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欢而散的文化聚会:泰戈尔来华讲演及论争
  • 不欢而散的文化聚会:泰戈尔来华讲演及论争
  • 不欢而散的文化聚会:泰戈尔来华讲演及论争
  • 不欢而散的文化聚会:泰戈尔来华讲演及论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不欢而散的文化聚会:泰戈尔来华讲演及论争

12 4.1折 29 八五品

仅1件

安徽蚌埠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宜学 编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6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18-10-21

不止一界

六年老店
已实名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宜学 编
  •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6
  • 版次 1
  • ISBN 9787533643584
  • 定价 2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4页
  • 字数 272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马头墙人文馆
【内容简介】
1924年5月29日,印度诗人、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在鲜花和掌声的簇拥下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泰戈尔对中国的友好之情在上海第一次讲演时就表露无疑:“我相信你们的前途有一个伟大的将来,也就是亚洲的将来,我盼望那一天你们的民族兴起,表现你们内在的精神,那是我们共有荣华的一桩盛业。”然而,他不断强调的“东方文明优于西方文明”的论调在当时一批以救亡图存、科学救国为宗旨的中国知识分子眼中无异于一种不抵抗主义、一种亡国奴哲学。于是,一场围绕泰戈尔的文化大论争在中国文化界拉开了序幕。
【作者简介】
孙宜学,1968年生,复旦大学文学博士,2004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英文系进行博士后研究。现为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已出版学术著作《现当代西方文学》(合著)、《外国文学专题研究》(合著)、《中外浪漫主义文学导引》、《浪漫的精神行旅——走近文学大师莫洛亚》、《雪泥上的鳞爪——中外文学论》、《泰戈尔与中国》等;译著《狱中记》《文学的哲学》《法国现代批评大师》《卢俊与浪漫主义》《美国的文明》等;主编大型学术丛书“中国大论坛丛书”、“西方近现代思想文化经典译丛”、“西方文库·家庭书架”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比较文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多篇。
【目录】
序一次不欢而散的文化聚会孙宜学
泰戈尔来华讲演精华
东方与西方之警醒——过缅甸时对华侨的讲演
诗人的使命——在上海的第一次谈话
从友爱上寻光明的路——在杭州各界欢迎会上的讲演
东方文明之危机——在上海各团体欢迎会上的讲演
东方文明之发扬——在南京东南大学的讲演
中国与印度是兄弟——在济南各界欢迎会上的露天讲演
创办和平之乡学校的历史——在北京英美协会欢迎会上的讲演
爱为济世良方——游北海时对中外人士的讲演
东西文化之精髓——在北京法源寺的讲演
我的诗人生涯——在北京海军联社的讲演
人类第三期之世界——在北京雩坛的讲演
中国画之观感——在北京画界同志会欢迎会上的讲演
你们要远离物质主义的毒害——在清华大学的讲演
余之革命精神——对北京青年的第一次公开讲演
巨人之统治及扑灭”巨人”——对北京青年的第二次公开讲演
东西文化之批判——在北京的最后讲演
佛教与东方文化——关于佛教的谈话
我之教育方法——在汉口辅德中学的讲演
友谊的记忆——告别词
泰戈尔来华论争文精华
台莪尔氏之人生观钱智修
台莪尔与东西文化之批判胡愈之
与印度泰谷尔谈话冯友兰
太戈尔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瞿世英
太戈尔的艺术观郑振铎
太戈尔之“诗与哲学”观张闻天
太戈尔对于印度和世界的使命张闻天
太戈尔学说概观王希和
欢迎太戈尔郑振铎
泰戈尔来华徐志摩
太戈尔的思想与其诗歌的表象王统照
太戈尔来华的我见郭沫若
泰果尔批评闻一多
对于台戈尔的希望茅盾
过去的人——太戈尔瞿秋白
太谷尔思想之背景简又文讲,何志新记
评太戈尔在杭州上海的演说陈独秀
印度与中国文化之亲属的关系梁启超
教育家的太戈尔杜元载
太戈尔与东方文化茅盾
一个研究宗教史的人对于泰戈尔该怎样想呢江绍原
泰戈尔徐志摩
个人对于泰戈尔之感想陆懋德
一个研究文学史的人对于贵推该怎样想呢林语堂
吃牛肉茶的泰戈尔林语堂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