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氏易源流
  • 京氏易源流
  • 京氏易源流
  • 京氏易源流
  • 京氏易源流
  • 京氏易源流
  • 京氏易源流
  • 京氏易源流
  • 京氏易源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京氏易源流

15 4.3折 35 九品

仅1件

北京大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彧 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E一3

上书时间2024-05-19

墨香飘书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郭彧 著
  •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4
  • 版次 1
  • ISBN 9787508041636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1页
  • 字数 308千字
  • 丛书 名师说易丛书
【内容简介】
  在诸多人为发明的“筮法”当中,要数“京房易筮法”最为“源远流长”,其鼻祖就是西汉时的易学博士京房(公元前77~前37年)。
  京房在董促舒尊儒术的氛围下探讨了易学与社会、自然界的多方面的联系,他企图建立起易学宇宙模式,天人模式,企图建立起宇宙或天地间一切事物相互关联的模式,并企图从其可能建立的模式中解释和预测一些事件的发生和趋向。本书通过对京房现存于世的资料的探讨,建构出京房学术的系统,阐明了京氏易学及其对后世的学术影响。
  如果您要了解西汉京房易学术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分析其在人文领域中的影响,阅读本书将会开卷有益。
【目录】
第一章京房的生平事迹及其著作
第二章京氏易传卷上
第三章京氏易传卷中
第四章京氏易传卷下
记《京房易传后》

第五章《京氏易传》的分类解析
一八宫卦
二起月与建候
三积算法
四纳干支说
五卦气说
六世应与飞伏说
七六亲说
八五行生克说
九互体说
十占星说
十一象之数说

第六章京房易筮法的发展演变
一《火珠林》的主要内容
二火珠林法
三火珠林(题麻衣道者著)

第七章 历代对京房易学与术数的阐述与评价
一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二李鼎祚《周易集解》
三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
四宋张浚《紫岩易传》
五宋朱震《汉上易传》
六南宋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
七《朱子语类》(卷六十六)
八《文公易说》
九南宋林至《易裨传》
一○宋俞琰撰《周易参同契发挥》
一一俞琰《读易举要》
一二南宋朱元升《三易备遗》
一三南宋丁易东《周易象义》
一四元雷思齐《易筮通变》
一五元胡一桂《周易启蒙翼传》
一六明刘伯温《黄金策千金赋》
一七明胡广等奉敕撰《周易大全》
一八明倪元璐《儿易外仪》
一九明董守谕《卦变考略》
二○清钱澄之《田间易学》
二一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
二二清王宏撰《周易筮述》
二三毛奇龄《易小帖》
二四清胡渭《易图明辨》
二五清惠栋《易汉学》
二六惠栋《易例》
二七江永《河洛精蕴》
二八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
二九尚秉和《纳甲考》

第八章历代学者编辑京房易遗文汇总
一清人辑京房易学遗文简介
二京房易学事迹及遗文汇总

第九章纳甲筮法的应用及其批判
第十章尚秉和先生《周易古筮考》纳甲筮法十二例
一晋郭璞避难筮所诣
二晋郭璞筮景绪病食兔必瘥
三晋郭璞为仍叔宝筮伤寒疾
四北齐颜恶头为人筮父死
五晋郭璞为王导筮国事安危
六晋郭璞避乱筮诣阳泉
七晋郭璞为顾球筮姊病
八五代刘龚筮国祚长短
九晋郭璞为殷祐筮怪兽
十晋郭璞为桓茂伦筮嫂病食兔必愈
十一梁武帝筮同泰寺灾
十二梁武帝与闯公射鼠
附录一有关京房易术的图表
附录二《五行记》
自序
五行记卷一
第一释名
第二辨体性
第三论数
五行记卷二
第四论相生
第五论配支干
第六论相杂
第七论德
第八论合
第九论扶抑
第十论相克
第十一论刑
第十二论害
第十三论冲破
五行论卷三
第十四论杂配
五行论卷四
第十五论律吕
第十六论七政
第十七论八卦八风
第十八论情性
第十九论治政
五行记卷五
第二十论诸神
第二十一论五帝
第二十二论诸官
第二十三论诸人
第二十四论禽虫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