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 认识心理健康 3
第一节 心理健康 3
第二节 心理健康的标准 5
一、国际标准 5
二、国内标准 5
三、心理健康标准是相对的 6
第三节 心理亚健康 7
第二章 做情绪的主人 9
第一节 情绪概述 9
一、情绪的定义 9
二、情绪的产生 10
三、情绪的分类 11
四、情绪的影响 12
第二节 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与情绪困扰 13
一、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13
二、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14
第三节 情绪调节与管理 16
一、情绪的不良应对方法 16
二、情绪调节的一些途径 16
三、认知改变情绪 17
第四节 提升你的积极情绪 20
一、认识积极率 20
二、提升积极情绪的十种方法 21
第三章 认识睡眠 23
第一节 科学认识睡眠 23
一、睡眠概述 24
二、睡眠对人的影响 24
第二节 被误会的睡眠 25
一、睡得越多越好 25
二、必须睡足8小时 25
三、小孩子爱睡懒觉 26
四、年龄越大就睡得越少 26
五、平时睡得少,可以通过周末来补觉 27
第三节 什么是失眠 27
一、失眠概述 27
二、睡眠剥夺实验 28
三、睡眠不足所引起的问题 28
四、与睡眠相关的身体表现 29
第四节 失眠及其应对 30
一、我们为什么失眠 30
二、失眠的分类 30
三、失眠的原因 30
四、如何解决失眠问题 31
五、失眠疗法 32
第四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35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35
一、人为什么要交往 35
二、良好人际关系的作用 37
三、人和人为什么能相互吸引 38
第二节 交往有方 40
一、如何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40
二、积极有效地倾听 42
三、如何提高同理心 43
第三节 什么是爱情 45
一、什么是爱 45
二、爱情的成分与要素 46
三、恋爱的发展阶段 49
第四节 爱如何长久 50
一、爱如何表达 50
二、男女大不同 52
第五节 爱与性 54
一、建立科学的性观念 54
二、学会正确看待性,认识
恋爱与性的关系 55
三、假如你没有准备好——有效避免
发生性行为的技巧 55
四、建议与忠告 56
第五章 学习与创造力心理 58
第一节 学习概述 58
第二节 学习的生理机制 59
一、大脑的宏观(半球及脑区)结构 59
二、大脑的微观(神经元)结构 60
三、健康的用脑策略 61
第三节 学习理论 62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 62
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63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65
四、观察学习学说 66
第四节 学习动机 67
第五节 学习的迁移 70
第六节 创造力心理 71
一、创造力的概念 71
二、创造力的理论 71
三、创造力的培养 72
第六章 幸福人生与积极心理学 73
第一节 什么是幸福 73
一、幸福感的概念 73
二、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74
第二节 积极心理学 76
一、积极心理学的起源:习得性无助 76
二、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77
三、幸福人生五要素 78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幸福感 80
一、接纳自己 80
二、积极的自我暗示 80
三、遵从内心的热情 80
四、使用合理归因 81
五、保持感恩之心 81
第七章 心理障碍与常见心理疾病 83
第一节 抑郁症 83
一、概念 83
二、临床表现 83
三、病因 84
第二节 焦虑症 85
一、概念 85
二、临床表现 85
三、临床常见类型 85
四、病因 86
第三节 恐惧症 87
一、概念 87
二、临床表现 87
三、临床类型 87
四、病因 88
第四节 强迫症 88
一、概念和临床表现 88
二、病因 89
第五节 神经衰弱 90
一、概念 90
二、临床表现 90
三、病因 90
第六节 精神分裂症 91
一、概念 91
二、症状及心理表现 91
三、生理症状 92
四、精神分裂症的亚型 92
五、病因 93
第八章 生命教育 98
第一节 认识生命 98
一、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 98
二、生命的长度 98
三、生命的特点 100
第二节 自杀与危机干预 100
一、认识自杀 100
二、自杀的信号 101
三、自杀干预 102
第九章 心理咨询 105
第一节 认识心理咨询 105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 105
二、心理咨询的任务 105
三、心理咨询的基本特征与内容 106
第二节 心理咨询的类型 107
一、按咨询内容分类 107
二、按咨询对象分类 108
三、按咨询方式分类 108
四、按咨询时间长短分类 109
第十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心理健康 111
第一节 疫情下的心理变化 111
一、疫情之下,为什么会出现明显的
心理变化 111
二、需要怎样看待这些心理上的改变 112
第二节 疫情下的心理调适 112
一、我们如何调整这些改变 112
二、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 115
参考文献 118
内容摘要
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把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的人集中到一起,你认为这些人具有哪些特点?A.事业成功:B外表漂亮;c.富有;D经常得到别人赞赏。事业成功?事业成功或许与幸福快乐有一定关系,但为了获取成功,人们往往会面临更大的压力,承受更多的烦恼,幸福指数并不一定都很高。外表漂亮应该天生就拥有幸福吧?事实却告诉我们漂亮的人不一定很幸福,漂亮也不是幸福的重要指标。富有?有钱就会有幸福快乐?在缺钱的时候,我们认为,等我有钱了,我一定会非常幸福。当今中国飞速发展,现在的人比过去的人有钱得多了,那么是否幸福指数比过去高得多了呢?统计数据表明现代人的幸福指数不如过去人的高,抑郁焦虑的人数量增加了。2018年大年初二,人民日报发文《物质幸福时代已经结束,新时代来临》,文中讲道:“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不断做物质加法——为家里添置冰箱,买回电视机,配齐洗衣机,再买辆车……从一无所有的状态到‘全副武装’的过程,确实能给人幸福的感觉。但现在,物质空前丰富。在一个什么都不缺的年代,占有物质很难再刺激我们的感官,让我们获得长久的满足。”经常得到别人赞赏,就会感到非常幸福吗?事实证明也不是。那么,是否同时拥有以上四个选项就幸福呢?也不一定。如果上述的因素都不是,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最幸福?通过分析已有的研究,我们发现,拥有良好心态的人最幸福。良好的心态也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指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健康真正的威胁不仅来自躯体的不适,更多的是来自我们的内心世界:苦闷、孤独、不安、失眠、压力等。生活中困扰我们的不仅有物质的匮乏、生理的疾病,还有许多我们无法把握的情绪、欲望和烦恼。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发育良好,无疾无患,体魄强健,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也写入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中。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多元文化和价值冲突的加深,人们对自身的关注点也不断发生着转变。处于时代竞争环境中的人们,不断感受着心理上巨大的压力与困惑。以往社会中单纯依靠体力与智力的竞争,也逐渐转变为心理素质的竞争与人格的较量。因此,心理健康己成为现代人关注的焦点。下面我们将为大家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其实,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并不能像人们评判生理健康那样,通过明确的指标,比如脉搏、体温等区分出健康与不健康的状态,那么心理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算是健康呢?《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而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心理健康标准为:第一,身体、智力及情绪十分调和;第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第三,有幸福感;第四,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为:心理健康是一种健康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能力,能够应付正常的生活压力,能够有效地从事工作并能够对其社区作出贡献。从积极意义上讲,心理健康是获得生活幸福和履行有效社会功能的基础。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居于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少部分人居于心理健康的两极,即处于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或处于心理问题之中。对于处于心理健康平均水平的我们,在没有遇到特别的问题时,我们的心理是健康的,但在遇到问题时,则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情绪波动,进而表现出‘般的心理问题,根据个人情况不同而不同。那些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人,在遇到较大的问题时,反而会愈挫愈勇,激发出良好的应对方式。他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生境遇,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地去应对。然而,对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人来说,遇到问题不仅会引发出他们原本心理上的不足,还会随着烦恼的增加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曾说过一句话:“生命是个流动的过程。”因此,心理健康也必然是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没有绝对的健康,也没有绝对的不健康。大部分人是处于某种状态,在某种情况下他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心理健康。美国心理学家坎布斯认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至少有四种特质:第一,积极的自我概念,能悦纳自己,也能被周围人所容纳,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面对并处理好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挑战,积极、肯定的自我概念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第二,能恰当地认同别人,能认同别人而不是依赖或强求别人,能分享别人的爱与恨、乐与忧,以......
精彩内容
2019年年底,一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面对疫情,疾病救治迫在眉睫。同时,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突显,心理帮助的需求也剧增。心理健康工作者迅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开通咨询热线,制作音频视频,帮助社会大众认识心理健康、缓解心理压力、纾解心理困惑与烦恼。
本书是作者根据公众对心理健康的需求和多年心理工作经验,联合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撰写的一本通俗易懂、内容简洁、贴近大众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书籍。本书名为“手书”,即读者可以随手翻阅,解决一般公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心理健康问题。本书摆脱传统教科书模式,以心理感受和心理代入的方式,引导读者感知自身心理状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关照自我心理健康,觉察与调试自身心理健康状态。本书对读者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提升自我健康水平,进而提升自身免疫力,塑造理性平和、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健康心态有积极的帮助。
本书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通俗读物,以满足大众与广大心理学爱好者的阅读需求,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心理健康课程的教材。
媒体评论
有重大公共事件下的心理干预,市场少见。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