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及近自然造林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及近自然造林

294 九品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朱清科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1

版次1

装帧精装

货号9787030331250

上书时间2024-06-24

东方国际书店

十二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朱清科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1
  • 版次 1
  • ISBN 9787030331250
  • 定价 99.00元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80页
  • 字数 49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及近自然造林》在回顾和总结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基础理论和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陕北半干旱黄土高原吴起县为主要研究基地,分析研究半湿润和半干旱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立地条件特征,造林困难立地条件类型的分布特征,以及其植被恢复重建的难易程度,通过对比试验和退耕地植被演替规律研究,提出陕北半干旱黄土高原植被恢复重建的主要途径是人工造林与封禁相结合;通过创新性的试验提出基于坡面微地形植物群落结构配置的近自然造林理论与技术。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及近自然造林》可供从事林业生态工程、水土保持、森林培育、生态环境工程、森林经理、自然地理、土地管理和农业等方面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基础理论与关键问题
1.1.1生态恢复理论
1.1.2植被群落演替
1.1.3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
1.1.4植被演替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1.1.5生态恢复及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1.2黄土高原植被恢复问题
1.2.1地质时期黄土高原植被变迁
1.2.2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历程
1.2.3气候因素对黄土高原植被演变的影响
1.2.4植被区划演变
1.2.5黄土高原植被演替
1.2.6水分和养分对黄土高原植被的影响
1.2.7黄土高原植被自然恢复和人工重建
第2章研究区概况
2.1黄土高原概况
2.1.1黄土高原自然概况
2.1.2黄土高原社会经济概况
2.2陕北吴起县概况
2.2.1自然条件
2.2.2社会经济条件
第3章黄土高原立地类型及微地形
3.1黄土高原分区及立地类型研究进展
3.1.1黄土高原分区
3.1.2森林立地类型研究历史
3.2黄土高原坡面微地形
3.2.1造林立地类型及微地形研究进展
3.2.2黄土高原坡面微地形定义及类型划分

上篇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立地条件
第4章黄土高原立地类型结构区域分异特征
4.1黄土高原立地类型划分原则
4.1.1立地类型划分原则
4.1.2立地类型划分因子的选择
4.2典型类型区选择与数据处理
4.2.1典型类型区概况及立地类型划分
4.2.2立地类型划分方法
4.2.3数据来源及处理
4.3不同类型区立地类型结构对比
4.3.1坡度结构对比
4.3.2不同立地类型面积对比
4.4小结
第5章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区阳坡分布规律
5.1阳坡立地类型划分
5.2数据处理
5.2.1不同坡度、坡向坡面投影面积的提取
5.2.2沟缘线和坡脚线提取
5.2.3不同类型区各立地类型土地面积比例提取
5.3不同类型区阳坡面积比例
5.4不同类型区阳坡随坡度变化的变化
5.4.1不同类型区阳坡随坡度变化的变化规律
5.4.2高原沟壑区与丘陵沟壑区阳坡对比分析
5.4.3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和第五副区阳坡对比分析
5.5不同类型区阳坡立地类型组成对比
5.6不同类型区阳坡立地类型面积对比
5.7小结
第6章黄土高原沟谷网络分维特征
6.1黄土高原沟谷网络分维研究概述
6.1.1基于DEM的分维研究概述
6.1.2黄土高原沟谷网络分维特征
6.2黄土高原沟谷网络计盒维数计算原理及方法
6.2.1基于DEM提取沟谷网络的基本原理
……
中篇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重建途径
下篇陕北黄土高原微地形植物群落结构配置近自然造林
参考文献
附录主要植物名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