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基本理论
  • 中医基本理论
  • 中医基本理论
  • 中医基本理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医基本理论

70 7.1折 98 八五品

仅1件

江苏宿迁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海龙 编;邓铁涛;吴弥漫;邱仕君;邓中光;刘小斌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G1-4+

上书时间2024-12-15

夕阳山外山

八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海龙 编;邓铁涛;吴弥漫;邱仕君;邓中光;刘小斌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1
  • 版次 1
  • ISBN 9787030329714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8页
  • 字数 529千字
【内容简介】
  《中医基本理论》为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关于中医基本理论的阐述,全书内容共分7章,分别为:阴阳五行、藏象、中医五脏学说、经络理论、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体质与养生防病,书后附有五运六气学说简介篇。原汁原味地展示了中医基本理论的博大精深。第四章经络图为全彩图,均是专人专画的,一目了然。

  《中医基本理论》可以作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提高读物,为广大中医理论研究者、中医临床工作者以及中医院校学生研习中医理论、提高中医学术素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简介】
  邓铁涛,教授,广东开平人。首届国医大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中医诊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香港浸会大学名誉博士。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一届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基础理论整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名誉理事。

  邓铁涛教授在70多年的医疗、教学、科研生涯中,精研中医学术,是医史各家学说、中医基础理论等领域的著名专家,主持编写《中医大辞典》、《中医近代史》、《中医诊断学》等享誉国内外的辞书、专著,提出包括五脏相关、脾胃学说继承与发扬、痰瘀相关、寒温统一等在内的,对现代医学发展颇有影响的理论学说,且针对中医学术本质和特色,为中医发展前途及其继承发扬多方建言,堪称当代中医事业的中流砥柱。临床上邓老以精湛医术和丰富诊疗经验驰名医界,临证以内科见长,应用中医药诊治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胃病,以及其他疑难病症如硬皮病、多发性硬化、红斑狼疮等,均有独到经验与显著疗效。2005年受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中医基础理论整理与创新研究”首席科学家。
【目录】
发扬中医药造福全人类(代序)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的学术渊源

  一、阴阳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形成

  二、五行概念的产生和五行学说的形成

  三、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结合

  四、中医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引进和运用

 第二节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内涵

  一、阴阳学说的内涵

  二、五行学说的内涵

 第三节 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运用

  一、阴阳学说的医学运用

  二、五行学说的医学运用

  三、阴阳五行学说从哲学到医学的演变

第二章 藏象

 第一节 藏象及藏象研究方法

  一、藏象的概念

  二、藏象研究方法

  三、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四、藏象学说的学术特点

 第二节 五脏

  一、心(附:心包络)

  二、肝

  三、脾

  四、肺

  五、肾(附:命门)

 第三节 六腑

  一、胆

  二、胃

  三、小肠

  四、大肠

  五、膀胱

  六、三焦

 第四节 奇恒之腑

  一、奇恒之腑的内涵、生理特点及功能

  二、脑

  三、女子胞

 第五节 精气神

  一、精

  二、气

  三、血

  四、津液

  五、神

  六、精、气、形、神的相互关系

 第六节 形身部位

  一、形身

  二、官窍

  三、体内部位

第三章 中医五脏相关学说

 第一节 五脏之间的相关关系

  一、五脏的相互影响

  二、五脏相关的中介

  三、脏与脏的关系

 第二节 五脏系统的相关

  一、五脏与六腑的相关关系

  二、五脏与奇恒之府的相关关系

  三、五脏与“五华”的相关关系

  四、五脏与五体的相关关系

  五、五脏与七窍的相关关系

 第三节 五脏相关与辨证

  一、两脏相关的证候

  二、多脏相关的证候

第四章 经络理论

 第一节 经络和经络学说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三、经络系统的基本结构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

 第二节 十二经脉的循行、主要病候和治疗

  一、手太阴肺经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三、足阳明胃经

  四、足太阴脾经

  五、手少阴心经

  六、手太阳小肠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

  八、足少阴肾经

  九、手厥阴心包经

  十、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十二、足厥阴肝经

 第三节 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和主要病候

  一、督脉

  二、任脉

  三、冲脉

  四、带脉

  五、阴维脉

  六、阳维脉

  七、阴跷脉

  八、阳跷脉

 第四节 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和十二皮部

  一、十五络脉的循行、主要病候及治疗

  二、十二经别的循行

  三、十二皮部

 第五节 十二经筋

  一、足太阳经筋

  二、足少阳经筋

  三、足阳明经筋

  四、足太阴经筋

  五、足少阴经筋

  六、足厥阴经筋

  七、手太阳经筋

  八、手少阳经筋

  九、手阳明经筋

  十、手太阴经筋

  十一、手厥阴经筋

  十二、手少阴经筋

 第六节 腧穴简介

  一、腧穴的概念

  二、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腧穴的功能与作用

  四、腧穴的分类

第五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病因

  一、中医认识病因的基本观念和方法

  二、外感病因

  三、内伤病因

  四、其他病因

 第二节 发病

  一、发病机理

  二、发病途径

  三、发病形式

 第三节 病变机理

  一、八纲病机

  二、病理从化与六气病机

  三、脏腑病机

  四、经络病机

  五、气血津精病机

  六、外感热病病机

 第四节 疾病传变与转归

  一、外感疾病的传变

  二、内伤疾病的传变

  三、疾病转归

第六章 辨证论治

 第一节 辨证论治

  一、病、证、症

  二、辨证论治

 第二节 诊法理论

  一、诊病原理

  二、诊法原则

  三、诊病方法

  四、辨证审机

 第三节 治则治法

  一、治疗原则

  ……

第七章 体质与养生防病

附篇 五运六气学说简介

主要参考文献

邓铁涛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