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写作与语言艺术(第二版)
  • 媒体写作与语言艺术(第二版)
  • 媒体写作与语言艺术(第二版)
  • 媒体写作与语言艺术(第二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媒体写作与语言艺术(第二版)

.

5.99 九品

库存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孟伟 著;孟伟 编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231231F0

上书时间2024-05-23

小帅的书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孟伟 著;孟伟 编
  • 出版社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1
  • 版次 1
  • ISBN 9787504382306
  • 定价 8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6页
  • 字数 58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媒体写作与语言艺术(第二版)》打破了主题、材料、结构、表达四大板块的框架,更丰实了写作主体能力培养的内容,强调了写作活动中深广阅读的价值,更突出了语言运用的表达张力,进一步阐发了“智能化写作”的运作趋势,初步触及了“创意写作”这一新模式。总之,在写作理论的组建上愈益完整,在写作理念上有所新的发挥。其次,搭建新的写作教学体系。建立起写作理论、写作文体实训方案以及写作思维与表达工具——规范和艺术的语言,这三个方面的结合有着科学性和完整性的体系。

【作者简介】

  孟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国家精品课“写作与语言艺术”(网络教育)负责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写作与语言艺术”(网络教育)负责人,中国传媒大学“写作与语言艺术”(本科)精品课程负责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欧洲传播研究和教育协会( ECREA)会员,中国少年先锋队工作学会理事,中国智能多媒体终端技术联盟智库专家。曾为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十几年来致力于媒体理论、媒体写作的前沿性研究。
  主持教育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10余项课题。出版《声音传播》《广播传播学》《广播内容传播》《广播原理——种融媒体传播的视角》《理解新媒体》《互联网+时代音频媒体产业重构原理》等8部著作。发表媒体研究相关论文60余篇,多次为《新华文摘》《新华月报》《新闻与传播》转载。多次赴英国,在桑德兰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伯恩茅斯大学研修;受邀赴英国、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参加相关媒体研讨会并做发言,欧洲媒体研究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与欧洲媒体研究学者多有合作。
  1999写作学硕士毕业后,讲授过基础写作、语言艺术与写作、文体写作、文学文体写作、广告文案写作、文学评论写作、实用公文写作等多种门类的写作课程;也为研究生开设《新媒体理论与实践》《社会化媒体研究》《音频媒体研究》等课程。曾获中传本科教学一等奖。

【目录】

前言
一、为什么写作
二、为什么学习写作
三、如何学习写作
四、本教材特色
五、如何使用本教材
理论篇
第一章 重新认识写作活动
第一节 当代写作的价值和意义
一、智能化写作的发展
二、传播效果决定的写作逻辑
三、写作的私人性与公共性
四、媒体写作被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第二节 从写作角度看汉语的特质
一、汉语基本特征
二、从写作角度看汉语的基本功能
三、从倚重影像的表达趋势看汉语特质
四、从全球化角度看汉语表达特点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写作语言的发展
一、现代汉语的三次革命
二、互联网新词的类型
三、互联网语言与当代写作
第四节 个体写作困境与主体超越
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困境
二、怎么“想”很难做到怎么“写
三、写作主体的超越
第二章 写作作为一种传播活动
第一节 作为传播内容的写作文本
一、时代里的写作文本
二、生活里的写作文本
三、网络传播中的写作文本
四、作为传播内容的写作活动
第二节 作为传播者的写作主体
一、观察能力
二、感知能力
三、记,忆能力
四、联想和想象能力
五、艺术鉴赏能力
六、分析综合能力
第三节 成为一个积极的阅读者
一、阅读获得的基本技巧之于写作的意义
二、阅读获得的间接经验之于写作的意义
三、写作与阅读密不可分
四、拥有强大的阅读能力
第四节 作为写作对象的社会生活
一、在动态关系中认识社会生活
二、现实的“生活”与作品中的“生活”
第三章 写作主题
第一节 主题的含义
一、什么是主题
二、主题含义拓展
三、主题的特点
四、主题的作用
第二节 主题的形成
一、主题形成的三个阶段
……
实践篇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