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业经济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林业经济论

正版现货 可开具图书发票 下单后当天即可发货

28.59 4.8折 60 全新

仅1件

山西太原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祝列克 王爱民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61475

出版时间2011-04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0元

货号1200049382

上书时间2024-09-24

A365书库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目录
绪论(中文)
 一、林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问题
 二、林业经济研究的基本命题
绪论(英文)
第一章 林业发展中的土地问题理论
 第一节 粮食问题阶段林业的土地问题
  一、农业发展中的两种粮食问题
  二、两种粮食问题与林业的土地问题
  三、林业土地问题的理论模型
  四、林业的土地问题与农业积累
 第二节 农村相对贫困阶段林业的土地问题
  一、经济发展中的农村相对贫困问题
  二、相对贫困阶段林业的土地问题
  三、林业的土地问题与双重原始积累
 第三节 调整阶段林业的土地问题
  一、农业发展中的农业调整问题
  二、农业调整与林业土地问题的反向变化
  三、需求论对农业调整阶段林业问题解释的局限
第二章 林业发展中的资源问题理论
 第一节 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本积累与政策取向
 ……
第三章 林业发展中的生态问题理论
第四章 林权政策演进的一般规律
第五章 中国林权政策演进
第六章 林业环境产品的供给
第七章 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力图阐释:
□林业的发展将先后经历林地问题、资源问题和生态问题三个阶段。在工业化过程中,林业发展基本问题的产生和演进将主要制约于技术变迁、资本积累方式和农业边际报酬等因素,其演进过程存在着某种必然性。
□在土地问题阶段,林权政策呈现出以林地归属权为核心、以非正式制度安排为主的特征;在资源问题阶段,正式制度取代非正式制度,形成了以国有为主和以私有为主两条不同的路径;发展到生态问题阶段,一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以及市场化程度应是影响国有和私有两种林权政策实施范围与强度的主要因素。
□当生态问题上升为主要问题时,林业面临的难点问题是:运用何种机制配置林业资源才能提高生态改善的效率?研究表明,政府在生态环境产品需求和供给上存在双重垄断特征。这一结论将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林业碳汇依然是在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有限理性两个假设前提下被设计的。因此,要想使林业在碳汇领域发挥其应有作用,必须首先对诸如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的经济属性、林业碳汇交易的经济实质、林业碳汇市场化的内在机理与市场化障碍等问题进行理论上的解释。

精彩内容
    由于工业化前期森林资源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稀缺性,也未有明晰的林权界定,此时森林资源具有典型的公共池塘资源特征,人们通过尽可能多地占有和利用森林资源来排除其他人对森林资源的消费。特别是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地关系开始紧张,可利用土地的数量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将林地转变为耕地的需求日渐强烈。因此,在农业生产技术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增加耕地提高粮食产量就成为主要途径。由于资金积累十分困难,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又会削弱粮食产量增长所发挥的作用,因而增加耕地投入量更成为提高粮食产量的主要手段。为了增加耕地面积,采取大规模毁林开荒的手段而不是开发未利用土地,这主要是因为将林地转变为耕地会产生更大的效用。一方面,由于长期堆积的枯枝落叶层能够大大增强土壤肥力,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另一方面,砍伐的林木可以用于建造房屋和制造劳动工具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为了增加耕地投入数量,人们对森林资源的消费具有明显的竞争性,大规模毁林开荒行为致使森林面积大量减少,然而"毁林"的目的是用于“开荒”,很少程度上是出于对林木资源的需求。因而,这一时期林地资源的稀缺性较林木资源的稀缺性更为突出,椒又政策的制定也多围绕林地资源产权展开,甚至许多国家都是在本国的土地政策中涉及林权政策。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