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法律文化建设研究/“延安时代 延安精神研究”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正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法律文化建设研究/“延安时代 延安精神研究”丛书

120 九品

仅1件

山西大同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辉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05Zx

上书时间2024-05-16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郑辉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5
  • 版次 1
  • ISBN 9787010186351
  • 定价 3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8页
  • 字数 21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延安时代 延安精神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法律文化建设研究/“延安时代 延安精神研究”丛书》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法律文化建设理论渊源为前提,立足于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现实,从具有代表性的中共领导人、法律工作者、边区民众三种法律文化建设主体的法律思想、法律意识角度,解构了“隐性的法律文化”;从边区司法机构、司法制度及各类法律法规的动态发展角度,解构了“显性的法律文化”,进而阐述了新民主主义法律文化的性质、典型特征、法律文化建设的路径,以及延安时期中共法律文化建设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
【作者简介】
  郑辉,女,生于1972年,籍贯天津。西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剐院长,剐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士。兼任陕西省法学会理事、陕西省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法学会文化产业发展法律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知识产权法、民商法和法律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承担中国法学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省部级及厅局级项目20余项,在《光明日报》、《中国法学》、《西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延安时期中共法律文化建设的缘起
第一节 延安时期中共法律文化建设的历史背景
一、内忧外患、寻求民族方向的时代背景
二、闭塞落后、典型乡土社会的地域背景
三、抗日救亡、建立崭新国家的历史使命
第二节 延安时期中共法律文化建设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贯彻和弘扬
二、近代西方法律思想的借鉴和吸收
三、苏联经验的扬弃及苏区法律制度的传承
四、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甄别与继承
五、国民党政府法律的援引和适用

第三章 延安时期中共隐性法律文化的彰显
第一节 领导人与法律文化
一、毛泽东的法律思想
二、董必武的法律观念
三、谢觉哉的法律践行
四、习仲勋的法律探索
第二节 法律工作者与法律文化
一、李木庵的专业化司法改革
二、雷经天的新民主主义法制推进
三、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法律文化契合
第三节 民众与法律文化
一、民众参与法律文化建设的组织及方式
二、人民群众对于立法活动的参与
三、人民群众对于法律运行的参与
四、民众对边区法律文化建设的作用及制约

第四章 延安时期中共显性法律文化的构建
第一节 法律机构和体制建设
一、立法机关
二、司法机关
三、审级制度
四、管辖制度
五、审判制度
第二节 实体法律制度建没
一、宪政法律制度建设
二、土地法律制度建设
三、刑事法律制度建设
四、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建设
五、劳动法律制度建设
六、其他经济法律制度建设

第五章 延安时期中共法律文化的性质、特征及建设路径
第一节 中共法律文化的性质及特征
一、新民主主义法律文化的阶级性
二、新民主主义法律文化的人民性
三、新民主主义法律文化的进步性
四、新民主主义法律文化的开放性
第二节 中共法律文化的建设路径
一、党的自身建设是法律文化建设的根本保障
二、专业队伍的培养和储备是法律文化建设的人才保障
三、中国化道路是法律文化建设的方法保障

第六章 延安时期中共法律文化建设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
第一节 延安时期中共法律文化建没的历史价值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
二、保障并推进了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的进程
二、架构并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后法律文化的建设基础
第二节 延安时期中共法律文化建设的当代启示
一、坚持并规范党对法律文化建设的领导
二、贯彻人民性的根本原则
三、加强司法公信力的建设
四、锻造高素质的专业司法队伍
结语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