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品】安多藏区的文昌神信仰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品】安多藏区的文昌神信仰研究

200 九品

仅1件

山西大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看本加 著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1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05Xx

上书时间2024-05-2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看本加 著
  •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4-12
  • 版次 1
  • ISBN 9787105136926
  • 定价 3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60页
  • 字数 22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安多藏区的文昌神信仰研究》的基本结构与内容简介《安多藏区的文昌神信仰研究》开头部分为导论,主要说明本研究的背景、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
  第一章,重点运用历史文献资料,探寻文昌帝君张亚子的历史及研究概况。描述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以及成为梓潼地方神后,在道教的推崇下,与古老的中原星宿神——文昌星神重合,得到历代王朝的扶持和册封,成为道教中主管禄籍、文运之神的历史以及文昌信仰的现状。了解文昌信仰在中原产生的文化背景、特征及其内涵,这对于分析安多藏区民众接受、信仰此神的社会文化环境具有一定的意义,并简要梳理了道教神灵文昌帝君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分析和考察了文昌信仰在安多藏区的传播历史与分布特征。运用历史文献、文化传播的理论、解读民间传说故事等三条路径,分析文昌信仰在安多藏区传播的历史。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表明,明代海南的贵德已建有文昌庙,它主要是在明代向安多藏区实施汉族移民政策、汉藏宗教文化间经过长期交流和相互影响及安多藏区多民族杂居的社会文化环境等途径和影响下传播到贵德地区的。贵德成为文昌信仰在安多藏区最早传播的地带。然后以贵德为中心,逐渐辐射到周边的化隆、热贡等地区,形成了一条黄河上游地区的文昌信仰文化带。它又因为民族分布格局的不同,形成了纯藏区、汉藏杂居区、汉族聚居区三个区域,其文昌文化的特征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在安多藏区,大多数文昌庙都以村庙的形式存在,规模比较小,庙宇管理组织不全,形式多样化。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信徒自愿布施和募捐来维持。
  第三章,探讨安多藏区文昌神的形象特征及信仰体系。在安多藏区,文昌神被归人地域守护神之列。根据实地调查资料,将文昌庙宇的存在形式、布局、组织形式,以及神灵的形貌特征、结构进行了分类和归纳。并发现在唐卡、壁画等藏传佛教艺术中也有文昌神的现象。我认为,藏传佛教是制度性宗教,以来世、彼岸为重,具有终极关怀的文化意义,而地域守护神信仰体系是民间宗教,以人世、现实为重,具有解决现实问题的文化象征意义。守护神信仰体系和藏传佛教的现实与彼岸、今生与来世的关系,体现了藏族宗教信仰体系的二元结构,形成了守护神信仰体系和藏传佛教并存的宗教信仰格局。
  第四章,翻译并解析文昌神祈愿文。祈愿文就是在对神灵进行煨桑献供时所念诵的经文。在藏区,比较著名的神灵都有专门的祈愿祭祀仪轨。通过念诵祈愿文,人们同超自然力量进行对话、沟通,向神诉说,以求神对人的保佑,并实现自己的愿望。笔者通过比较佛教大师和民间收集到的文昌神祈愿文,将其中典型的文本进行翻译,并解读和分析。旨在了解藏传佛教对文昌神的认识、解释以及态度。并对《文昌帝君阴骘文》的藏文译本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描述和分析了文昌神信仰的各种仪式。根据田野调查的资料,笔者把安多藏区文昌信仰的各种仪式分为六种类型:(1)日常信仰仪式:日常信仰仪式主要包括个体信仰仪式、家庭信仰仪式和群体性信仰仪式。(2)六月会:描述安多藏区的两大跳神会——贵德六月会、热贡六月会中的文昌跳神仪式及其相关的活动,展现地域文化的特征。(3)庙会:以一村或几个村联合进行的集体祭祀活动,规模比较大,参加人数也较多,以祭祀文昌为主要内容,并进行集体娱乐等活动。(4)祭祀仪式:文昌的祭祀仪式一般可分为煨桑、血祭、放生三种形式,这是藏传佛教与苯教相融合的一种祭祀方式。信徒们以个体的不同宗教需求采用迥异的祭祀方式,以期达到信仰的目的。(5)羌姆仪式:文昌神在藏传佛教宁玛派羌姆中扮演的角色及仪式表演的过程。(6)降神仪式:通过击鼓、跳舞、穿戴精心制作的盛装,进行降神仪式,神灵附体进入法师之身,法师与文昌神进行交流,以达到神人对话的目的。我认为,举行这些仪式,不仅加强了信徒与神之间的关系,而且也加强了个人作为社会成员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通过仪式,集团组织便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这些仪式中,人们通过将某种供品或道具作为中介物,向神表示恭敬与顺服,同时请求并相信,神回报他们以福佑,从而实现了人神交流或信息沟通的目的,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互惠关系。
  第六章对文昌信仰民俗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文昌信仰在安多藏区进行本土化改造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笔者详细描述了当地藏族禁止吃黄牛肉的禁忌、占卜祈祷、以文昌命名的习俗,并分析其文化背景与特点。
  第七章中对文昌信仰的社会功能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第一,文昌信仰除具有宗教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外,在藏传佛教文化等的影响下,其功能出现了多元化的取向。其世俗功能增加,在行为规范、道德约束、强化伦理意识等方面凸现出很强的生命力。第二,共同的宗教信仰使汉、藏、土等不同民族走到一起,强化了宗教的认同感,缓和了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冲突,对民族关系的和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八章是安多藏区文昌信仰的变迁研究。文昌信仰传播到安多藏区后,不仅实现了藏传佛教化的过程,而且其信仰也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发生了变化。信徒不断增加,庙宇逐年增多,神灵数量不断上升,信仰辐射面日益扩大,影响力逐渐增大,城市化中也出现了文昌信仰的文化因素。种种迹象表明,文昌信仰在安多藏区不断地适应和调整,以满足当地人不断变化的信仰需求。
【作者简介】
  看本加,男,藏族,青海贵德人,1975年生。2009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4年于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现任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民族学、藏传佛教、藏族民间文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用藏汉两种文字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藏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国家民委科研成果奖两项,获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甘肃省师德标兵称号。
【目录】
导论
一、研究课题的界定
二、本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与研究概况
四、研究方法
五、本书的基本结构与内容简介

第一章道教神灵文昌帝君的由来及信仰仪式
一、文昌帝君的由来
二、七曲山大庙的现状
三、文昌帝君信仰仪式
四、文昌帝君研究综述

第二章文昌神信仰在安多藏区的传播历史与格局
一、文昌神信仰在安多藏区传播的历史考察
二、安多藏区的文昌神信仰分布格局
三、文昌庙宇的组织形式与经济状况

第三章安多藏区文昌神的形象特征及信仰体系
一、文昌神与藏区地方保护神
二、文昌庙宇中的神灵供奉体系及特征
三、藏传佛教艺术中的文昌神
四、安多藏区的文昌神与其他道教神灵的关系
五、小结

第四章文昌神祈愿文解析
一、文昌神祈愿文简介
二、文昌神祈愿文解析
三、《文昌帝君阴骘文》的藏文译本

第五章安多藏区的文昌神信仰仪式
一、日常信仰仪式
二、六月会
三、庙会
四、祭祀仪式
五、文昌羌姆
六、降神仪式
七、文昌神信仰仪式的特点
八、小结

第六章安多藏区的文昌信仰民俗
一、文昌禁忌
二、文昌签卜
三、文昌命名

第七章文昌神信仰的社会功能
一、文昌神信仰的社会功能
二、文昌神信仰功能的多元化
三、文昌神信仰与藏传佛教间的文化冲突
四、文昌神信仰与民族关系

第八章安多藏区的文昌神信仰变迁
一、文昌神信仰的发展现状
二、城市化中的文昌神信仰
三、文昌神信仰与当地的旅游和经济

第九章结论
一、文昌神信仰的文化特征
二、藏文化视野中的文昌神信仰
三、道教与藏传佛教的关系

附录:部分藏文文昌神祈愿文
参考文献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