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著名女影星黄柳霜挎相机私人老照片一张,三十年代抗战爆发,她多次发表演说,呼吁美国人民积极支持中国抗战,并将自己的珠宝首饰拿出来义卖汇回中国支持抗战。11.5X7厘米,泛银。
¥
1500
九品
仅1件
拍摄者未知
年代民国 (1912-1948)
尺寸11.5 × 7 cm
类别黑白
货号P77
上书时间2024-12-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见实物图自辨。
- 商品描述
-
民国银盐照片一张,11.5X7厘米,泛银。左下角白边微缺,完全不影响画面。
黄柳霜(Anna May Wong,1905年1月3日-1961年2月2日),出生于美国洛杉矶,祖籍广东省台山市,美籍华裔女演员。
1919年,参演了个人首部美国电影《红灯笼》 。1922年,出演美国电影《海逝》。1924年,出演美国电影《巴格达窃贼》,在剧中扮演蒙古奴隶。1929年,主演英国电影《唐人街繁华梦》;凭借在该剧中的演出,获邀出席英国王室宴会 。1932年,与玛琳·黛德丽合作主演美国电影《上海快车》,该影片在美国取得了370万美元的首映票房 。同年,首部以上海为背景的美国电影《大饭店》在上海公映。1936年,首次抵达中国开启为期九个月的寻根之旅,并拍摄纪录片。1951年,主演美国电视剧《柳霜夫人的画廊》,她在剧中以本名出演 。1960年,作为首位华人在美国好莱坞星光大道留星。此外,她还与朵乐丝·德里奥、多萝西·丹德里奇、梅·韦斯特及玛丽莲·梦露成为“好莱坞银铸四淑女眺望台”的雕像人物。
在她40余载的电影生涯中,黄柳霜共拍了50余部电影,她也是第一位进入好莱坞闯荡的华裔,在那充满族裔歧视的环境下,同时还得承受家人的极力反对,单刀直入在那有如鲨鱼出没的好莱坞水域里力争上游,历久不衰,若是没有两把刷子,早就像《星海浮沉录》般地消失无踪了。
从默片开始一直到天然彩色,逐步将她推向世界级的明星地位,不折不扣地成了一东方红的艳星。当时黄柳霜的芳踪和动态,也三不五时地出现在北美、欧洲、澳洲、南美,及东南亚、中国、日本的电影杂志上。
1928年在她姊姊露露陪同下来到欧洲,在她旅欧的3年间,黄柳霜首先在德国拍一部叫SONG 的电影。在欧陆也带来了旋风,从英国到荷兰、从西班牙到意大利、从匈牙利到罗马尼亚等,都抢登她的报道。德国名摄影家爱德华·史坦钦,也将黄柳霜的写真集,刊登在法国发行全球的《名利场》杂志上,这份杂志在当年上海法租界也可买到。
欧洲影迷对她的热情反应,也使得美国国内的高级杂志为她保留版面。不久黄柳霜又足踏法国,法国 人本来就对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建筑有兴趣,这回来了一个有血有肉、风情万种的华裔艳星,因此更造成法国观众对她的爱慕。
不久黄柳霜来到英伦三岛,并在这里参加由德国电影导演杜邦导演的电影《皮卡迪利》(Piccadilly)的拍摄。她特别喜爱伦敦,深觉人们对她的关心与友善。她的风采与神韵不仅让前来采访的记者为之倾倒,连一般的影迷也因她那股神秘的吸引力,而争先恐后地一睹她的真面目。
《皮》片巨大的宣传海报悬挂在伦敦各个电影院、餐馆、舞厅及剧院里,同时海报也在亚洲出现,上海也可看到。黄柳霜欧洲之旅,确实造成一连串的“东方效应”,所到之处无不轰动。
1930年代初,25岁的黄柳霜自欧陆返美,片约立刻如雪片般地飞来,就在她尚未办好入关手续之前,片商们已备好合约书并捧着预付的酬劳在关口守候。在纽约上岸后,她先在百老汇演了167场舞台剧,事后又拍成电影,同样造成轰动。黄柳霜此刻的影业事业如日中天,在巅峰上跳跃历久不衰。
就在黄柳霜探亲回美国后不久,抗战爆发,她心忧如焚。在电影界的宴会上,在慈善机构的集会上,她多次发表演说,呼吁美国人民积极支持中国抗战,并将自己在中国选购的众多珠宝首饰拿出来义卖,并将所得义款一分不留,于1939年汇回中国支持抗战。
照片就摄自所售实物,品如图请自辨
**温馨提示***
--------------------------------------------------------------
小店知识水平有限,对照片影像所呈现\"画面内容\"(如拍摄地点,人物姓名/事迹,建筑和街道名称,器物名称,交通工具名称等)理解和考证仅供您参考。如有需要,可站内联系要求补发更多图片。购买请以您自行判断为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