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技术体系/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研究丛书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51.32
5.4折
¥
95
全新
仅1件
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范征宇,崔愷 等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264087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5元
货号11304929
上书时间2025-01-0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崔愷,1957生于北京,1984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副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勘察设计大师,本土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曾获得“全国很好科技工程者”(1997)、“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8)、“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国家百、千、万人工程”人选(1999)、“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2003)、“梁思成建筑奖”(2007)、保加利亚靠前建筑艺术院名誉教授(2014)等荣誉。作为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和多家专业杂志编委来推动学术研究。所主持的工程项目获得国家很好工程设计金奖1项,银奖9项,铜奖5项;获得亚洲建协金奖2项,提名奖1项;中国建筑设计金奖2项,银奖2项;中国威海靠前建筑设计大奖赛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2项;靠前铜业学会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等专业设计奖项;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建筑学会评选的三百多项建筑创作大奖中获得九项大奖。近两年受邀参加香港“2011-12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12)、“从北京到伦敦”——当代中国建筑展(2012)、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2000-2013中国当代建筑回顾展(2013),并在北京举办“十年?耕耘——崔愷工作室十周年建筑创作展”(2013),与《世界建筑》杂志共同举办“崔愷作品巡展”(2013);出版著作《当代建筑师系列——崔愷》(2012)。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概述
1.1.1 概念兴起与宏观规划
1.1.2 绿色核心目标变迁
1.2 气候条件
1.2.1 气候与建筑气候
1.2.2 气候要素与气候分区
1.3 绿色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
1.3.1 建成环境与气候适应
1.3.2 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发展
1.3.3 建筑气候调节基本原理与适应气候分区的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第2章 适应气候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技术体系
2.1 公共建筑设计的气候适应现状
2.2 绿色建筑的设计流程
2.2.1 传统设计流程
2.2.2 新型绿色建筑设计流程
2.3 绿色建筑的设计技术
2.3.1 设计是艺术表达与技术运用的合一
2.3.2 设计技术是服务于创作型设计的技术总和
2.4 绿色设计技术体系是公共建筑设计实现绿色性能的核心支撑
2.4.1 国内外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综述
2.4.2 面向新技术的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技术新体系
参考文献
第3章 绿色公共建筑空间性能适应性设计技术体系
3.1 公共建筑的空间性能适应性
3.1.1 公共建筑的空间性能
3.1.2 公共建筑空间性能的气候适应性解析
3.1.3 公共建筑室内环境性能区分与差异
3.1.4 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环境性能的感知差异
3.2 公共建筑室外环境性能与室外微气候营造
3.2.1 公共建筑室外微气候环境影响因子
3.2.2 公共建筑室外微气候调节的指标体系
3.2.3 空间性能适应性关键设计技术验证
……
第4章 绿色公共建筑空间形态设计技术体系
第5章 绿色公共建筑围护实体设计技术体系
第6章 绿色公共建筑主动式实体设计技术体系
第7章 绿色公共建筑空间环境控制设计技术体系
附录
内容摘要
地域气候适应盟绿色公共建。设计技术体系
1.1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概述
1.1.1概念兴起与宏观规划
缘起于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所提出的“生态建筑”概念(图1-1),历经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引发的对能源安全的思考,人类对建筑的生态。节能、环保等日益增强的需求催生了“绿色建筑”这一概念的兴起及长足发展。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制定并颁在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吸居住建筑部分)》JGJ26-1986.开始了绿色建筑领域的相关自主工作,并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国务院批转国家建材局等部门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的通知》(国发〔1992〕6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一系列与节能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出台,逐步在国内以节能为主要导向引入绿色建筑这一概念"
21世纪初,始自2004年我国建设部参加美国绿色建筑大会并做“绿色建筑在中国必将会有大发展”的专题报告后,我国绿色建筑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面发展推广。2005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等六部委在京主办了第一次绿建大会(绿博会),建设部与科学技术部联合出台我国首个绿色建筑技术指导文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2006年曾培炎副总理在第二届绿博会作重要讲话,大会正式发布我国第一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一2006,同年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委会)正式成立,系列行动显示,绿色建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始全面发展推广。与此同时,以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为代表的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则历经“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至“十三五”各时期科研立项,对绿色建筑相关科技攻
关投入比例持续加大12。
自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1号文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起,我国绿色建筑推广发展进入新时期,国家战略规划层面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从2012年的不到20%,提升到2020年的50%。”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峰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将通过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来应对气候变化”。近几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均提到了我国要发展绿色建筑的明确要求,宏观政
策层面,我国绿色建筑已开始从示范型向普适型目标发展。
精彩内容
本书紧扣创作型绿色设计过程核心,在梳理国内外主要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当前绿色建筑设计技术体系的主要问题与关键缺失。从设计技术认知与传统建筑设计流程革新入手,依据“绿色设计技术体系是公共建筑设计实现绿色性能核心支撑”之主要观点,以新型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为主线,以建筑师可否基于既有知识技能应用的“直接技术”“间接技术”新型技术类型区分,提出了面向新技术的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技术新体系;并依循绿色设计内容与过程,以及其应用各类设计技术实际所需,从基于室外微气候调节的空间性能适应性设计、基于典型性能空间优化的空间形态设计、基于界面交互调节的围护实体设计、基于适宜用能模型与一体化设计优化的主动式实体设计,以及基于控制分级指标的空内空间环境控制设计五个方面,逐一解析了各自的气候适应型设计关键内容并体系化梳理形成了其各自相应的“直接”“间接”设计技术清单及适应各气候区的设计策略,基于性能模拟方法示例性展示了相应的关键设计技术,据此建立了围绕各自设计内容适应不同地域气候的分项绿色设计技术体系,并共同支撑建立了新型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技术体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