范’之议,一八九六年首见于广东新会梁啓超《变法通议》之《论师范》,说:‘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师范教育之设,一八九七年首见于江苏武进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之师范学堂,‘课以中西各学,要于明体达用,勤学善诲为指归’。一九〇二年八月,清廷颁布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其中规定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各省高等学堂附设师范学堂一所,中学堂亦附设师范学堂。这是首次从制度上明确建立师范教育体系,但附属于普通教育。
一九〇四年一月,清廷重新拟订学制,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制订者意识到办师范是兴学堂的第一要务,规定各省设优级师范学堂一所、初级师范学堂若干,分别培养中学堂和小学堂教员。这是中国设置独立的师范教育体系之始。一九〇七年三月,学部又奏请设立女子师范学堂,为广大女性习师范、做教师提供了制度保障。清末学制颁行以后,师范教育快速发展,真正发挥了教育事业‘工作母机’的作用。
民国成立以后,优级师范学堂改称为高等师范学校,初级师范学堂改称为师范学校。后来教育总长范源廉推行师范区制,将全国划分为六大师范区,每区设置一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于是,全国形成了著名的六大高师,即北京高师、南京高师、武昌高师、成都高师、广东高师、沈阳高师。这些高师发展势头强劲,除北京因有北京大学外,其他高师很快就成为当地最负盛名的高等学府。六大高师是民国初年高等教育的一大亮点,但遗憾的是,其他高师被迫停办或撤并,如湖南高师、山东高师、江西高师、福建高师、河南高师等,给这些省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比较大的打击,造成无法估量的历史损失。
新文化运动后,中国教育体制学习欧美,北洋政府于一九二二年十一月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亦称新学制)。师范教育在学制讨论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议,反对或赞成师范教育独立设置者各抒己见,互不相让。新学制采取折衷的办法,规定中等师范教育可以有六年制师范学校,也可以在普通中学设置师范科;高等师范教育可以有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师范大学),也可以在综合性大学里设置师范科。也就是说,师范教育既可独立设置,也可以附设于普通教育。
事物的发展往往趋新弃旧,由微而着,进而发生根本改变。因此,师范教育在新学制颁布后迎来重大变革,整体向附设于普通教育转移,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和师范大学日渐减少。许多师范学校改为普通中学,一些原本的普通中学也增设师范科。六大高师纷纷向综合大学转变,师范教育不再为办学主体,而成了其中的一个院或系,这就是教育史上有名的高师改大运动。如南京高师并入东南大学(实际是先期在南京高师校址建立东南大学,然后将南京高师悉数并入);沈阳高师与他校合并组建东北大学;武昌高师先改为武昌师范大学,后又改为武昌大学,最终组建为武汉大学;广东高师与他校合并组建广东大学,后更名为中山大学;成都高师先改为成都师范大学,后与他校合并组建四川大学。这样,六大高师仅保留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北京师范大学。
师范教育独立地位的丧失,引起一些学者的担忧,留美归国的青年教育学者孟宪承呼吁恢复旧制,同样留美归国的青年植物学者胡先驌则与之意见相左,发生过笔墨官司,被称为‘孟胡之争’。一九二七年三月,陶行知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学校,以乡村师范为突破口谋求师范教育的独立。这种尝试虽恢复了中等师范学校,但高等师范教育未有变化。
全面抗战期间,以一九三八年夏在湖南安化蓝田镇创办国立师范学院为标志,国民政府开始恢复独立建制的高等师范学院。随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国立南宁师范学院相继设立。
到一九四六年,全国中等师范学校有九百零二所,师范院校(含专科)有六十七所。在中国共産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也设有独立建制的师范教育,为发展红色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如苏维埃政府设有第一、第二列宁师范学院,陕甘宁边区一九四一年有中等师范学校四所,东北解放区一九四九年有师范学校十八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师范教育体制也屡经变化。建国初,为普及教育,需要大量培养人民教师,发展出独立的师范教育系统,有中等师范学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师范学院、师范大学,可谓庞大周密。上世纪九十年代,师范教育体制再起争议,一些师范院校改名为综合性高校。到世纪之交,高等教育大衆化引发师范教育结构大调整,中师基本被撤并,师专纷纷升格为地方院校,独立的师范教育只有师范大学了。且师范大学虽名称得以保存,但办学性质日益向非师范发展,甚至师范大学内出现了医学院、工学院。
新时代以来,在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下,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振兴师范教育、培养‘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好老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搜集、整理、出版近代师范教育资料,对于认识和研究近代中国教育大转型中师范教育的发生、发展、变革具有重大意义,从而为师范教育改革提供历史镜鉴。以此,我们收録了有关近代师范教育资料二百余种,既有师范学堂章程、师范院校毕业纪念册、师范学校年鉴、师范学校校刊等基础性文献,又有师范教育概论、师范学校讲义、师范教育期刊等研究性著述,按照专题进行编排,合计六十三册。为展现资料原貌,采用影印出版,不作任何更改,相信读者能历史地理解和使用历史文献。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学系   蒋纯焦
                                                                                                              二〇二一年五月

目录
第一册
师范教育郭鸣鹤编著
师范教育罗廷光编著

第二册
师范教育余家菊着
师范教育的理论与实际张达九

第三册
师范教育问题
师范教育改造问题
师范学校论
师范教育论
师范教育讨论集
师范教育讨论集(第二辑)

第四册
师范教育学术讲座演讲集(第一辑)
中国师范教育论

第五册
师范教育特刊
推进师范教育运动特辑
师范教育制度与本省师范教育之设施
师范教育与乡村建设

第六—七册
中国新型师范学校
师范教育心理(上册)
师范教育心理(下册)

第八册
师范生的良友
新师范各科教学法
各科教学过程

第九册
各科之效用与学习法
各科教学法
新师范单级教学法
师范劳作教学新论

第十册
师范教科书测验及统计
新师范小学组织及行政

第十一册
国民教师工作指引(第一集)
国民教师工作指引(第二集)

第十二册
师范生怎样实习
师范学校实习指导

第十三册
乡村师范学校课程标准
乡村师范概要

第十四册
怎样办乡村师范
乡村师范教育实习指导

第十五册
乡村师范经验谈
师范教育法令汇编

第十六册
各国师范教育概观
日本师范教育考察记

第十七册
直隶学务处拟订初级师范学堂简明章程
教育部呈准修正师范学校规程
新学制师范科课程标准纲要
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第五册高级中学师范科之部)

第十八册
全国师范学校一览表
民国七年全国中学、师范、实业学校一览表
全国师范学校校长会议录
全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会议录
大学堂旧班师范毕业生题名录
京师公立师范学校校务改进事项大纲
优级师范学堂章程

第十九册
北京师范学校一览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十周纪念录
北京高等师范同学录

第二十册
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组织大纲、学则概要、学科一览及课程标准
民国一三北京师大毕业同学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科同学会会员录
国立师范大学第二部女师大毕业同学录

第二十一册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平民学校一览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组织大纲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理计划书
师大广西同学特刊

第二十二册
师范大学一九三三毕业纪念册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职教员录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近况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学则

第二十三册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在校同学录(民国二十五年度)
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
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改进研究报告
国立北平师范学院教职员录
北平师范学校一览

第二十四册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暂行章程
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北洋女师范学堂同学录
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组织大纲
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概略
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会简章
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学院教育概论(一、二年级)
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学院概览

第二十五册
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研究所一览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生自治会同学录
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概况
北平辅仁大学教育学院概览
天津河间两极师范学堂一览
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四周年纪念
河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学录

第二十六册
河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一览
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一览
河北省省立天津师范学校一览
河北省立保定师范学校纪要

第二十七册
河北省省立保定女子师范学校一览
河北省省立滦县师范学校一览

第二十八册
河北省省立大名师范学校一览

第二十九册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章程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课程组织大纲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暨小学部师范中学部幼儿园部教职员一览表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现行章程
河北省立女师学院音乐学系专科概况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招生简章(民国二十四年度)

第三十册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图书馆中文图书分类目录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招考新生简章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体育系概况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四十二周年校庆特刊
河北省师范中学职业校长会议报告

第三十一册
河北省中学、师范、职业教育委员会联席会议报告专号
山西省立教育学院一览

第三十二册
山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章程
陕西省师范学校训育实施方案
辽宁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一览
黑龙江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概览
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同学录

第三十三册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毒案纪实   

第三十四册
考察江浙乡村师范教育报告书(附意见书)
三年来之杭师

第三十五册
江南高等师范学堂现行章程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一览
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修科概况
甯一女师十周纪念增刊

第三十六册
江苏省立第一师范校友录
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十周年纪念录
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教生实习教授研究录

第三十七册
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十周纪念特刊
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特设艺术专修科毕业纪念刊

第三十八册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社会教育暑期学校报告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研究实验实习事业指南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研究实验部十九年度工作报告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一览

第三十九册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概况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普及民众教育实验区请款说明书
无锡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试教、国文成绩合刊
试行工学教育的黄渡乡师

第四十册
江苏省立徐州女子师范学校校刊
江苏省立徐州女子师范学校概况
江苏省立徐州女子师范学校十五周年纪念刊
一个乡村教师的努力记

第四十一册
江苏省立太仓师范学校校刊
师范科概况
乡师概况
江西留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同学录
江西省立乡村师范学校校务报告
江西省立乡村师范学校一览(十八年度)
江西省立乡村师范学校实验小学部一览(民国十八年度)

第四十二册
江西省立南昌乡村师范学校一览
宜春乡师概况

第四十三册
江西省各县县立小学教师训练班第一、二期实施概况

第四十四册
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一览
山东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一览

第四十五册
一个乡师的试验(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范学校概况)
寿张乡师校刊(六——十五期)

第四十六册
山东省立莱阳乡师概况
黄麓乡师与农村建设

第四十七册
福建师范学堂一览
广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概览

第四十八册
广州女师一九四九年度毕业同学北京教育考察报告
省立广州女子师范学校学生生活周记
广州市小学教师生活之研究
海师概况
河南省立第一女师组织大纲暨各种规程
河南私立东岳艺术师范学校第十六届毕业纪念册

第四十九册
河南省立辉县百泉乡村师范学校概况
百泉乡师答客问
百泉乡师实验区须知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科目及细则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理化系科目及细则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生物学系科目及细则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系科目及细则
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校组织大纲、学则大纲、入学须知
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校历史社会学系科目及细则
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校规程数学系科目及细则
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校地学系科目及细则
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校规程教育哲学系科目及细则
湖北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校舍落成纪念特刊
湖北省立教育学院改进计划刍议(写在教育专家讨论会以后)
国立师范学院教职员、同学姓名录

第五十册
一个学校底总动员(衡山乡师民训工作实录)
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师生通讯录(民国三十五年上期)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师范研究所一览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学则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务概况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毕业纪念册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教职员录

第五十一册
国立重庆师范学校过去现在与未来
川东共立师范学校一览

第五十二册
国立成都师范大学概览
四川省立成都女子师范学校一览
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组织大纲
云南省立昆华师范学校特刊(三十四周年纪念) 
满园桃李
拓荒的园丁

第五十三册
贵州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第四期
一年来之贵阳女师
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二年制幼稚师范科课程标准

第五十册
一个学校底总动员(衡山乡师民训工作实録)
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师生通讯録(民国三十五年上期)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师范研究所一览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学则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务概况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毕业纪念册
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教职员録

第五十一册
国立重庆师范学校过去现在与未来
川东共立师范学校一览

第五十二册
国立成都师范大学概览
四川省立成都女子师范学校一览
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组织大纲
云南省立昆华师范学校特刊(三十四周年纪念)
满园桃李
拓荒的园丁

第五十三册
贵州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第四期(师范第二班纪念册)
一年来之贵阳女师
实验活教育的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二年制幼稚师范科课程标准

第五十四—六十三册
师范讲义  湖北教育部编辑(1906)
四川师范讲义  四川教育会(1906)
师范讲义  师范讲习社编辑(1910—1911)
师范讲义简章  师范讲习社编纂(1910)
速成师范讲义丛録  颜可铸等编辑 
新体师范讲义(第一期)  庄俞编辑 
女子师范讲义  孙清如编辑,诸女士校閲(1908)师范生  
师范生  师范生杂志社编辑
师范教育  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小学部编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