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新:我国企业自主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
25.76
6.8折
¥
38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吴重言著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ISBN9787510050572
出版时间2013-05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8056965
上书时间2024-12-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 环境保护时代的企业环境社会责任
第一节 现代化与环境问题
一、社会发展——从近代到现代
二、现代化与环境问题的滥觞
三、风险社会与环境风险
第二节 应对环境危机的社会变革
一、应对环境危机的根本措施——生态现代化
二、中国应对环境危机的社会变革
三、中国生态现代化的目标
第三节 环保时代的企业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
二、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
三、环保时代的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章 企业自主环境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节 企业管理与企业环境管理
一、现代企业管理的性质及其职能
二、企业环境管理
三、环境行政管理制度的经济学分析与创新要求
第二节 企业环境管理的制度基础
一、企业环境管理的基本手段
二、企业自主环境管理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企业自主环境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一、企业自主环境管理的內涵及其特点
二、企业自土环境管理的制度目标
三、企业自主环境管理的内容及方法
四、企业自主环境管理的组织结构
第四节 我国企业自主环境管理的发展状况
一、我国企业环境管理历程及现状
二、我国企业实施自主环境管理的目标指向
三、我国实施企业自主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章 企业自主环境管理的类型与特点
第一节 外部强制型环境管理——企业环境监督员的实践
一、企业环境监督员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我国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的成功与不足
三、外部强制型环境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四、我国重点污染企业外部环境监督制度的完善
第二节 标准化环境管理——基于IS014000环境管理的实践
一、绿色管理与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的形成
二、ISO14000制度的特点及其实施状况
三、企业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的主要环节
四、我国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政企合作型环境管理——公共服务政府的实践
一、政府——企业关系的历史沿革
二、政企合作基本模式与我国的选择
三、公共服务政府的内涵、特征与基本内容
四、政企合作视野下的公共服务政府构建
第四节 主动型环境管理——企业自我管理的实践
一、主动型环境管理概述
二、主动型环境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
三、主动型环境管理的目标和保障制度
四、我国企业实施主动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对策
第四章 企业自主环境管理的制度构成
第一节 原材料和产品设计的源头管理
一、企业材料的源头管理
二、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设计
第二节 生产和销售中的环境友好管理
一、生产中的环境管理——清洁生产
二、销售中的环境管理——绿色营销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与企业的全过程责任
一、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措施
二、产品生命周期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方法
三、企业绿色管理的总体实施规划
四、企业绿色环境管理战略的配套制度
第五章 风险社会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责任
第一节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及其功能
一、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产生
二、企业环境信息制度的涵义
三、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功能
第二节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比较研究
一、主要国家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立法的基本条款
二、与环境信息披露相关的环境知情权的立法规定
三、各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内容
四、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立法规定评价
第三节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制度缺陷
一、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内容的局限
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方式的缺陷
三、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基础和条件的缺乏
第四节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改进
一、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系统的建立
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配套制度的跟进
三、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治理的完善
附录:克胜集团企业环境管理规章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从社会发展的意义上讲,现代化是一种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潮流。大约从16世纪起,首先在西欧发生了一系列制度变革和政治、经济变革,使得现代化浪潮在18世纪左右席卷了整个西欧和北美,形成了世界现代化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社会现代化浪潮向世界其他地区扩散,形成了以日本和前苏联为代表的第二次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大批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掀起了社会现代化的第三次高潮。这些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之后,都面临迅速发展本国经济、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缩短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物质生活方面的差距、巩固已经取得的独立地位的重大任务。因此,这些发展中国家都选择了“社会现代化”的道路,将其视为本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过程直至今天还在继续。
从当今世界各国的发展过程来看,无论是先发展国家还是后发展国家,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社会现代化”都是它们发展的主题和目标,各个国家都在以不同的模式和通过不同的道路朝着这一目标迈进。这一世界性的社会变迁,不仅已经深刻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而且将更深刻、更全面地改变整个世界。
通说认为,社会现代化主要表现为七个方面。第一,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整合,形成了一系列相应的制度,进而更好地规范着各种社会关系。第二,文化价值观方面对理性的推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现代化道路。第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不仅给人类带来了财富和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向人类社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甚至是给予了人类某种程度上的灾难。第四,经济的急剧发展。经济的急速发展体现在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随着现代化的急剧发展,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渐取代工业,占据了主要地位。第五,城市化程度。一个国家城市化的水平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的现代化程度。第六,人的现代化。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因此,一个社会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制度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第七,全球化。全球化是现代化必然达到的一种状态。
由于研究的视角各不相同,有关现代化的概念界定、类型或阶段划分等也各不相同。就“现代化”的概念或定义来说,发展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流派,看法不一。发展经济学认为,现代化就是人类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一个历史过程,其标志是现代工业经济的建立、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物质产品的丰富。政治学认为,现代化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建立,即大众民主参与的扩大、民主的法制化和权力权威的分化等民主化过程。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则认为,现代化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控制的扩大,是一种全面的理性发展过程,是一种价值观、心理状态、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
总之,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来讲,现代化的过程不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而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学习、借鉴和移植先进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其核心是发展自己的社会经济,进而实现现代化。本文所指的现代化,更大程度上指的是经济学及与之相关方面的现代化。
根据不同国家现代化的起步时间,现代化的类型又可以分为先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先发内源型)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后发外生型)。两种类型的现代化模式主要是在发展动力、发展特点、发展顺序、发展逻辑上存在不同。简单概括为,先发内源型主要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源于其自身发展需要,称其为“自下而上型”。后发外生型是利用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直接制定到本国发展战略中,属于“自上而下型”的跳跃式发展。因此,二者在现代化的程度和现代化所带来的问题的解决上,必然会有不同的态度和方式。
按照现代化席卷全球的水平区别,一般将现代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浪潮、第二次现代化浪潮和第三次现代化浪潮。主流观点认为,现代化是近现代以来,即从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以科技革命为动力,人类社会所经历的一场由工业化所导致的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与转变,并同时引起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领域的深刻变化甚至是社会变迁的过程。目前,新一轮的现代化进程又在发达国家乃至全球悄然兴起: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发达国家知识产业的比重超过50%。随着知识革命、信息革命的发展,知识经济正在改变世界的面貌,人类社会正在逐步进入信息社会,新的现代化浪潮正在兴起。
过去人们曾认为,现代社会愈进步,现代经济愈发展,现代技术愈先进,人类就愈会超脱于自然界之外,现代经济也就会凌驾于生态之上。因而,人、社会和自然界的依存关系就会逐渐削弱。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论现代社会怎样进步,现代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一切物质资源,归根到底都要取于大自然;无论现代技术如何先进,企业生存与发展所进行的经济活动,总是要在一定的生态环境系统中进行,同时还要与一切物质资料有关的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实现平衡发展。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种相互平衡和协调发展变得愈来愈重要,并且这种平衡和协调将会日益主宰人类的活动,尤其是作为重头戏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生态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无论过去、当今还是未来,都是如此。只有在大的生态环境系统存在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企业这个小的生态系统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也就是说,只有满足了生态系统的要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成为可能。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